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邓演达民族的平民革命纲领骆顺森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邓演达,是小资产阶级的激进代表、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与宋庆龄、陈友仁等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莫斯科宣言》、《我们的政治主张》及其他论著中,正式提出了既不同于法兰西大革命又不同于俄国十...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所主张的平民革命思想 ,是资产阶级民主派对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学说的较高成就 ,它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必须建立代表人民利益的平民政权 ,通过土地革命消灭封建的经济基础 ,并对文化、教育及社会进行彻底的革新。由于这一党派对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作用认识不足 ,因而 ,其主张带有一定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安徽歙县人,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他在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人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从一个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论者,转变成为民主主义教育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革命的道路,被周恩来同志誉为”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革命教育事业,立志为我国教育寻找一条适合国情,有利于国民生计,为创造新中国,新人才的新道路”,并“为此奋斗了一生”。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瞿秋白对于革命观实主义的文学主张,这些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发扬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原则;关于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的宣扬和搬用。  相似文献   

5.
蒋翊武,湖北新军中革命团体"文学社"的社长,因筹划和领导武昌首义而彪炳千秋、名垂青史。作为一个民主革命家,他在利用报刊媒体开展革命宣传、进行舆论监督、组织革命活动等方面,具有同期革命党人无法比拟的建树,他利用报刊媒体为民主革命服务的努力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6.
朱执信主张中国要“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行,认为革命的主力是普通百姓,“有主义”和“有希望”的现代化军队是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他还指出了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并具体阐述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圣茹斯特     
圣茹斯特是法国大革命中著名的政治家,是国民公会中最年青的代表。进入救国委员会后,成为罗伯斯比尔的得力助手,参与制定了1793年宪法,主张依法治国和实行革命的恐怖政策;还提出了“风月”法令,把革命扩大到经济领域。多次受国民公会的委派,担任特派员到军队和地方督促落实政策;热月政变前,主张结束恐怖政策,同罗伯斯比尔产生分歧,事实说明他比罗伯斯比尔更冷静。  相似文献   

8.
《做革命的促进派》一文,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这篇光辉著作里,毛主席坚持和发展乌克恿主义不断革命的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反右斗争和整风运动的经验,吸取了苏联变修的教训,全面阐述了在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要立即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把社会主义革命继续进行到底的理沦,号召全党同志“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努力做到又红又专,永做革命的促进派。  相似文献   

9.
陈其美是一位由爱国直接走向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在善长典期间,他产生了爱国主义思想;到上海做助理会计后,随着与革命志士交往的日益增多,受上海民主革命风潮的影响,他逐渐萌发了民主革命思想;东渡日本留学后,他的革命立场愈益鲜明,终于加入中国同盟会,民主革命思想正式形成,从此踏上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征途。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在此,列宁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的标准,这是一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断。在俄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列宁把“艺术家”与“革命”联系起来考察,意在说明当时作为一个伟大艺术家,是不能不反映革命斗争和生活的。应该注意:这里的“革命”,是指革命生活,时代生活,有意义的时代生活,不单纯指政治,不单纯指无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地阐述了农民问题,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大革命时期是这一理论提出并开始形成的阶段。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把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历史功绩永载史册.列宁赞誉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旧式的骚动”终于“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毛泽东则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表明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但就辛亥革命所担负的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而言,它又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究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与终结。青年陈独秀参加了这场革命从准备到失败的全过程,特别对安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就陈独秀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作一概括的介绍与评述,以求教于识者。一、东渡日本,参加“青年会”,从改良主义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1879—194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早岁读书有声”,曾以县试第一名考取秀才。但,陈独秀从小就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十八岁,他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曾违心地赴南京应江南乡试。沿途,他亲眼目击了清政府统治下形形色色的怪现状,特别是腐败透顶的科举制度,终于使他从梦中惊醒过来,“觉昨非而今是”,  相似文献   

14.
拿破仑帝国是在法国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中外史学家历来有人主张把它同法国革命连结起来,认为它是法国革命的继续,是法国革命的“第二阶段”,是“革命的帝制”。这种观点,近年来在我国史学界也比较流行。1975年开始有文章专门论述。1977年商务印书馆在出版两部拿破仑传记的出版前言中,都提到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1977年在芜湖召开的世界史教材会议上,有人主张法国革命结束于  相似文献   

15.
一八九八年九月,梁启超东渡日本。在以后的二、三年间,他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阵地,举起犀利的笔,痛斥以那拉氏为首的清王朝,进而鼓吹革命、礼赞破坏;他宣传卢梭的民主政治思想,谈自由平等、倡民权,介绍各种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资产阶级的理性原则、道德观念作为新民思想的基础。总之,他曾以倾向革命的姿态,跃然于中国改良主义失败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之间,占据了一个明显的位置。有的同志却认为,梁启超是“为了投革命之初”而“玩弄革命的词藻”。本文认为,以“投机”概括客观的矛盾存在,是不够公平的。应该承认,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早期的革命倾向是实在的、可取的,其启蒙宣传是卓著的,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也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难,屡败屡战,不断总结,勇于进取,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使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梦断西山,但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光芒永存,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再度崛起之征途的千秋灯塔。回顾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分析他精神与理想的结合、破离、再结合的艰难前进过程,继承其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和他的思想、学说中合理、进步的闪光内容,对今天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撰写目的是研究英诗汉译中传递节奏音乐美的原则和方法。在传递节奏产生的音乐性时,论者提出应遵循两个原则:1)译者有权利对原诗的音乐性进行再创造,但须以原作为基础;2)译诗中应该有原诗的总体音乐效果。论者主张以“顿”代“步”,并补充一条:译诗的“音顿”须和原诗的“音步”一致,须讲究“顿格”。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其革命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民主革命思想虽然主要是以西方明为依据,但从传统化的角度剖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思想,可见中国传统化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广东土地革命时期的“秘书专政”现象耐人寻味.革命知识分子因“原罪”而受排挤,因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专政”.其能否发挥作用对革命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