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畅 《科技资讯》2006,(20):136-136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民族音乐也是如此,它要受到地域、政治、信仰、哲学、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我们在探讨“声乐艺术民族化”问题时,就应该既关注中华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共性的“声乐民族化”问题,又要关注构成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的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的个性,因为正是各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汇在一起,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性审美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不同的人依据不同的性审美标准,在对待和处理性审美问题上也就表现出了多样性。当前不少大学生在一些社会不良性审美观的误导下,出现了性审美的盲目和偏差。从伦理学、美学和性学的角度来探讨性、美及性审美等问题,从中得出大学生性审美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性爱、美相统一原则;智、德、行相促进的原则;权、利、责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教学艺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巧妙地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把各项教学有机渗透。更新教学方法,感染学生,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恰当的板书,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艺术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古典抒情诗回忆性意象的审美体验大致呈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体情感性的,一种是历史哲思性的。诗人把自己的回忆或历史性的体验凝结为审美意象,或刹那千古,让遥远的历史在诗中留下自己的某个截面;或将自己所经历的某一片刻复活、再现,敞亮于人们的视域之中,成为我们打开诗人心灵审美体验的窗口,透视诗人个体情感和宇宙历史悠远深邃的哲思的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6.
从阐释“审美错觉性意象”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心理基础入手,解析“艺术再现”与“审美错觉性意象”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模糊修辞是一种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言语活动,具有蕴藉美、形象美、朦胧美和情感美等再造性审美功能。其审美再造性功能的生成主要源于审美客体的不确定性、审美主体认识的有限性和特定的心理机制,同时,与一定民族的思想文化基础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性俚俗是体现人自身生产的一种民俗文化,性俚俗的文艺表现与艺术审美则是这种文化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显现与升华。但目前有关的研究较为缺乏,以致成为禁区。因此主要结合中国的文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论证三项内容:性与审美的关系,性俚俗与美感的关系,性俚俗与文艺表现、文艺审美的关系。较深入地探讨性俚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呈现方式,特别是当下文艺的表现和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说到了唐代,才真正摆脱了实用功利性的束缚,才真正完成了审美性的革命,成为纯粹审美的对象。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工艺美术,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一是宗教画出现了一代宗师吴道子;二是世俗人物画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金碧山水画突现异彩;四是水墨山水画异军突起。唐代以后中国美术基本上没有脱离唐代美术的规范,继续沿着唐代审美性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情感教育的本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涵盖着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养成、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健全等要素的有机系统,而且情感要素在其中起着调节和动力作用。本文主要对情感教育的本质及其价值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优美既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审美范畴,又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融合的审美范畴,其本质在于“和”,其行征也表现为“和”--和谐、和平、和畅、柔和等,这也是优美区别于壮美、崇高等范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有规律的组合。健美操是以追求美、创造美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与形式美法则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在编排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法则,使健美操更具有鲜明的审美性,有利于提高编排的艺术效果。文章根据美学原理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和编排实践对形式美法则在健美操编排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服装色彩蕴含的艺术审美情趣、民族风格以及视觉审美属性出发,探讨人类艺术审美意识的根源.同时,论述了和谐服装色彩的定位、色调的作用以及多元化民族色彩形式对服装色彩和谐的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表层看,英语习语具有和谐美,简洁美,整体美;从语言内涵看,英语习语具有非常规美,文化内涵美.无论哪种情况,英语习语都浓缩了语言的精华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新编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第一册,写作、第一单元的课题是:用心感受生活。在执教本课时,我感到特别的得心应手,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文可作,这与过去的作文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探究其原因,是因情感教育走进了写作课堂。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7,(3):113-114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最原始的吃饱穿暖的初级生活状态,开始追求精神层次方面的享受,而芭蕾舞作为"舞中之王",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超凡的舞蹈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了解并且熟悉作为西方"舶来品"的芭蕾舞的这一独特的审美取向对于提升芭蕾舞的理解欣赏水平,和作为教师的我们的日常实践教学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芭蕾舞的脚尖技术、躯干姿势和人体垂直向上的三种基本审美取向要求教学必须注重外向型、支撑力和垂直轴三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性审美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其发生发展都会受到审美心理结构及其内在动力的影响。研究大学生性审美心理结构及内其内在动力的特点,能使大学生性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及超越性。性审美心理结构由性审美心理倾向、性审美认知、性审美情感构成,其中性审美需要是性审美活动的内在的动力,对人的性审美活动起着决定作用。在身体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性审美动力表现出追求视觉快感、性别美塑造及追求审美自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现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但也存在基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19.
女性在性文化审美中占据主角地位,不仅仅因为从性美学角度看女性美是美中“精品”,还受历史、伦理、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一审美倾向的形成是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张涛 《科技咨询导报》2009,(18):159-159
作为一门学科的语文,具有类似于其它基础性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追求教学内容的标准化,教学程序的规范化,学科理论的体系化。但语文还应该更具有艺术性的特征,它应该更多的张显出人文特点,充溢着情感与美感。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语文教学艺术具有以下特征:审美性、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本文将依次从理论的宏观视角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