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鳖肝脏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鳖肝脏内结缔组织极少,肝小叶分界不清.肝小叶由肝细胞和肝血窦组成,肝细胞呈多面体形,排列成团块状或索状,肝血窦狭小.在鳖肝脏近被膜内缘处,可看到血管分支与肝管分支并行的断面;而在肝脏深部则难以找到,只在个别中央静脉的一侧有小肝管的存在.鳖肝脏内还有淋巴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斑鳜肝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镜观察发现,斑鳜肝脏浆膜极薄,厚度为(1.91±0.89)μm,边缘肝细胞排列紧密,肝小叶极不明显,肝细胞聚集成团,不能分辨出肝细胞索,肝血窦特别丰富,相互交织成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胆小管非常发达,呈环状或交织成网.电镜观察发现,斑鳜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亮细胞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异染色质较少,胞质内粗面型内质网发达,有成层分布现象.暗细胞多角形或卵圆形,异染色质较多,胞质内脂滴特别丰富.两种细胞胞质内线粒体数量众多,可见内含结晶样物质的次级溶酶体,核糖体丰富,糖原分散或聚集成小颗粒状,高尔基复合体靠近狄氏间隙和胆小管区域分布,肝细胞近狄氏间隙和胆小管面由细胞质突起形成丰富微绒毛,说明肝细胞的物质代谢、吸收和分泌功能非常旺盛.  相似文献   

3.
人血清白蛋白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血清白蛋白诱发wistar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成功率可达89.23%。不同温度对成功率有显著影响(P<0.01)。同时证明,,不同日龄大鼠对成功率亦有影响。前列腺素EI(PGEI)的使用是本模型建立的技术关键,形态学观察,纤维化后细胞损伤轻微,汇管区纤维细胞增生明显。有假小叶形成。电镜观察见枯否氏细胞活跃,Dissc腔间隙增宽,多量胶原纤维形成,肝血窦周围贮脂细胞呈增生状态,并见贮脂细胞内胶原纤维形成的现象。细胞组织化学检查,粗面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G-66P酶)颗粒阴性,致密体,自噬泡酸性磷酸酶(ACP)反应阳性;胞膜及胆小管5-核苷酸酶(5-N酶)反应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与临床型乳腺炎奶牛肝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水平、炎性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的数量、活力、组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物质在临床型乳腺炎奶牛肝组织的肝血窦、肝小叶间质、中央静脉、小叶闻动脉和静脉周围并常丰富,呈单根或多交错成网走行,表达增强.临床型乳腺炎奶牛肝组织的肥大细胞和炎性细胞也急剧增多,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奶牛(P〈0.01),并与P物质的表达水平相吻合.同时,肝细胞索结构出现紊乱,肝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出现脱落.由此表明,P物质参与临床型乳腺炎病理过程中所致肝组织损伤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肝巨噬细胞又称枯否氏细胞 ,是肝血窦内的吞噬细胞 ,细胞形态不规则 ,具有吞噬、分泌、参与免疫等功能 ,常用的 H- E染色不易显示出细胞的形态 ,故研究该细胞时一般采用活体注射色素的方法 ,以观察枯否氏细胞的胞质内有否吞噬的颗粒。( 1 )方法 :由家兔耳静脉注入 0 .5 %台盼蓝水溶液 3~ 5 m L(每千克 ) ,经 2 4~ 36小时后杀死动物 ,取出肝脏。取组织块 2~ 4mm,用 Susa氏液固定 8~2 4小时 ,常规石腊切片后用核真红复染 ,水洗去浮色 ,按常规封片。光镜下观察。核真红 ( Kernechtrot)染色液的配制 :核真红 :0 .1 …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es)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虎皮鹦鹉的肝小叶不规则且分界模糊,肝细胞3~8个聚集成团或成不规则的索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内富含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双核肝细胞较多.胆小管由相邻的肝细胞围成,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肝血窦内有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窦周隙明显.肝细胞向胆小管面与窦周隙面伸出许多微绒毛.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爪鲵肝脏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点。爪鲵肝脏分为左、中、右三叶,右叶大于左叶。左叶位于腹腔中部,与胃相贴;右叶有腹膜与右腹壁相连。肝脏的肝小叶体积小,数量少,一般位于肝脏被膜边缘。中央静脉形状不规则,在其边缘可见血细胞。肝细胞索围绕中央静脉呈不大明显的放射状排列,肝细胞有单核和多核,形状不规则。肝门静脉与中央静脉平行排列,呈狭长的条纹状。肝脏内淋巴结构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短耳鹗(Asio flammeus)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肝脏进行了比较.结果 显示:与大多数鸟类相似,短耳鹗和雉鸡的肝小叶分界模糊,肝细胞成索状或团块状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门管区较明显.短耳鹗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雉鸡的肝细胞大多3~6个聚集成团,雉鸡肝血窦较短耳鹗的丰富.短耳鹗肝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的数量多于雉鸡,但雉鸡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溶酶体的数量及胆小管切面的微绒毛数目明显多于短耳鹗.这表明短耳鹗和雉鸡肝脏组织结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其食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消化腺由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组成.小消化腺由单管泡状腺的舌腺,单管状腺的胃腺、小肠腺和大肠腺以及管泡状腺的十二指肠腺构成;食管内未见食管腺,大肠内可见大量杯状细胞.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腺.大唾液腺由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组成,均为复管泡状腺.肝脏分为5叶,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肝小叶包括中央静脉、肝细胞索和肝血窦,门管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胰由外分泌部的复管泡状腺胰腺和内分泌部的胰岛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赤腹松鼠消化腺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骤冷与饥饿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用透射电镜的方法研究饥饿及饥饿与骤冷时动物肝脏的影响.结果:饥饿小鼠肝细胞内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电子密度较低.少数线粒体出现嵴断裂.空泡样变.饥饿后骤冷小鼠肝细胞内糖原颗粒完全消失.线粒体数目减少.电子密度明显降低,出现肿胀.空泡样变;枯否氏细胞增生.溶酶体增多.结论:骤冷与饥饿可导致肝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红腹锦鸡胃的血供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方法对红腹锦鸡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胃的营养均由腹腔动脉供应;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腺胃背侧动脉直接起自腹腔动脉的左侧,腺胃腹侧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腺胃血液的静脉由腺胃前静少腺后静脉组成,分别汇入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由肌胃左动脉、肌胃右动脉和肌胃背动脉营养,肌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肌胃右动  相似文献   

12.
3只红腹锦鸡食管和大肠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组织学方法对 3只红腹锦鸡 (Chroysolophuspictus)食管和大肠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 ,结果显示 :红腹锦鸡食管和大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4层结构组成 .食管的粘膜和粘膜下层突入腔内形成几条纵行皱襞 ,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膜内有较发达的食管腺 ,粘膜肌为纵行排列的平滑肌 ,粘膜下层相对较薄 ,肌层由内环和外纵行平滑肌组成 .大肠由盲肠和直肠组成 .盲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环状皱襞 ,直肠则无皱襞结构 .从盲肠到直肠 ,绒毛逐渐变得宽短和稀疏 ,未见中央乳糜管 ,肠腺逐渐减小 ,上皮和腺体的细胞之间杯状细胞渐少 ,粘膜下层逐渐不明显 ,淋巴组织由发达到不发达 ,盲肠的粘膜下层的淋巴集结见有生发中心 .将观察结果与其它鸟类进行了比较 .  相似文献   

13.
3只红腹锦鸡小肠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用组织学方法对 3只红腹锦鸡的小肠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 :红腹锦鸡的小肠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等 4层结构组成 .其环状皱襞明显 ,粘膜层较其它各层厚 ,从十二指肠到回肠 ,肠绒毛由细长密集逐渐变得宽短稀疏 ,肠绒毛中存在明显的平滑肌束 ,但未见中央乳糜管 ;固有膜中有发达的腺体 ;粘膜肌层由一层纵行平滑肌组成 ;粘膜下层由十二指肠缺无到回肠得变明显出现 ;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组成 .另外 ,将红腹锦鸡与其它鸟类小肠壁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对山地麻蜥冬眠前后的体重、肝重、肝糖浓度、脂肪体重等指标的检测,表明山地麻蜥冬眠前后的肝重、肝糖浓度、脂肪体重均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山地麻蜥冬眠期间肝糖和脂肪体的消耗量大;统计数据还显示肝糖浓度与体重、肝重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进行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1例成人肝标本上观测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开口纵径、横径,肝静脉与门静脉交叉处的长度、横径、两静脉间距离。结果:三条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分三种类型,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及右后上支交叉、肝中、左静脉与门静脉左干交叉。结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首选部位是在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及右肩上支之间;其次是在肝中静脉与门静脉左干之间;肝左静脉不宜行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循环灌注和血管铸型技术对南方鲶循环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南方鲶鳃部动脉中入鳃动脉由鳃弓腹侧中部距前端约 1 / 3处入鳃 ,出鳃动脉在鳃弓的前 1 / 2到 2 / 3处分别由两条合并为一条 ;躯干部至尾部具特有的背上动脉和背上静脉 ;静脉系统中有两条肝门静脉 ,尾静脉分为 3支 ,左右两支形成肾门静脉 ,中间一分支形成左肝门静脉 .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性胆道梗阻及胆肠内引流实验观察梗阻后门脉压力逐渐增加,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周围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渐增,小叶中央静脉变窄、肝窦阻塞,早期行胆肠内引流可减轻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笔者采用保留下腔静脉的一期全肝切除术和门脉肝动脉分期结扎术制作犬的肝昏迷模型的情况、方法和结果。施行了保留下腔静脉全肝切除术12例,门脉肝动脉分期结扎术11例。行THEP时,在完成门腔静脉侧侧吻合后,游离、切断、结扎肝动脉、总胆管,然后结扎肝左外侧静脉,切除左侧叶,顺序如此法切除各肝叶。作PHL时则在完成门腔侧侧吻合后,结扎门脉近肝段后关腹。6~8周后再手术结扎犬动脉。THEP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1小时,犬在死亡前都有肝昏迷的临床表现。PHL术后都有慢性肝脑病的临床表现。用以上方法作成的模型可用于肝昏迷的病理生理学和肝昏迷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猪模型的麻醉实施及术中管理。方法 对实验猪行经口气管插管全吸入麻醉。结果 猪的气管插管有其自身特点。术中门静脉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结论 对实验猪行非肌松插管是可行的。良好的外科技术和维持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期间循环稳定是肝功能衰竭猪模型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鳖的肝脾是免疫器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取鳖的各类骨,肝,脾制成切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鳖骨髓不造血,肝内的淋巴组织多为成熟的中、小淋巴细胞,少数为分裂状态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肝实质内,肝窦内及靠近肝内的血管处,各期各类的血细胞丰富;脾脏内的脾小体中,越靠近中心淋巴细胞,其核仁越清晰,细胞核的结构越疏松,细胞的分裂现象越明显,脾索内发现有巨噬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成熟和幼稚的各种血细胞等,因此说,肝和脾是鳖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