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侧入法腰椎穿刺和直入法腰椎穿刺的优劣。方法:对收治的需行腰穿的病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侧入法和直入法进行腰椎穿刺,统计穿刺成败结果,达到穿刺成功时的穿刺次数,及穿刺的并发症。结果:侧入法腰椎穿刺方法简单,穿刺103例,成功率迭98.05%,直入法182例,成功率87.41%,且侧入法穿刺成功所需穿刺次数明显少于直入法,并发症明显低于直入法。结论:侧入法腰椎穿刺优于直入法腰椎穿刺。  相似文献   

2.
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的方法。方法:本组70例行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其中22例肝门胆管癌),61例穿刺成功,成功率87.14%,手术证实无出血及胆漏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98.57%,全组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可作为PTC的首选方法,能有效防止出血和胆漏,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右侧径路PTC,左肝管定向穿刺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诊断,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对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监测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彩超定位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彩超定位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定位后穿刺,对照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并发症,穿刺置管成功后定期监控。结果彩超定位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后定期监控,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时简便而且安全,且术后可定期监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动力相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腰腿痛患者进行腰段脊髓造影,作过伸过屈位的侧位对比动力片观察其改变,开放手术患者观察术中椎间盘突出类型,穿刺切吸术患者复查CT观察椎间盘突出回纳情况。结果69例脊髓造影中6例为腰椎滑脱并椎间盘突出,提示不能回纳型准确率达100%,提示回纳型准确率有84%。结论脊髓造影动力相改变对判断椎间盘突出能否回纳和判断腰椎稳定性等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小儿腰穿术146例,总穿刺168次,一次成功125例.占总穿刺例数的85.6%,其中一针穿刺成功92例,占73.6%.同时提出5岁以下的小儿不需局麻穿刺,2岁以下的小儿一般选用6~7号短斜面注射针头穿刺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X线评价腰部创伤后腰椎稳定性。方法 :对 12 8例腰部创伤患者摄腰椎正侧位片 ,应用Denisi等人创伤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原理方法进行 X线分析 ,对腰椎稳定性作出评价。结果 :腰部创伤后引起椎体及附件骨折 2 0例 ,其中胸 1 1 2例 ,胸 1 2 4例 ,腰 1 2例 ,腰 2~ 5 8例 ,腰椎横突骨折 2例 ,其他附件骨折 2例。腰椎椎体移位 ,全部发生在腰 3~ 5 。腰椎不稳定 8例均有椎体压缩性骨折改变。结论 :腰部创伤除引起椎体及附件骨折外 ,也可致腰椎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组6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操作者进行。结果实验组一针成功率93.9%,对照组一针成功率87%,(z=17.098,P=0.002),实验组液体外渗率3.0%,对照组液体外渗率11%(x=29.490,P=0.000);实验组针头脱管率1.0%,对照组针头脱管率8.9%,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z=238.570,P〈0.01)。结论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完成输液计划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改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路径,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方法: 改良穿刺法于锁骨中、内1/3交界处,触摸第一肋外侧缘,定为穿刺点,垂直向下进针,当针尖接触第一肋外上缘时,略上翘,沿着第一肋外上缘继续进针,深约3 cm左右可有突破感,回抽见暗红色血液,即可判断针头已进入锁骨下静脉.为保证导管方向的向心性,置管时针尾略偏向外,并将改良法与传统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穿刺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达100%;而按传统的穿刺方法成功率仅为78%.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如改良法与传统法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39%,P<0.05.结论: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较传统的方法更合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中的诊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多种肺及胸腔病变共30例,在超声引导下用Bard弹射式自动活检枪和18G活检针、配合使用ALOKA9133小凸阵探头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的最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组织取材满意率93.5%,诊断准确性为100%,穿刺后并发症共2例、咯血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对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点,使多数病变获得了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43/5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24例,胰头癌22例,壶腹癌4例,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结果:47例穿刺成功(47/51,92.15%),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40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3例。4例穿刺失败均为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无法成功置入引流管;穿刺术后随访1周~12个月,1例胆管感染,1例随访3月死亡,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35例 ,其中男11例 ,女24例 ,年龄6~49岁 ,平均年龄29岁。用14G、16G自动活检针 ,选择右肾下极1/3,避开肾窦区 ,肾实质最厚处作为进针穿刺点进行穿刺活检。结果 :取材成功35例 ,成功率100%。取材次数2~5次 ,平均2.3次。取材病检肾小球数25~82个 ,平均32±12.5个。仅2例发生肉眼血尿 (占5.7% ) ,27例有镜下血尿 (占77 % ) ,无一例发生需要处理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肾活检技术 ,取材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与输液相关护理操作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本院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在成立2年来的1245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相关的操作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本组1245例患儿静脉1次穿刺成功1213例(97.43%),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和自信心;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结论注意技能培养,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置管及护理失误分析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及护理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所实施的 10 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置管及护理失误共 11例 ,置管失误病例经有效处理 ,亦获成功。置管失败仅 4例 ,总成功率为 96 .2 % (10 1/10 5 )。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性较强 ,有经验的操作者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6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血气方法,观察组采用桡动脉"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桡动脉穿刺"一"字定位法能够提高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握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同时采用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实施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时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传统握拳法更具优势(P〈0.05)。结论握手式握拳法能克服传统握拳法中的诸多不足,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手背静脉穿刺时值得推行的一种握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32例高位颈椎侧方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并介绍该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优点.操作简单、安全,弥补了传统腰椎穿刺之不足,是腰椎穿刺的重要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1例,成功率99.18%;冠脉正常31例(25.41%);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8例(31.15%),其中37例经桡动脉完成;11例为门诊患者,当日离院回家,占9.02%。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及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点血肿、动脉瘤、栓塞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要方法得当,安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是行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门诊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性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6月~2005年1月周围性肺部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64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969%,3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痰中带血。结论 周围性肺部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外用扩张浅表血管,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儿科住院5 d以上的静脉穿刺困难儿193例,采用随机分组,用2%山莨菪碱外擦扩张充盈局部浅表血管再穿刺者为实验组,不用任何药物扩张局部浅表血管,而是直接按压方法穿刺者为对照组,按穿刺病例的先后顺序单号为实验组97例,双号为对照组96例。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χ^2=30.21,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静脉细小、隐匿、静脉痉挛现象,经反复穿刺仍不成功的患儿,先应用654-2作穿刺部位涂擦后再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简便易行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危急重症患者中应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应用PICC患者117例,并对其护理措施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应用PICC患者117例,94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23例经第2次或第3次穿刺后置入导管,成功率达100%。结论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穿刺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