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世界大港排行榜上,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从5年前的第10位跃升至目前的第3位,外高桥现代集装箱码头的建成对其排名上升起了关键作用。文章介绍了上海港外高桥港区现代集装箱码头建设中的总体设计、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集成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港口集疏运体系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集装箱港口各运输方式集疏运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集装箱港口集疏运体系影响因素通径分析模型.选择世界上主要的10个大型集装箱枢纽港为样本,对集装箱港口各运输方式集疏运量影响因素的途径和作用的大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减轻公路集疏港压力的主要途径是发展铁路集疏港运输,促进铁路集疏港运输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专门为港口服务的铁路集装箱装卸区,在集疏港运输方面铁路要尽量避免与内河展开竞争,提高港口支线运量的捷径是实施自由港政策等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液化石油气运输急需改革,与国际接轨,采用安全、环保、经济的罐式集装箱运输。大连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又是北方重要的石油及散化危险品生产及集疏运结点,采用罐式集装箱"北气南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黄韵 《科技资讯》2011,(26):232-232
现代物流业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上海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集卡运输在物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上海港物流的效率问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集卡的作业效率问题不仅涉及装卸工艺,集装箱排列方式,运输路线的安排,港口集疏运条件,工作人员个人驾驶技术等等因素,还关系到多式联运组织管理,政策导向等方面。本文分析了上海港口集卡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上海港口集卡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基本格局、功能结构与发展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格局和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流量、流向结构分析,认为现阶段该港口体系仍属东亚一些大型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口的支线港群,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机制开始发育,但尚不完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未来该港口体系将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枢纽港、江苏四港为干线喂给港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远洋集装箱枢纽港群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港口集疏运调度系统作业模式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复杂的集装箱港口集疏运系统多阶段动态调度的问题,借鉴柔性制造系统(FMS)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由集装箱集疏运问题向FMS生产调度问题转化的方法和模型;分析了各个阶段动态调度的决策点和决策规则,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方法实现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实时动态调度,为集装箱码头调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利用WITNESS仿真工具分别模拟了面向作业线的静态调度和面向作业面的动态调度两种集装箱集疏运调度模式,结果表明,动态调度模式的效率提高了约9.66%.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亚太地区经济与集装箱运输市场迅速发展的关系,并对亚太集装箱航运业的发展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评价与展望,从而提出了发展我国集装箱航运事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市场恶性竞争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方法对当前中国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市场恶性竞争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为保证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市场份额,中国经营集装箱干线的大型海运公司与其经营内支线的子公司之间采用纵向一体化的价格策略,从而导致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价格战.指出通过内支线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兼并或联合,可促进内支线集装箱运输公司和中国集装箱干线船公司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的形成,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铁路集装箱运输全程报价是集装箱自进发站货场至到站货场铁路运输过程各项价格的总和 .集装箱全程报价由规范后的全程各项费用构成 .铁路集装箱运输计费径路里程计算是计算集装箱全程报价的基础 .铁路集装箱运输全程报价采用四级清算体系结构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港口的概念及其与物流的关系,然后探讨了上海港发展港口物流的背景和上海港发展港口物流的意义,并分析了上海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最后结合SWOT分析的结论,对上海港如何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港口吞吐量精准预测对于每一个港口的成功经营和有效决策都十分重要.季节性波动经常会影响港口吞吐量,为了更为准确地预测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2年上海港母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月度数据,并对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月度数据中出现的季节性波动进行了处理,采用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对其进行预测.为了说明方法的有效性,以同样的数据,使用整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两种方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利用季节时间序列模型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季节性进行处理,能够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原则,针对集装箱集装箱运输,分析目前国内铁路和公路集装箱的发展水平和阶段。通过建立集装箱运输寡头博弈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国内整个集装箱多式联运策略的经济合理性作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洋山四期码头的ITOS智能系统,使其成为国内全自动化码头领域的领头羊。"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自古以来,港口码头就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依靠。眼下,全球贸易不断升级,港口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海岸城市,临靠东海,交通便利;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海港重点发展集装箱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全球贸易往来日益增加,港口吞吐能力和集疏运体系成为制约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集装箱工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集装箱工业是随着贸易的发展逐步兴起的产业。集装箱既是集装箱运输工具,又可作为商品的包装物。18世纪英国人首先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19世纪欧洲将集装箱用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后来美国人首先将集装箱用于海上运输。国际标准化组织104委员会为集装箱生产制定了标准。目前世界已形成了3大集装箱运输航线:远东—北美航线;远东—欧洲、地中海航线;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近年来,人们对运输市场发展持乐观态度,船东们订造了大量集装箱,使世界集装箱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然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集装箱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福州港公路集装箱集疏运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问题,采用平均折旧年限法、缩短折旧年限法与加速折旧法对集疏运设备进行折旧计算.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缩短折旧年限法,既避开了设备后期老化而致的风险,又加快了投资回收期,提高了公路集疏运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评判和优化长江上游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长江典型区段集装箱运输组织进行系统仿真.结合该区段集装箱外贸出口情况,建立集装箱运输组织优化模型.使用Flexsim自带的优化算法,通过设置实验参数和评价指标,优化运输总成本和船舶配比,运行结果与实际吻合.中转模式在船舶投入总成本、船舶航次装载率及集装箱压港时间三个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但两种模式的运输总成本和平均装载率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7.
 集集装箱工业是随着贸易的发展逐步兴起的产业。集装箱既是集装箱运输工具, 又可作为商品的包装物。18世纪英国人首先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 19世纪欧洲将集装箱用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后来美国人首先将集装箱用于海上运输。国际标准化组织104委员会为集装箱生产制定了标准。目前世界已形成了3大集装箱运输航线:远东-北美航线;远东-欧洲、地中海航线;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近年来, 人们对运输市场发展持乐观态度, 船东们订造了大量集装箱, 使世界集装箱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然而,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集装箱产量近几年不会有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快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发展,提高集装箱堆场管理水平,实现堆场管理自动化,通过模拟建模技术为管理人员提供满意的决策方案.在集装箱管理模拟模型研究过程中,采用Agent技术建模,利用分布拟合检验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构造集装箱到达Agent体,从而实现模拟系统的知识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刘霄宇 《科技信息》2009,(10):322-322
集装箱运输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随着我国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了高速增长。而集装箱贸易量增长为集装箱港口建设带来新的挑战。而传统的集装箱跟踪、管理、调度和自动识别存在着识别精度低、安全高效相冲突等问题,集装箱运输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时更新数据的技术来及时、精确地采集和处理信息,RFID技术无疑成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梅  刘磊 《工程与建设》2009,23(4):464-466,469
文章通过对郑蒲港区腹地经济、集装箱运输现状、集装箱生成量、郑蒲一大阪等近远洋航线价格竞争力的分析,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郑蒲港区开展集装箱运输的总体条件、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将郑蒲港区打造为省会经济圈的出海口和集装箱码头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