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动力装置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控制系统,研究整体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有助于提高动力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通过对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特点的剖析,结合锅炉和汽轮机的具体情况及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改进滑压控制的机炉协调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机炉协调控制原理.对所设计控制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复合滑压控制系统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炉协调控制系统中负荷变动时传统PID控制效果不佳、机组运行经济效益降低甚至影响系统安全状况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变时域监督预测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VDMC)。首先根据所分析的超临界直流炉的机理特性,建立随煤质波动的变参数模型;再结合实际工况确定的约束条件以及电网频率的扰动,采用带监督环节的多变量受约束预测控制算法来解决控制框架中分散和集中的平衡性;最后基于变时域的思想,改善了机炉协调控制的整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和固定时域预测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VDMC方法的相对误差均值降低了20%左右,有效提升了机炉协调控制品质,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机组由于其压力等级高,工作介质刚性提高,动态过程加快;锅炉为直流炉,锅炉蓄热能力小,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机炉之间、给水、燃烧、汽温之间等各系统的控制是一个交叉联系的有机体,只要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全局统筹考虑,通过采用并行静态/动态前馈、引入锅炉动态加速指令、汽机压力校正等策略,加快锅炉侧响应,充分利用锅炉蓄热,定能提高机组的负荷适应性与运行的稳定性,这已在电厂实际运行中取得了成功经验。在具体控制系统硬件选用上,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机组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电网中火力发电的主要设备——锅炉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时变特性和系统大滞后特性, 电网要求发电机组既能快速响应负荷变化, 又能保证自身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以及常规电源的利用效率, 结合了锅炉对负荷需求响应快, 以及汽轮机随主蒸汽压力变化平稳的优点, 提出了一种负荷跟踪型的机炉协调控制方式, 并加入了基于模糊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比例-积分-微分)算法控制的智能时间常数补偿环节. 该环节能在负荷变化较大、需要利用锅炉蓄热时发挥作用.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PID 控制的协调系统相比, 模糊PID 控制能够得到更佳的动态性能参数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注汽锅炉安全、可靠的运行,开发了注汽锅炉在线监控系统.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二级系统构成.上位机监视注汽锅炉的运行状况,对注汽锅炉的运行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下位机完成注汽锅炉重要参数的采集,对注汽锅炉的运行参数进行手动调节.实际使用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殷红  陈丰 《广东科技》2009,(16):245-246
采用深度空气分级低NOx高效燃烧技术,提出了在下部燃烧器格局不变条件下最佳布置分离燃尽风高度的设计要求.采取了多切圆系统,改善了炉内温度场分布,从而有效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保护了锅炉水冷壁.锅炉改造后NOx挥放水平可到350~400 mg/Nm3左右,炉内没有结渣等现象,飞灰含碳量没有明显增加,锅炉汽温汽压负荷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7.
<正>某厂一期锅炉为上海锅炉厂出产的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型号:SG2028/17.5-M909。当机组主要辅机故障跳闸造成机组实发功率受到限制时(协调控制系统在自动状态),为适应设备出力,协调控制系统强制将机组负荷减到尚在运行的辅机所能承受的负荷目标值。协调控制系统的该功能称为辅机故障减负荷(RUNBACK),简称RB。检验该功能的试验简称RB试验。  相似文献   

8.
热水锅炉停炉腐蚀是北方采暖锅炉普遍存在的问题,使用正确的停炉保护方法可以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从理论上分析了,热水锅炉停炉腐蚀的机理和危害.提出了两种新型的湿保护方法和干保护方法.并详细阐明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热水锅炉停炉腐蚀的预防是有效的.研究成果对锅炉的运行与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良好的流化床锅炉控制品质,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广义预测控制(LSSVM-GPC)的多变量协调控制方法,以适应流化床锅炉多变量、强耦合、大滞后的动力学特性.在研究流化床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LSSVM算法辨识流化床模型,并将所得的决策函数转化为广义预测模型.对比结果显示,LSSVM预测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对象输出特性,并有效去除测量噪声.为了解决FBC多变量预测控制中易出现的病态矩阵以及调节量动作频繁等问题,进一步利用关联分析法,设计了基于LSSVM-GPC的流化床协调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结合该方法能使锅炉负荷响应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同时能保持床温基本稳定,并有效避免调节量的频繁变化,达到了节能优化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工业锅炉效率偏低以及自动化水平低的情况,研究了一套适合于中小煤粉炉使用的先进的计算机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多冗余、多策略控制,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针对锅炉和供汽管网组成的系统大滞后、强惯性和严重非线性的特点,在锅炉负荷控制回路中,采用Fuzzy-PI双模控制器.即在控制系统中,常规控制与智能控制并存.该系统除了可进行实时监测及燃烧控制外,还采用了最佳风煤比自学习系统和风煤比在线自寻优策略,维持锅炉的最佳工况工作.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青岛碱厂自备电站130t/h煤粉炉.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凝汽器最佳真空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汽器真空是汽轮机运行中的重要参数,其数值的大小对汽轮机的运行安全经济性及调节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提高凝汽器的真空可以使汽轮机的理想焓降增大,电功率增加,但无论从设计角度还是从运行角度来看,都不是真空越高越好。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换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主要有:汽轮机排汽量、循环水流量、循环水入口温度。同时,凝汽器脏污程度、汽轮机排汽阻力、锅炉补充水、抽气器(或真空泵)耗功率、凝结水溶氧量、循环水最低流速、循环水的费用、凝结水过冷度等因素对于凝汽器最佳真空确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油田热电厂200 MW机组变负荷调峰运行时对锅炉燃烧稳定性、汽轮机主辅机及锅炉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机组效率下降的原因,对采用复合变压运行方式来提高机炉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试验目的为测取甩负荷后最高飞升转速变化曲线,通过对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考核汽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DEH)在甩负荷时的控制性能,通过对中国首台套超临界双抽背压式汽轮机组甩100%负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甩100%负荷过程中关键的控制点,尤其是甩负荷过程中的旁路控制、燃料控制、主蒸汽压力控制、给水控制、转速控制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100%甩负荷试验,最终实现了在甩全负荷工况下的供热,各参数均良好,对热网产生的波动很小,有效提高了事故工况下的保障供热能力。本机组甩负荷后,转速飞升最大值3 113 r/min,动态超调量3.77%,实现了超临界再热型双抽背压机组100%甩负荷试验一次成功,也为超临界双抽背压机组供热稳定性提高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燃气发电锅炉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对象的大滞后、不确定性和煤气扰动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失配补偿Smith预估及RBF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案。利用RBF神经网络的在线学习能力整定常规PID的参数,并通过失配补偿Smith预估控制器对系统中存在的纯滞后进行补偿,有效解决了火力发电锅炉主蒸汽压力对象动态特性模型失配及纯滞后的问题。通过仿真研究及实际应用表明:该控制方法对于火力发电锅炉主蒸汽压力控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汽源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进行了热力特性分析与优化匹配计算.建立了双汽源联合循环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燃气轮机轴系结构的影响特性、余热锅炉汽水参数的匹配与影响特性、循环热力参数的优化与影响特性、联合循环功率匹配特性等.计算表明:双汽源联合循环中的燃气循环压比存在最佳值,此时联合循环效率最高;余热部分的蒸汽、燃气功率比随两者效率比的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火电厂锅炉给水系统中由于落后的人工控制加药而造成汽轮机的凝汽器空抽区铜管等处氧化腐蚀 ,设计了基于 PLC的电厂锅炉给水加药自动控制系统 ,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CS1000在130t/h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倮证汽包水位的稳定、蒸汽压力的稳定、 级过热器出口温度的稳定及蒸汽负荷的稳定。日本横河公司的CS10 0 0系统基于高可靠性 ,高性能和丰富的指令系统及软件硬件的合理搭配 ,不但实现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而且很好地实现了锅炉上的各种控制要求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仿真软件对某发电机组的超速保护系统进行建模,模拟机组甩负荷和转子超速后功率负荷不平衡保护和超速保护的动作特性,分析超速保护动作对机组热力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机组功率负荷不平衡保护和转子超速保护动作时,快关高调阀和中调阀,会导致阀前主蒸汽压力迅速升高,升至额定压力的1.1415倍,对机组阀门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甚至导致安全阀超压,影响锅炉燃烧.功率负荷不平衡保护存在的唯一优点在于机组超速时能早于超速保护动作,但两种情况对控制超速的效果相差不大,相比较而言,误动作带来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9.
余热发电较普通火力发电具有蒸气压力易突变的特点,现在国内余热发电机励磁并网后多采用恒功率因数调节方式。当汽轮机蒸气压力突变瞬间,由于有功功率同向突变,发电机的功角也同向变化,当功角超过允许值时,发电机有可能失步停车。针对此问题开发了基于DSP的励磁三闭环控制系统。当蒸气压力大于最大值时,发电机工作于恒功角方式。当蒸气压力小于最大值时,发电机工作于恒功率因数方式。并网前发电机工作于恒励磁电流方式,从而保证了发电机始终处于既节能又可靠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