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整理党务案”上向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客观上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把革命打入血泊中提供了条件,面对这一结果,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的代表应负主要的领导责任。因为,妥协符合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当时的对华政策,所以“整理党务案”的大多数内容都很容易地得到了共产国际和鲍罗廷的认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共产国际代表错误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阶级状况,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力量,而对中共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则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2.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整理党务案”上向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客观上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把革命打入血泊中提供了条件,面对这一结果,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的代表应负主要的领导责任。因为,妥协符合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当时的对华政策,所以“整理党务案”的大多数内容都很容易地得到了共产国际和鲍罗廷的认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共产国际代表错误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阶段状况,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力量,而对中共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则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些策略理论对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尚无专文论述。即便一些文章中涉及这一问题,也大多持批评态度.本文试就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和政策作具体考察,对下述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求教于史界同行。一、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运动重视的程度有论者认为,共产国际在制定对华路线和政策时,“对农民问题重视不够”,甚至忽视中国农民问题。我们认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农民问题,并根据伟大导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策略思想,及时地提出了在中国进行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进程中,必须发动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本文阐述了毛泽东同志这一经济思想及其思想渊源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50周年。关于《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及其当代意义,已有许多文章作了充分的论述。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讲话》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和理论内涵,它不仅正确提出和解决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给中国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指引了正确的道路,而且,它的基本精神也适用于文艺领域以外的其他知识分子,对当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讲话》发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不但应该继续研究它作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将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的《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邓选)第二卷一书的有关内容.与毛泽东60年前发表并在日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一直发挥重大指导作用的《矛盾论》的哲学思想,作些时比分析,以简要说明邓小平理论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意蕴及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一、邓选第三卷是运用《矛盾论》的光辉典范毛泽东的《矛盾论》,内容丰富,哲理深刻。其中,高度重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至于该书高度概括性地强调:“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根据导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策略理论,从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实际出发,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作了客观、辨证的分析和阐述。认为中国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中国民族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消灭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民主化。从而解答了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面临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及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地阐述了农民问题,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大革命时期是这一理论提出并开始形成的阶段。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哲学思想何时在中国革命中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大体上有几种看法:一种认为,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同时也在中国革命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另一种认为,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哲学思想开始占主导地位。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把毛泽东个人哲学思想的形成等同于在全党确立主导地位,这不符历史事实。《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就是针对当时第二次“左”倾错误而发表的,其后,还出现了统治党内长达四年之久的第三次“左”倾统治,说明仍然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后期,土地问题成为革命的中心问题。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主要任务。在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就这一问题曾多次给我党发出指示,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方针,以指导中国革命。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正确抑或错误?它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党史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创建赣南闽西根据地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即红四军)主力。于1929年1月撤离井冈山,随后相继开辟了新的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在这一重大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毛泽东同志理论上的贡献时指出:“他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最光辉的范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简称《战略问题》)是其中的名篇。这篇光辉著作,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血战史的经验总结。革命实践需要革命理论,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不仅需要伟大的军事理论,而且必然为伟大的军事理论的诞生作好准备。毛泽东同志适应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和根本规律,正确地总结了十年战争的历史经验,彻底清算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在敌强我弱、情况复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农业大国,创造性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诸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相似文献   

13.
往日每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论述环境、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的一段文字,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其他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文字,深刻地感觉到他们对资产阶级教育学说进行了革命性的批判,为科学的教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革命思想振奋人心。毛泽东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原理出发,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用“革命转变论”来概括他自己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他说:“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不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5.
扼要讨论了毛泽东"两论"与李达著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和《社会学大纲》、李达"两论""解说"与毛泽东"两论"原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与李达的《〈矛盾论〉解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李达20年代关于中国革命理论等的关系,以及毛泽东与李达各自的哲学倾向和特色、毛泽东与李达关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的论争、晚年毛泽东与李达的思想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均简称《讲话》),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艺问题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讲话》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了“五四”以来我国革命文艺运动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和当时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艺界所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指出了革命文艺的方向、方针和方法问题,为我国革命文艺运动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表作.四十年的文艺实践证明,《讲话》的根本精神和它所论说的基本原理,不但在历史上起了巨大作用,指导了抗日战争后期的解放区文艺创作和推  相似文献   

17.
杨贤江亦名李浩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一八九五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手工业家庭。一九二三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奔波而积劳成疾,于一九三一年八月病逝于日本东京。杨贤江一生献身革命,为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学生时代,他曾担任《学生杂志》编辑,发表过许多有关教育的论文和译文。参加共产党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患主义教育理论,批评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在教育工作中的改良主义观点,揭露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同时宣传苏联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二九二九年出版了《教育史ABC》,这是中国最早从社会发展史的体系来编写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哲学名著《矛盾论》的发表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了,但现在读起来,仍使人深深感到它的巨大的理论威力。《矛盾论》结合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地、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内容博大精深,对我们具有永久性的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经常反复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就向我们指明了《矛盾论》的重点所在。毛泽东同志当年写作  相似文献   

19.
1918年《国家与革命》在俄国彼得格勒出版。这篇著作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与革命的有关言论收集起来,加以系统化,制订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系统理论。它不仅在理论上特别重要,而且成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战斗纲领和行动指南。列宁在著作中详尽地阐发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核心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论述了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和消亡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为无产阶级国际性事业的一部分,当然渴望得到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但完成这项革命事业,首先需要依靠本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带领广大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寻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不能听任别的国家或某一个国际中心来指挥。然而,中国共产党既然作为一个支部加入了共产国际,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及其执委会的一切决议。这也就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共产国际、联共(布)代表的确给予中国共产党许多正确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如加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推动国共两党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展、形成特殊条件下中苏两党的政治联盟、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工农的正确方针,等等;另一-方面,他们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估量判断对我党在许多问题上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造成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他们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的指挥失当,给我党带来了重大损失,他们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勇于自我批评并承认错误一向是我党光明磊落的表现。我们分析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代表在大革命时期对我党造成的这种双重影响,旨在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确保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正确领导,使之在各方面不断走向成熟与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