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证据推理的置信规则库推理方法(RIMER)被提出,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专家系统—RIMER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规则——置信规则,采用证据推理方法实现系统推理,并且拥有自学习的能力。本文给出了建立专家系统的步骤以及该系统在曲线曲面函数逼近中的应用实例,结果显示具有自学习能力的RIMER专家系统能够很好的逼近原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2.
模糊专家系统开发环境的思想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个通用规则型专家系统的开发环境模型及其实现的思想,并论述了FUZZY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知识获取,推理机和机器的自学习过程和语文检测。  相似文献   

3.
重点探讨在GIS支持下建立分布式单位线模型的方法和途径。以姜湾小流域为例,分析了姜湾流域的空间特性,如流向、坡度、理论流路图、流程的长度等,借助等流时线法推求流域的时间面积曲线(即S曲线),得出流域的分布式单位线,从而推算出流域的径流过程。经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认为该模型有较好的模拟效果。该研究为GIS在产汇流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校健身健美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探索有效的专家系统建造模型,采用.net编程技术,结合模糊技术、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等新技术的出现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知识库及两套推理机,使用了自学习机制,提高了专家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snort规则语法在基于CVE特征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昆 《应用科技》2004,31(6):41-43
针对人侵检测专家系统的不足,通过对CVE标准漏洞列表进行深人的研究,采用新型规则结构及snort规则描述语法,建立基于CVE特征的人侵检测专家系统规则库,它具有结构简洁、易于更新的特点.另外,以CVE标准为建立人侵检测专家系统规则库的基准,使得人侵检测专家系统规则库升级有了可靠的国际权威标准可以依据,对人侵检测系统的标准化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规则的复合人工神经网络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新智能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使传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有机结合,并融合了模糊理论。系统增加了自学习机制,使知识获取容易,解释机制更灵活,因而使故障诊断系统更具灵活性和透明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用于石油蒸馏过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方法———基于深层知识学习模型,该模型可使专家系统知识库不断自动地趋于完善。同时研究了如何将获得的知识存入知识库中,即对知识库内的知识进行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结点规则的相关矩阵的构造规则间层级关系的知识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使知识库避免冗余和矛盾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为一喀斯特流域,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特征:双重含水介质,不闭合流域边界,二元结构的水系。根据地貌瞬时单位线的概念和方法,划分河系为3级河网,用瞬时单位线法模拟喀斯特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为一喀斯特流域,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特征:双重含水介质,不闭合流域边界,二元结构的水系。根据地貌瞬时单位线的概念和方法,划分河系为3级河网,用瞬时单位线法模拟喀斯特水文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利用神经网络(NN)知识并行处理,自学习及联想记忆等功能,建立了基于网络推理的专家系统,论述了NN的结构,算法参数的确定,系统知识获取和离线/在线自学习功能提出了NN数值推理和ES深层逻辑概念相结合的输入/输出转换机制与NN推理的解释机制。研究表明系统具有良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设计洪水是评价防洪工程体系整体效果的主要依据,文中首先探讨了地区组成法、洪泛区组合法等经验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长江中游螺山以上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了该区域不同标准的设计洪水。其结果显示,典型年法、洪泛区组合法、同频率组成法具有不同的数学、物理背景,几种方法分别是从偏于冒险、偏于安全等角度选取洪水组合方案的不同提法;按照不同方法分别放大195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型洪水,基本能够涵盖长江中游各种遭遇类型的洪水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明渠非恒定流运动特性和输沙机理,建立了长20m,宽29.5cm,高40cm的水槽非恒定流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变坡水槽、供水控制、水位和流速量测、推移质循环及测量5个部分。通过计算机控制生成设定的非恒定流过程;沿水槽架设的6个压力传感器监控沿水槽的水位变化;采用二维激光流速仪测量垂线流速分布。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生成稳定可重复的非恒定流过程,得到包括水深、流量、流速及输沙率变化的大量非恒定流试验数据,为洪水波的运动特性及输沙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流域蓄泄关系和霍顿地貌律,讨论了基于串并联线性水库原理的流域汇流模型,导出了一,二和三级流域的瞬时单位线,并初步论证了这种理论模型的精度。作为这种模型的应用,本文还提出了计算降雨分布不均匀清况下的洪水过程线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还附了一则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GLUE方法的流域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东江流域中的星丰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GLUE方法探讨了TOPMODEL模型在水文预报中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的参数m、T0和RV较为敏感,它们的微小改变都将影响模拟结果,而参数SR0不太敏感.从两场次洪水的流量过程线可看出,模拟得到的流量过程线的上、下边界并不能完全包含实测流量过程线,总有一些实测流量落在90%的置信区间之外,说明TOPMODEL模型并不能完全模拟出该流域的流量过程,这正是由于模型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长江防洪系统网络分析分解协调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复杂的长江防洪系统优化调度问题,将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和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长江防洪系统网络分析分解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并运用1931年、1935年和1954的资料进行模仿真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程序运算时间明显减少,更利于实时调度;通过不同方法比较分析,提出的方法在精度方面有所提高,适一处理三峡水库的分级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分形理论的计盒维数原理,采用网格法研究了岷江上游日径流过程线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紫坪铺站、姜射坝站、桑平站的日径流过程分形维数,发现各测站间的分维数变化上存在很大的联系,日径流过程分维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将姜射坝站日径流过程线分维数与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结合进行分析,分维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是生态脆弱性的表征,因此分形分维理论为水文学和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复杂的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问题为研究背景,应用大系统分解协调递阶求解原理和多目标权重方法,提出了子系统之间分解协调连接递阶结构的计算方法,建立面向决策支持的长江防洪系统的多目标联合调度模型.在考虑已建成的三峡水库及其他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将边界定为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水库至汉口河段,并运用1931年、1935年和1954年资料进行模拟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考虑了防洪系统的多目标性、系统的拓展性和防洪系统各个水库的可操作性,而且考虑了防洪系统整体目标,同时可调整有关目标函数权重参数进行各个目标的权衡分析,可以生成面向决策支持的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多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油井生产能耗和提高系统效率,油田应用了多种新型节能抽油机,但缺乏节能抽油机特性与节能效果及其选型理论的研究。为此,基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异相型抽油机、调径变矩抽油机、异型抽油机和皮带式抽油机的工作动态特性,建立了不同抽油机的油井地面效率计算模型,并运用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一维有阻尼波动方程,以悬点运动规律和井下泵的受力状况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抽油机井地面功图与泵功图的计算模型;井下举升效率和系统效率计算模型。研究不同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和节电率,分析了不同井液黏度和不同下泵深度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比较,其它四种抽油机都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和节电节能的目的,其中皮带式抽油机的系统效率为最高,相对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井提高9.06%,节电率为22.36%;随着井液黏度的增大,油井生产系统效率均降低,皮带式抽油机井的下降幅度较小,适合于稠油井的应用;抽油机井存在油井生产系统效率最高的合理下泵深度(或合理沉没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目标方法,对自主研制的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进行了参数的多目标分析和模型有效性探讨.通过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确定糙率系数和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为率定的主要参数,选择效率系数、模拟洪峰的相对误差和洪峰达到时间的绝对误差为目标函数.在模型率定过程中,首先利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获得模型参数的非劣解集,然后又利用离散型协调规划从非劣解集中选出满意的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对非劣解集模拟的过程线的范围及形状的分析,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模型率定方法综合考虑了水文过程的各种要素,获得的满意解优于传统的单目标优选结果,非劣解集的聚合程度及模拟的过程线的范围能够反映模型的有效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个通用微处理芯片构成的大规模多微处理机并行系统PAX的结构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微处理单元多个功能部件并行工作,进一步划分并行任务的多微任务思想,并给出了相应的微处理单元结构模型。该思想因PAX广泛适应而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