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在这种教材的“二次开发”背景下,简要地论述了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含义、“二次开发”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次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少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期至今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换:课程性质由“自然”到“科学”,教育目标由“精英”到“大众”,教学方法由“过程”到“探究”;与此相适应,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素养上,也应该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选文集锦式”的语文教材使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潜藏着随意性和模糊性,从教学设计的主流界定中,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自然成为其前提。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有所作为”。目标细化,教学重点的突出成为一堂课更具高效性的关键。最后科学、适度的训练将听说读写能力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来源于课程、教材、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6.
金冬香  金武江 《科技资讯》2006,(17):186-18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教学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的最终价值追求,课程橱隹明确强调了新课程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均要以探究为主要特征,而探究是一个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活动,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源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创设能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良好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上来,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至于落入“带着镣铐跳舞”的旧窠。笔者认为,只有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生成兼顾预设,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超越教材,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本文提出了计算机专业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应引导学生从“掌握科学”到“理解科学”的观点转变。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范型的转换,要求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教师在探究中“导”与“引”、“合作”与“示范”;必须重视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必须在情境探究中深入体验;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解释、评价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科学课教师,面对纷繁复杂和充满神奇的科学世界,如何有效开发课内外校内外课程资源,引导课程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耿其东  李春燕 《科技信息》2009,(21):151-151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一直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本文从教材选择、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教改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邹俊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218-219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分析及对昆明市部分小学的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了他们在实施“三维目标”整合过程中的问题,站在课程实施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归纳出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实施整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从教材的设置、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参与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变“主角”为“配角”;而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同时要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恰当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盈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提供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进入教与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考虑自己怎样教的多,考虑幼儿主动学的少,幼儿被动学习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设置是课程发展的必然,回归和体现科学的“整体”面目。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而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是其核心,应体现其师范性,综合性;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应注意教师的配备,课程建设的渐进,教学过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和教材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能从传动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求~([1]).要求教师积累"内功",提升专业素养."用教材教"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作引领学生寻求真知的工具,而且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要以批判的、创造性的眼光研究教材.教材編写知识点的增删要谨慎、要准确、科学、严谨、规范.要有责任担当,对学生负责,对高等数学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吴小贻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1):138-140,143
关注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对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更多的是基于“应然”的视角,为科学教师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发展“蓝图”,而少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去探讨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问题,尤其对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的现实性困难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三教"改革指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进行教师改革,能解决课程思政"谁来教"的问题;进行教材改革,能解决课程思政"教什么"的问题;进行教法改革,能解决课程思政"怎么教"的问题.要以教师改革为本,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以教材改革为基,完善课程思政的载体;以教法改革为要,优化课程思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土壤肥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探索出了适合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即以“抱着学生走”与“推着学生走”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室内实验与室外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倡导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物化产物,如何全面落实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新教材编写亟待研究的内容.本文在分析科学探究涵义与特征的基础上,从科学探究内容的选择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两方面讨论了如何编制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