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的基础上,采用Levins和Pianka生态位测度公式以及总体相关性VR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定量分析木林子川陕鹅耳枥+青冈-水马桑(Carpinus fargesiana+Cyclobalanopsis glauca-Weigela japonica)群落10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和种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川陕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较大,资源利用谱宽,属泛化种;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与其他优势种生态位重叠的均值最小,资源利用特化程度高,属特化种.(2)优势种群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为0.59,资源利用方式分化较小.(3)优势种的种对正负关联比为0.73∶1且均为不显著关联,群落物种间总体显著正关联.(4)种间关联系数Pearson、Spearman的值均与Pianka生态位重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木林子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作为研究群落结构的基本格局,是理解群落性质的重要基础.为分析物种多度格局对取样面积的响应,探讨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本研究以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川陕鹅耳枥+青冈-水马桑(Carpinus fargesiana+Cyclobalanopsis glauca-Weigela japonica)群落15个20 m×2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背景,采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描述6个取样尺度(10 m×10 m,20 m×20 m,30 m×30 m,40 m×40 m,50 m×50 m,60 m×60 m)物种多度分布的空间变异性,进而用断棍模型拟合物种多度分布曲线,并基于χ2检验和AIC值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6个尺度下物种的多度分布较为均匀,且群落中稀有种和常见种的比例相对稳定.(2)断棍模型在各个尺度下均可以被接受,且在越小的尺度上拟合效果越好.(3)生态位理论在小尺度上能较好的解释断棍模型与实际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主要树种的高度生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茂兰自然保护区中喀斯特森林林隙内外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椤木石楠和巴东荚蒾在林隙内外都占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接近的树种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大,反之则较小;云贵鹅耳枥和翅荚香槐的高度生态位重叠在林隙内和非林隙中均较大;在林隙内,光叶榉和圆叶乌桕的高度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而椤木石楠和多脉榆、光叶榉,多脉榆和巴东荚蒾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在非林隙内,云贵鹅耳枥和翅荚香槐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椤木石楠和多脉榆、光叶榉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小。林隙的存在,削弱了个体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树种间的种间竞争,同时也增强了个体生态位重叠值较小的树种间的种间竞争,从而使森林中物种多样性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群落调查,选取核心区不同海拔的30个木荷种群样地18个优势树种作为研究对象,以各物种重要值为数量指标,采用Shannow-Wiener指数计测公式对该地木荷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相似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的生态位宽度列第1位(1.46),其优势地位远强于其他物种;木荷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6~0.8之间,重叠程度适中,因此木荷种群对各资源位的需求差异不明显;生态位相似比与生态位重叠值大小趋势一致;木荷种群与褐叶青冈、交让木等种群共优组成当地典型群落类型。此次对木荷种群生态特性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方法进行不同资源位群落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研究了湖北省长阳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群落14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结果表明:光叶珙桐、华西枫杨(Pterocarya in-signis)、大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jensenian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Bi和Ba值分别为1.8478、0.8031,1.5881、0.6336,1.3969、0.4171和1.3482、0.452 4;白辛树(Pterostyrax hispidus)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i和Ba分别为0.5466和0.0941.光叶珙桐群落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1的有56对,占总对数的60.2%,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表明光叶珙桐群落中因利用相同的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较激烈,群落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典型阔叶林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中国绣球(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不同月份和冻雨胁迫下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叶绿素荧光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以期了解其光合固碳能力、适应性以及抵御胁迫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随季节变化3者Pn(净光合速率)、LSP(光饱和点)、Amax(最大净光合速率)、Rd(暗呼吸速率)、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Fv/F0(潜在活性)、q P(光化学猝灭系数)、Yield(实际量子产量)、ETR(表观电子传递速率)、SPAD(相对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此同时,LCP(光补偿点)、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则是上升趋势;(2)交让木和小叶青冈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中国绣球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3)Pn亦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始终大于零.即他们抗耐性较强,光合效率较高,可为通量观测系统分析该生态系统碳汇角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岭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岭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中39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利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测算了15种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较大,木荷、檵木、甜槠的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83 9、0.914 8、0.873 1和0.992 6、0.958 7、0.927 9.生态位宽度较高的两个树种,其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值较高,木荷与檵木、甜槠生态位宽度较大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分别是0.813 2、0.813 1.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优势种群木荷与其他各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为0.298 1~0.363 1;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群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重叠较小,生态位最小的青冈栎与其他树种的重叠值是0.009 7~0.280 0.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别山腹地山地落叶阔叶林群落特征,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1.56ha(340m×340m)的动态监测样地内,对胸径(DBH)≥1cm的所有乔木和灌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分析了群落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垂直结构、树种空间分布、种-面积格局和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运用GIS软件分析重要值前12位树种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地落叶阔叶林群落内共有乔木灌木35科57属103种;重要值前4位的树种为茅栗(Castanea seguinii)、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群落中小径木较多,平均胸径为8.04cm,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型;群落乔木层分为两个亚层,茅栗、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等在第Ⅰ亚层中占优势,第Ⅱ亚层茅栗、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黄山松占优势;重要值前12位的物种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随调查范围的扩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黄山微毛樱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Horn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黄山微毛樱群落13种重要乔木和16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微毛樱和白檀生态位宽度较大,Bi(Levins生态宽度)和Ba(Hurlbert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42、0.884和0.939、0.730,而黄山松和小叶白辛树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7对,占总数的60.3%;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28对,占总数的35.9%;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3对。灌木层中,白檀的幼树、伞八仙和华空木为优势种,其Bi和Ba分别为0.872、0.862,0.799、0.742和0.689、0.587,而鸡桑、锐齿臭樱和棣棠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67对,占总数的55.8%;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48对,占总数的40.0%;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5对。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树种是微毛樱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对群落小气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似生境要求或相似生物学特征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窄的物种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将46块山西省辽东栎林样方划分为11个群落类型,并应用Shaa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山西省辽东栎群落的46个样地中30个主要优势种(包括6种乔木,8种灌木和16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辽东栎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为1.653,灌木层土庄绣线菊生态位最宽,为1.383,草本层披针薹草生态位宽度最宽,为1.503,说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2)物种生态位宽度与其频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乔木层中辽东栎与白桦、油松的重叠值较高,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灌木层中土庄绣线菊与美蔷薇重叠值最大,说明它们对相同资源的竞争较大,64.3%的灌木重叠值为0.1~0.3。草本层出现29对的重叠值为0的种对,说明不同草本对相同资源的利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土壤因子关系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36个样地22个植物种的重要值(IV)为基础, 使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6个群落类型: 翅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群落、柽柳?芦苇+碱蓬群落、芦苇群落、旱柳?芦苇群落、人工林群落(刺槐林和白腊林)。在群落演替梯度上, 土壤pH逐渐增加, 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 土壤含水量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芦苇群落和人工林群落, 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总体逐渐增加, 土壤碳氮比呈下降趋势。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 影响黄河三角洲植物种分布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是土壤盐分和pH,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盐分呈显著负相关, 与土壤pH有正相关关系。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的生态 位分析发现, 优势种柽柳、芦苇和翅碱蓬的生态位宽度较大, 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小, 说明物种在土壤pH和盐分梯度上出现了生态位分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群落11个主要优势种进行了生态位研究,测定其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等生态位特征值.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小叶青冈、甜槠、木荷、弯蒴杜鹃、乌饭和深山含笑.小叶青冈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高(猴头杜鹃例外),表明它与其他种群之间的竞争相对激烈,易与生态位宽的树种形成共优群落.  相似文献   

13.
凤阳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测算了10种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分别用Levins和Shannon Wiener两指数测得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两种结果均表明木荷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其生态位宽度值B(L)i和B(sw)i分别为0.771、1.325。(2)该群落优势种群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表明优势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有较高的相似程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3)该群落优势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且Lih值与Lhi值基本一致,说明优势种群间有相似的生态学特性。另外,生态位相似比例大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菇棚分布点资源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var.ziyuanensis)进行每木调查,制作存活率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研究了该分布点资源冷杉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2004-2013年资源冷杉种群数量从163株降至81株,下降50.3%.(2)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II至IV级小树死亡率较低,IV至VI级的资源冷杉死亡率较高,死亡率的高峰期出现在VII级,为80%.(3)群落乔木第一层是资源冷杉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第二层是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伴生树种仅有少量吴茱萸叶五加(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s)、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4)香菇棚分布点的资源冷杉受到强烈的人为破坏和干扰,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取样,计测花坪银杉群落主要木本植物在样地中的重要值,并通过重要值计测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①花坪银杉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中物种的重要值都比较集中,优势物种明显(银杉为47.92,变色杜鹃为63.93)。②银杉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均比较大,物种对群落中各种资源的利用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充分。③银杉群落各主要木本植物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低,种群间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程度不高;银杉群落中各主要木本间生态位重叠值低,各物种间利用生态资源能力差别大,生活型相似性低。④银杉群落目前处于顶级群落、物种间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种群更新非常慢,在发展中有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6.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杜鹃花科优势种的资源利用能力和空间占据能力,为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方法,对百里杜鹃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群落中杜鹃花科植物(马樱杜鹃、露珠杜鹃、迷人杜鹃、映山红)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1.709、1.576、1.411、1.062,是群落的优势种; ②该群落种群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相似性之间无显著关系; ③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与其他物种发生重叠的概率更大,但生态位重叠值不一定大。【结论】杜鹃花科植物在群落中生态位宽度较大,而马缨杜鹃与露珠杜鹃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在降低,这主要与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有关,是种群对资源利用的长期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选取分布集中、种群较大且原生性强的贵州野核桃天然林群落,采用生态位分析、方差比率法、χ2检验、AC指数、Jaccard指数、Ochiai指数、Dice指数分析的方法,探明贵州野核桃群落20个主要树种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位宽度B((SW)i)值比B((L)j)值大,测度结果基本一致,群落中野核桃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白檀生态位宽度值最小;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依次排前三的是野核桃、灯台树、漆树,他们构成了所处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2)贵州野核桃天然林主要树种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和生态位重叠大多数种对都较小,种间竞争相对较弱,但青榨槭与主要树种资源利用相似性和重叠值都较大,其种间竞争最激烈;(3)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和生态位重叠值的对数分布不均,且小值的对数中数值最小(Cih=0,αih=0),大值的对数中数值较大(Cih=1,αih=0.89);(4)贵州野核桃天然林群落中主要树种总体关联性不显著,群落处于演替...  相似文献   

18.
对昆嵛山、九仙山与五莲山地进行调查,分析了10种主要物种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指标,发现赤松在山东花岗岩山地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且与其他几种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而灌木中的大叶胡枝子和草木中从毛羊胡子草应该在各地的优势很大,因此在山东内陆花岗岩山地上应建成赤松(青冈、盐肤木)—大叶胡枝子—从毛羊胡子草的主群落。  相似文献   

19.
杨青 《武夷科学》2023,(1):23-30
为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地区主要种群在群落中的关系及其相对地位,通过定量分析法,以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相似性等为指标,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探讨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相互功能关系以及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等生态特点。结果表明,甜槠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具有最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为乔木林冠层的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Cih)在0.6以上的占了74.29%,表明该群落物种利用资源相似程度很大;生态位重叠指数Lih和Lhi大于0.5的种对分别有78和97对,分布比例分别为74.28%和92.38%,生态位重叠程度很高,各种群对资源的共享趋势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安源群落生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了解优良园林树种短毛椴(Tilia breviradiata)的种群特征及其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大蜀山短毛椴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 落乔木层优势种中短毛椴、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朴树(Celtis tetrandr)、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小叶栎(Q. chenii)具有 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L)i值分别为7.0350、3.8302、3.7147、3.5713、3.0506,B(sw)i值分别为2.0125、1.4509、1.3460、1.3300、1.2331 ;而层间植物紫藤(Wistaria sinensis)生态位宽度最小,B(L)i值和B(sw)i值仅有1.8556和0.6537。群落优势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 似性比例值较小,物种之间对资源的需求相似性不高。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短毛椴与化香、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和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Blume var. acuteserrata)的生态位重叠较高。随着群落的进一步演替,短毛椴更新幼苗的生态位宽度优势将逐步衰退,其优势地位有 下降的可能。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为短毛椴更新层个体发育创造适宜的生境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