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后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12、24、48 h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取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其脑血流参数与血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流量变化的关系,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早期预后提供依据。转机后对VA-ECMO患者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s,MCA)血流监测,记录脑血流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ECMO流量情况,根据脉压差(Pulse Pressure,PP)是否大于10 mmHg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及ECMO流量特点,以及脑血流改变与患者急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P≤10 mmHg组的VA-ECMO患者MAP低于PP>10 mmHg组[(59.44±15.54) mmHg vs (77.93±8.68) mmHg,P=0.008],其ECMO流量高于PP>10 mmHg组[(4.29±0.88) L/min vs (3.37±0.74) L/min,P=0.041],此时MCA的收缩期流速、平均流速、脑血流指数相较于PP>10 mmHg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CA舒张期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P≤10 mmHg组患者右侧MCA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低于PP>10 mm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泵功能衰竭且脉压差低于10 mmHg的患者,提高VA-ECMO流量可维持其脑血流,利用TCD监测VA-ECMO患者脑血流变化并指导临床诊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牡蛎(Ostreagigastnunb)提取物(蚁蛎提取物)抗疲劳的作用。选取正常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蚁蛎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30 d,每天1次,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UREA)、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cide dismutase,SOD)活性,研究蚁蛎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蚁蛎提取物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蚁蛎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小鼠游泳后小鼠血清UREA浓度显著降低(P<0.05);蚁蛎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MDA含量和GSH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DA含量有下降的趋势,GSH活性有随着蚁蛎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升高的趋势;蚁蛎提取物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的SOD活性(P<0.05)。蚁蛎提取物具有一定抗疲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铁苋菜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应用二甲苯刺激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探讨铁苋菜提取物经胃注药对小鼠耳廓肿胀炎症的减轻作用;应用热板刺激和将醋酸注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小鼠扭体反应的疼痛模型,探讨铁苋菜提取物经胃注药对疼痛的减轻作用。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铁苋菜水提物和醇提物低、高剂量(3.0、6.0 g生药/kg)组对二甲苯刺激所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抑制作用显著(P < 0.01)。铁苋菜水提物和醇提物低、高剂量(3.0、6.0 g生药/kg)组给药后对热板刺激所引起的小鼠痛阈值延长显著,与生理盐水组和它本身给药前痛阈值相比较具有极明显的差异(P < 0.01);铁苋菜水提物和醇提物低、高剂量(3.0、6.0 g生药/kg)组对醋酸刺激所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减少显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具有极明显的差异(P < 0.01)。铁苋菜水提物低、高剂量组给药后与同等剂量的醇提物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 0.05、P < 0.01)。结论 铁苋菜提取物经胃注药均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且水提物抗炎镇痛作用较醇提物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黄散(Si-Huang-San,SHS)外敷和封包照射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临床病人分为临床常规(c-convention)组和临床四黄散(c-SHS)组两个组:c-convention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c-SHS组在临床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大鼠EPISBO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常规治疗(convention)组、常规治疗加四黄散(SHS)组。结果 c-SHS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较c-convention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组大鼠的回肠粘膜损伤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convention组;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的24 h小肠推进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大鼠CRP、IL-8 和TNF-α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可提高对EPISBO的临床疗效,促进小肠蠕动,减轻回肠粘膜损伤,降低炎性肠梗阻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为EPISBO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Dnmt1-siRNA对胎牛成纤维细胞(FBFCs)的影响,设计了3种针对Dnmt1的siRNA来转染FBFCs.结果显示:Dnmt1-siRNA3转染FBFCs 24,48,72 h后,Dnm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转染后48 h,siRNA3对Dnmt1抑制效率达到近80%,Dnmt1-siRNA3处理的FBFCs增殖也受到显著影响,FBFC细胞活力下降、处于G0/G1过渡期细胞数量增多(P<0.05).但Dnmt1-siRNA3组FBFC细胞的凋亡率也显著增加(P<0.05).说明通过Dnmt1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地敲低FBFC中的Dnmt1 mRNA表达量,由于细胞周期分布变化,siRNA处理后FBFC作为核供体能提高SCNT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皮下内置外架(Internal Fixator,INFIX)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新鲜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分为INFIX组和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前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表明:INFIX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2 d、1周、1个月INFIX组VAS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INFIX组优良率高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骨盆Majeed功能评分INFIX组优良率与钢板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INFIX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均良好,但INFIX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少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白肉灵芝水提物(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aqueous extracts, GLAE)对新生大鼠胆红素脑病的改善作用。腹腔注射胆红素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大鼠模型,将新生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GLAE低剂量组、GLAE中剂量组和GLAE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0、50、100、200 mg/kg)GLAE处理。利用试剂盒检测血液样本和大脑组织中总胆红素水平,比色法检测大脑组织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e specific protein, S100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ysteine aspartate protease 3,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 相关X(Bcl-2 assaciated X, Bax)、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经GLAE干预后,大鼠血清及大脑组织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P < 0.05,P < 0.01);大脑组织SOD、CAT、GSH-Px、Na+-K+-ATP和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 < 0.05,P < 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 < 0.05,P < 0.01);血清TNF-α、IL-1β、NSE、S100β含量显著降低(P < 0.05,P < 0.01);大脑组织Caspase-3、Bax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0.05,P < 0.01),Bcl-2、BDNF、NGF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 < 0.05,P < 0.01)。以上结果表明GLAE能减轻过量胆红素对新生大鼠的大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善新生大鼠大脑能量代谢,提高大脑抗氧化能力,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抑制炎症反应及凋亡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自噬对照射过程中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将肝癌SMMC-7721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NC)组、8 Gy X-线照射(IR)组、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组、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组、照射+雷帕霉素(IR+Rapa)组和照射+三甲基腺嘌呤(IR+3-MA)组,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自噬对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CCK8实验检测照射、雷帕霉素和3-M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LC3B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照射可增强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P<0.05),同时,照射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可增强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3-MA抑制自噬可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照射可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P<0.05),激活或抑制自噬可分别增加或抑制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5)。表明X-线照射可激活自噬,促进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发生。激活自噬可以提高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反之,抑制自噬可阻碍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实验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符合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pproach,TF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导引导管到位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为93.10%(27/29),对照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100%,2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较高,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较低,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和手术费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主动脉弓型的亚组分析,观察组Ⅲ型主动脉弓患者手术操作时间(min)、射线投射时间(min)均短于对照组(73.8±15.3 vs 89.5±14.4;22.1±5.5 vs 28.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92,P=0.000;t=0.117,P=0.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2.8±0.6 vs 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0,P=0.002)。因此,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高,对于Ⅲ型主动脉弓患者采用该项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投射时间,且术后住院天数少,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采用HIFU及Endo-GIA成功行16例肝癌切除手术的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左半肝及右肝浅表癌肿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例,采用超声刀(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及腹腔镜切割吻合器Endo-GIA行16例肝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5例患者顺利完成行腹腔镜肝癌切除,1例因出血改为开腹手术.左肝局部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8例,肝右叶局部切除3例.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90~1 000 m L,平均300 m L.病灶直径2~6.5 cm,平均4.5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脏浅表肿瘤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患者行HIFU及Endo-GIA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王凯博 《科技信息》2012,(15):450-451,43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0年6月择期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共50例.术前无贫血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史。人工关节为Zimmer或者Stryker公司产品。试验组25人.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器为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XH-1000型)或StrykerInstruments(美国)生产的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CBC).对照组使用负压引流盒。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前(未输血患者为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术后两组患者根据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压、脉搏、尿量、口唇及眼睑粘膜颜色等情况决定是否输异体血,并对上述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体输血为4例.试验组异体输血总量为18IU:对照组为11例.总量为34IU。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问术后输血前(未输血患者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机、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临床用血与血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自体引流血回输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医疗技术.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异体输血.但可以保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基本用血需求。其具有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得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关节初次行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是安全的.但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AH)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AH组165例,IH组1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AH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IH组,AH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H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AST,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0%,显著低于IH组(30.37%)(P0.05);AH组结石残留率为4.29%,再复发率为1.23%,均显著低于IH组(15.67%,7.46%)(P0.05).结论与IH比较,A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及复发率低特点,两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接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4例病人心脏术后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和血容量(BV),进行相关分析.随机选择男性16例,女性8例.分别于术后3种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测定CVP、BV和其它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VP和BV在术后不同时间及状态下,其相关系数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相关性.提示:CVP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心脏术后血容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失血是急救领域的重要挑战,可导致凝血-抗凝系统紊乱,云南白药保险子是中医经典急救药物,兼有止血和抗凝的功效。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急诊中心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对保险子的止血疗效进行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BG)、输血率,预后出血/凝血不良反应等。结果显示,保险子组(n=27)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PT以及预后出血/凝血不良反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n=24),保险子组FBG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保险子能够维持机体凝血-抗凝系统的平衡,在显著降低出血量的同时,兼具抗凝的功效,可预防创伤性凝血病,减少预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