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菜籽脂肪酸组成及菜油掺伪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前市售菜油来源渠道多元化,不能把芥酸作为判断菜油掺伪的唯一依据。提出利用油料在加工过程中脂肪酸组成不变这一特点,结合植物油厂所加工的油菜籽的脂肪酸组成来判断该厂所产菜油的掺伪,外购菜油的掺伪由积累的各地油菜籽脂肪酸来组成来辅助判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TC—PⅡG型全自动测色色差计的工作原理及颜色理论的基本知识及计算,以便于对本文的理解。我们用色差计测定了市售各种食用油的色泽,并将测定结果与罗维朋比色计测定的结果相比较。本文最后对用色差计控制菜油脱色工艺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色差计不仅能快速、准确、简便的测定出食品的色泽,而且还可以测定食品加工中食泽变化,从而确定最佳加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食用植物油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常见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对其有关实验条件进行了优选,获得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正常值。测定模拟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获得掺伪常见植物油脂肪组成与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常见植物油油品的鉴别及其掺伪的气相色谱检测法,可快速鉴别常见植物油的种类,对常见植物油是否掺伪可作出快速拱别,同时对掺伪植物油可作定性、定量分析。经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四种油料作物中脂肪酸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煚  李晓蓉 《甘肃科技》2010,26(22):171-176
油料作物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决定着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以油橄榄、油菜籽、胡麻籽、葵花籽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油菜籽、油橄榄、胡麻籽、葵花籽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5.00%、81.60%、89.12%、87.59%。油橄榄中棕榈油酸(2.24%)和花生酸(0.20%),菜籽油中二十碳烯酸(9.13%)和芥酸(40.98%)为二者的特征脂肪酸。油橄榄中油酸含量高达68.02%,胡麻籽中亚麻酸含量高达50.75%,葵花籽中亚油酸油含量高达61.82%,在所测定的12种油料中最高。依据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亚油酸与亚麻酸比例为评价指标,油橄榄的油质最好,依次是胡麻籽、葵花籽、油菜籽油质较差。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对食用菜油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膨润土的活化方法及其对食用菜油的活化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实验证明 ,活化剂 号是最好的活化剂 ,当其浓度为 2 0 %时 ,活化膨润土对菜油的脱色力最强。在此基础上 ,初步探讨了膨润土的活化和对菜油的脱色工艺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野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的油料资源,对野生植物种子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以正己烷/乙醚(V/V=4/3)作提取剂,0.4mol/L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作甲酯化试剂,采用室温下快速酯交换法制备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法测定了6种野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样品所含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其中5种野生植物种子的亚油酸含量为60.45%~79.96%。与几种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被测样品的脂肪酸组成与常见植物油是类似的,但其亚油酸含量普遍高于植物油。同时还分析了几种水果子的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菜油脚芥酸资源开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菜油油脚—皂脚共存下组成及物相特性、提出了有效开发利用油脚的“盐析──预酯化──醇解──蒸馏”工艺路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综合利用程度高、工艺合理、技术易行、废弃物排放少、投资省、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发展芥酸及其衍生物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甘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本文介绍如何利用菜油脚和酒糟生产甘油的方法,不仅变废为宝,而且有极大的经济效益。菜油脚制甘油菜油脚是油脂工业的副产物,新鲜的水  相似文献   

9.
蔷薇科10种野生植物籽油脂肪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定了采自青地海境内蔷薇科Rosa,Prunus,Malus三个属的十种植物种子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植物种子油脂中,主要含有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在Prunus属的植物种子油脂含量最高,亚油酸在Malus和Rosa属的植物处子油脂中含量最高,此外,Rosa属还含有较多的亚麻酸,对国内其它地区同类植物种子油脂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与本研究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秦岭南坡西段华山松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并与辽宁建平沙棘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所含主要脂肪酸成分的含量十分近似。结果表明,秦岭南坡西段华山松籽油具有与沙棘油类似的营养保健价值及防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菜籽油塔式淡碱法精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菜籽油为原料,以油脂精炼的泽尼斯(Zenith)法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改良的菜籽油精炼工艺。该工艺结合我国国情,采用了常压反应至终点的方法,在装置上采用低型塔。从而,既保存了泽尼斯法的优点,又简化、改良工艺过程及设备。本文采用双膜理论提出了淡碱精炼的模型,并以此来分析、指导工艺实验,确定了有关工艺参数的优化条件。由于本工艺具有炼耗低、油质好、设备简单、能耗小、操作稳定等优点,因此表现出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是适合中、小型油厂采用的一种先进炼油方法。  相似文献   

12.
菜籽油的物理精炼,是借助蒸汽的汽提作用除去油内的游离脂肪酸及其他有气味的物质和易挥发的杂质,精炼中不产生皂脚和处理皂脚带来的污染问题,且中性油损失较少,因此,这是一种有前途的植物油脂精炼新工艺。本文主要讨论菜籽油物理精炼的物理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鱼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寻找能够替代鱼油的脂肪源日趋紧迫。【方法】采用直接转酯化进行气相色谱鉴定的方法测定鱼油、多种常见植物油和两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以37种脂肪酸标准品作为参照,比较分析3类脂肪源的异同。【结果】鱼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和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相似,但植物油与鱼油相比缺乏EPA和DHA等n?3高不饱和脂肪酸。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两种替代鱼油的策略:1使用38.0%亚麻籽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获得与鱼油一致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能够较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可作为替代鱼油的首选策略;2使用38.0%大豆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则获得与鱼油大体相同的主要脂肪酸类别,价格较亚麻籽油组低廉,可作为备选策略。【结论】使用高EPA和DHA含量的微藻藻油配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菜籽油脚的利用情况,并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我省某油厂废弃的酸败油脚进行处理。先将油脚分离为粗油及油渣两部分,再把粗油经处理转变为柴油代用品 脂肪酸甲酯,并副产脂肪酸及甘油,油脚渣经处理转化为有机复合肥料。本文中所采用的处理方法简便新颖实用,经济效益明显,可以广泛用于工业生产,是油脚综合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油脂中脂肪酸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几种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选择,色谱柱为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 m×0.22 mm×0.2μm),柱温为190℃,载气流速为1 mL/min,分流比为1∶100。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小米乳芽油、猪油中所含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普遍高于饱和脂肪酸,其中大豆油中亚油酸的质量分数(下同)最高,达60.02%;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猪油,其中小米乳芽油的最高,达84.33%,而猪油只有50.43%。  相似文献   

17.
硅油改性ABS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硅油及脂肪酸盐复配制备无卤阻燃的ABS材料.考察了不同硅油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不同脂肪酸盐与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硅油对ABS的阻燃效果明显,硬脂酸镁对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最大.当m(氨基硅油):m(硬脂酸镁)=1∶2,添加5 PHR时,ABS阻燃材料的氧指数达到31.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法,从菜籽“油脚”中分离,提纯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onogalactosyl Diglyceride,MGDG)和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igalactosyl Diglyceride,DGDG)并对菜籽中提纯的MGDG和DGDG的脂肪酸组成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菜籽油中脂肪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OH-CH3OH脂交换法快速甲酯化处理油样,以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本地市售菜油中脂肪酸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7种组分。其中以芥酸、亚油酸、油酸、花生烯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脊酸为主。芥酸含量高达34%,表明所检菜油属高芥酸菜籽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