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酸度下,Cu^2 与明胶结合反应的结合教、结合位置教和摩尔吸光系数.显微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Cu^2 与明胶分子中的酰胺键发生了作用.推导出由吸光度计算结合平衡常数的理论公式.并计算出结合平衡常数.结果表明,随pH值增大,结合教增多;结合平衡常数增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析的方法将铜电解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500的明胶进行分离,以二喹啉甲酸( BCA)法测定所得明胶质量浓度,研究了硫酸质量浓度和温度对铜电解液中明胶分解规律的影响.铜电解液中Cu2+基本不影响明胶的稳定性;电解液温度升高和硫酸质量浓度增大,都加剧了明胶的分解.在相同温度下,硫酸质量浓度在150~180 g·L-1范围内每增加15 g·L-1,明胶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约1.2倍;而在相同的硫酸质量浓度下,温度在55~70℃范围内每增加5℃,明胶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约1.5倍.对于铜电解生产,电解液中硫酸质量浓度150~180 g·L-1以及温度60~65℃,可推算出电解液在电解槽中停留3~4 h,明胶的分解率达50%~80%;电解液经过完整的一周循环约需6 h,明胶的分解率可达到70%~90%.  相似文献   

3.
结合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对镍阳极液的Cu-Ni-Cl- 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计算出pH=2.5时,该体系中Cu2+、Ni2+及其配位络合物离子的平衡常数.绘制出298.15 K时Cu-Ni-Cl-H2O体系中lg c(Me)-c(Cl)T的关系图.结果表明:采用置换沉积的方法可以成功将Cu-Ni-Cl-H2O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14(Cu1-xZnx)24O41(x=0, 0. 01, 0. 02, 0. 03)系列多晶样品. X射线衍射谱表明所有样品均呈单相,且样品晶格常数大小随Zn掺杂量x的变化存在微弱波动.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Sr14Cu24O41中Cu离子以+2价形式存在,Zn掺杂对体系中Cu离子化合价不造成影响. 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在10~300 K温度范围内Zn掺杂使体系磁化率降低,拟合结果表明随着Zn掺杂量x的增大,居里-外斯项对体系磁化率贡献逐渐减弱,二聚体耦合能JD 逐渐降低,每个分子中CuO2 自旋链内二聚体个数ND 与自由Cu2+离子自旋数NF 均逐渐减少,进一步分析显示替换二聚体内Cu2+离子的Zn2+离子数少于替换自由Cu2+离子的Zn2+离子数. 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Sr14Cu24O41体系具有半导体特性,并且Zn掺杂会使体系电阻率降低,降低程度随掺杂量x增大而增大,但并未使体系发生金属- 绝缘体转变. 认为电阻率降低可能是由于Zn2+离子掺杂使体系内CuO2 自旋链中二聚体发生退耦,破坏了电荷有序超结构,从而使更多的空穴释放出来并转移到导电性好的Cu2O3自旋梯子中所致.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CNTs)经混酸纯化后,均匀分散到明胶的溶液中,用乙醇析出得到明胶/碳纳米管海绵前驱体,再通过炭化、氢氧化钾活化处理制备出明胶基碳纳米管骨架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碳纳米管能够很好地被明胶包覆,并均匀分散在整个基体中.比表面和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大,活性炭样品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先增大后减小.此外,还对明胶基碳纳米管骨架活性炭孔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索铜胁迫对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的毒害机制,为铜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阐明了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在不同浓度Cu2+作用下新芽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重金属铜累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 mg/L Cu2+浓度处理范围内,Cu2+浓度在0~10 mg/L时对双穗雀稗抗氧化酶系统和叶绿素含量及新芽数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Cu2+浓度的不断增大,双穗雀稗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明显下降,Cu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POD活性又稍微上升.当Cu2+浓度>10 mg/L时,双穗雀稗的新芽数和叶绿素含量减少.双穗雀稗主要通过根、茎积累Cu2+,且表现为积累量根>茎;双穗雀稗可以有效降低水体、土壤中Cu2+的含量,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库岸植物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Cu2+胁迫对作物截根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和萝卜截根苗为材料,研究了Cu2+胁迫对作物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大,作物根长、苗高、根数、根重、叶片色素含量等指标值下降,而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u2+、Zn2+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污泥对Cu2+、Zn2+的吸附量均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均符合Henry型和Freundlich型等温吸附过程,其中污泥对Zn2+的吸附固定能力高于对Cu2+的吸附固定能力;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污泥对Cu2+、Zn2+的解吸率均减小,相...  相似文献   

9.
利用阴阳离子聚合物与Na2S和FeSO4结合共同处理含有Cr6+的废水.选择Na2S和FeSO4作为还原剂,明胶、PAM作为絮凝剂.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处理数据,最终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当Cr6+初始浓度为20 mg/L时,Na2S投加反应浓度为24.70 mg/L,FeSO4投加反应浓度为25 mg/L,明胶投加反应浓...  相似文献   

10.
葡聚糖及明胶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聚糖及明胶为有机基质,在常温中性条件下进行模拟铁生物矿化实验.目的是研究明胶及葡聚糖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葡聚糖容易吸附到铁氧化物表面,对晶核有包裹作用,阻碍了晶核的自由扩散和生长,形成纳米级的β-FeOOH和α-Fe2O3.β-FeOOH是Fe(OH)3转化为α-Fe2O3的中间过渡相.在明胶浓度较低的范围内(小于1wt%),明胶浓度增大有利于晶体生长形成α-FeOOH.晶体生长有取向性排列,其表面吸附有明胶分子.明胶和葡聚糖等量混合有机质在矿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聚糖,这与葡聚糖的亲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2+对香豆素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母核化合物香豆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Cu^2+存在时,香豆素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过程是以静态猝灭为主,香豆素与BSA结合过程的表观结合常数KA数值为lO^4量级,结合位点数n的范围为2.9~3.4,香豆素-BSA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类型仍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熵增加是该作用过程的主要热力学驱动因素;与不合Cu^2+的相比,香豆素对BSA内源荧光的静态猝灭常数KP、表观结合常数KA都明显增大,但结合位点数和分子间作用力类型没有明显改变,表明Cu^2+可能参与了香豆素与BSA的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Cu~(2+)、Fe~(3+)、Zn~(2+)对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均能增强香豆素-3-羧酸对BSA的荧光猝灭及两者的结合作用,使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增大;Zn~(2+)的存在没有改变两者的作用力类型,仍以疏水作用力为主,Cu~(2+)、Fe~(3+)存在下,作用力变为以静电引力为主.表明Cu~(2+)、Fe~(3+)、Zn~(2+)对香豆素-3-羧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和红外光谱测定,考察脂类捕收剂DLZ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LZ在整个pH范围内对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黄铁矿回收率小于24%;在低铜离子浓度(1 mol/L)下,对黄铁矿回收率影响不大;当铜离子浓度增加至4 mol/L,pH值为2.7时,黄铜矿回收率达到42%;在碱性条件下,黄铁矿回收率与不加铜离子时的回收率相当;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入铜离子对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有促进作用;DLZ与黄铁矿作用前后,以及加入铜离子后的红外光谱图基本没有变化,即DLZ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加入CaO后在873.7 cm-1和797.7 cm-1处出现2个吸收峰,表明黄铁矿表面附着Ca(OH)2等含钙的化合物,阻止了DLZ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降低了黄铁矿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1,3,4-噻二唑类光化学传感分子5-(4-(dimethylamino)benzylideneamino)-1,3,4-thia-diazole-2-thiol(DBTT),该传感分子在甲醇-2%水体系中可以高选择性地用比色法识别Cu2+,并且制作了DBTT检测Cu2+的试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应用于实际样品中Cu2+的快速检测.以等摩尔系列法研究了DBTT与Cu2+络合的化学计量比为1∶1,结合红外光谱与核磁滴定实验结果推测了DBTT对Cu2+可能的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天然鸡血SOD中的金属辅基进行了去除和重组,初步研究了Cu~(2+)、Zn~(2+)、Co~(2+)等二价阳离子对SOD活性的影响。对天然态Cu_2Zn_2-SOD、重组Cu_2Co_2-SOD及脱辅E_2E_2-SOD的活性测定和光谱学行为的分析表明,重组Cu·Co-SOD具有同天然Cu·Zn-SOD类似的酶活性。在pH3.8时加入Cu~(2+)和Co(2+),重组的金属酶活性可恢复至天然酶活的85%,紫外吸收图谱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异淀粉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兰州市淀粉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到的地衣状芽孢杆菌 (BacillusLicheniformis)为菌株 ,经过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异淀粉酶菌株 ,并对其产生的异淀粉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 5 0℃ ,pH为 6 .8;在 5 0℃以下 ,pH 5 .0~ 8.0条件下较稳定 ;酶活性受Ca2 + 、Mg2 + 、Mn2 + 激活 ,Mn2 + 的激活作用较强 ,但受到Fe2 + 和Cu2 + 的严重抑制 .  相似文献   

17.
NH_4 Br:Cu~(2+)的EPR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晶体场理论研究了3d9离子Cu2+在NH4Br中的EPR参量,采用半自洽波函数模型计算了NH4Br:Cu2+的二阶和三阶近似下的g因子和A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比较了NH4Br:Cu2+和NH4Cl:Cu2+的光谱实验值,发现它们的能级次序不同.  相似文献   

18.
铜及其配合物对鲫鱼肝脏谷胱甘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在低浓度长期(40d)暴露条件下,不同形态铜(cu^2 及cu-EDTA)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脏中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Cu^2 对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低浓度有轻微诱导,最终表现为抑制作用;cu-EDTA对GR则始终表现为抑制.Cu^2 对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影响是:低浓度显诱导,高浓度时抑制.Cu-EDTA则对GSSG是诱导作用,诱导程度随浓度增大而不同.Cu^2 及Cu-EDTA对鱼体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产生激活作用,Cu^2 对GSH的激活率相对高于Cu-EDTA处理.这表明不同形态的铜离子对鲫鱼肝脏谷胱甘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参薯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几种食品添加剂和氧化还原剂等对紫色参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颜色随着溶液的pH值改变而变化;温度、蔗糖、苯甲酸钠、维生素C、Na+、Cu2+、Ca2+、Zn2+对色素影响很小,而光照、H2O2、SO32-对色素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壳聚糖(CTS)对重金属离子铬(VI)的螯合性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壳聚糖螯合铬(VI)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c(Cr6+)/c(-NH3+)浓度比下壳聚糖-铬(Ⅵ)螯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螯合物的配位比并计算了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铬(VI)具有螯合作用,在不同壳聚糖氨根配体浓度下,当c(Cr6+)/c(-NH3+)≥0.5时,螯合反应达到平衡;壳聚糖中主要配体-NH2基团与铬(VI)按物质的量比2:1形成螯合物,壳聚糖铬(VI)螯合物的稳定常数为1.212×108。通过实验考察了壳聚糖用量、体系pH值对壳聚糖螯合铬(Ⅵ)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15 g·L-1,反应酸碱度为pH=4的弱酸环境时,铬(VI)离子去除率可达到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