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板栗花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水为溶剂,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从板栗花中提取挥发油,同时利用吹扫捕集技术直接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板栗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蒸馏液的板栗花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板栗花挥发油中得到28种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有10种,醇类化合物有4种,醛类化合物有9种;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是挥发性成分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柚子花和干柚子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或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干柚子花和新鲜柚子花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相同方法提取的新鲜柚子花和干柚子花的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基本一致,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同,不同方法提取的干柚子花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与相对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黄姜花挥发油成分提取工艺和分离、分析方法,为其在食品药品行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姜花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工艺及气—质联用技术研究其化学成分.优化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6 h,超声60 min,料液比1∶9.67,预测挥发油得率为6.02(mg/g),平行实验3次,平均挥发油得率为5.91(mg/g),RSD为1.83%.气—质联用技术对黄姜花挥发油进行分离得到28个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18个化合物,占总化合物的86.75%.本研究提取的黄姜花挥发油中大多数成分属于倍半萜化合物,其中含量最大的是β-石竹烯(37.74%)和橙花叔醇(13.37%),这为以β-石竹烯为指标成分评价不同品种姜花挥发油作为食品、医药、化妆品行业重要原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透骨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透骨消(花、叶)挥发油,叶挥发油得率为0.30%,花提取物得率为0.10%;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04种成分,鉴定出23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含量70.70%;花提取物中分离出132个成分,鉴定出12个成分,主要为乙酰水扬酸甲酯,含量82.64%。结论:大透骨消花挥发油成分证实其药理作用与传统民间用药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对辽宁千山地区狼尾珍珠菜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此花挥发油含量为 3.7%。用 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确定了 14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其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67.45%。  相似文献   

6.
本作对辽宁千山地区狼尾珍珠菜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此花挥发油含量为3.7%,用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确定了14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其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67.45%。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成分研究和利用现状方面,对板栗花中所含挥发油、黄酮等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板栗花研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清香木叶与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清香木叶挥发油的28种化合物和黄连木叶挥发油的59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54%和83.71%。清香木叶和黄连木叶挥发油都含萜烯类化合物,但清香木叶挥发油以芳香族、萜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三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95.2%,黄连木叶挥发油以烷烃类、醇类、萜烯类、芳香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五类化合物约占其挥发油质量的74.2%。  相似文献   

9.
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对海南地区白胡椒中挥发油组分进行了提取 ,测得白胡椒挥发油质量分数为5 5 % ,并用GC MS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确认出 2 5种化合物 ;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 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峰面积相对质量分数为 80 6 %  相似文献   

10.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 ,研究了萃取温度的影响 ,用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 ,共鉴定出 38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98.81% ,其中花椒挥发油的特征有效成分之———哩哪醇含量高达 5 8.79% ,表明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1.
南沙参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沙参(Radix adenophore)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鉴定出烃类(11种)、醇类(9种)、酮类(11种)、酯类(9种)、酸类(2种)、呋喃类(1种)、醛类(16种)、醚类(6种)和元素有机化合物(2种)9类67种化合物,其中10种化合物(质量分数为48.937%)为已知药用成分,这些数据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连南野葛花的挥发油,用GC/MS从所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醇类占总量的33.93%、酮类化合物:20.93%、烯烃化合物11.47%、醛类化合物6.87%等.已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52%.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及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研究了萃取温度的影响,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81%,其中花椒挥发油的特征有效成分之一-哩哪醇含量高达58.79%,表明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重庆江津产青花椒挥发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法和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参花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提取溶液、浸渍时间、蒸馏时间和料液比对丹参花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应用DPPH法研究丹参花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并比较不同提取溶液所得挥发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影响丹参花挥发油收率的主要因素为蒸馏时间,其次为料液比、浸渍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渍6 h、蒸馏8 h、料液比为1∶18,此条件下丹参花挥发油的收率为0.0935%。DPPH实验表明丹参花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能力与挥发油浓度呈正相关性,蒸馏水、饱和氯化钠溶液、pH=1的硫酸水和pH=1的饱和氯化钠硫酸水4种提取液所得挥发油对DPPH的IC_(50)值分别为1.07、1.03、1.45、1.40 mg/m L。通过验证实验表明,优化所得丹参花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易行。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板栗产品加工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板栗加工中的褐变原因及其控制措施;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和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板栗分级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板栗破壳新技术——气体射流冲击技术的特点、实验装置和破壳工艺;阐述了板栗精深加工中系列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工艺,包括板栗脆片系列产品、低糖板栗果脯系列产品、板栗制蓉、五香板栗、板栗罐头系列产品、板栗奶饮品、天然全板栗饮料、板栗营养粉、板栗酒、板栗花精油、板栗花保健饮品、板栗壳提取色素等。最后对板栗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胡怀生 《甘肃科技》2014,(1):76-77,111
本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鉴定,经数据系统处理并采用总离子图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然后用NIST02质谱库检索及对照文献确认各色谱峰的成分。结果显示,从紫苏挥发油中共检测出2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鲸蜡烷,且挥发油中除醇、酯类物质外,还含有N元素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各化合物保留指数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莳萝蒿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0.02%。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桉油精(22.48%)、β 侧柏酮(15.16%)、侧柏酮(4.33%)、松香芹酮(4.16%)和左旋龙脑(4.08%)。  相似文献   

18.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万寿菊挥发油 ,采用 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万寿菊挥发油中含有 86个化合物 ,鉴定出 65个 .由鉴定结果得出结论 :万寿菊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斯巴醇、胡椒酮和胡椒二烯酮  相似文献   

19.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万寿菊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万寿菊挥发油中含有86个化合物,鉴定出65个,由鉴定结果得出结论:万寿菊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斯巴醇、胡椒酮和胡椒二烯酮。  相似文献   

20.
对我区不同产地玫瑰花为原料制成的4种玫瑰花糖膏样品采用溶剂提取法进行挥发油提取,并利用GC/MS仪器分析法,对4种玫瑰花糖膏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GC/MS共检测到75个化合物,其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4种样品中共有的物质有10个。4种玫瑰花糖膏挥发油成分中烷烃类化合物较多,其含量为33.8%-71.19%,其次是苯衍生物14.86%-47.42%,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很少。4种玫瑰花糖膏因原料产地和制备糖膏厂家的不同,在成分和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