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标准单元具有不等间距和不等宽度端口时的通道布线算法。该算法在垂直约束图和重迭区表示图的基础上,对线网进行分析和权重计算,优选线网加以布线。通过若干实例运算表明,该算法通过若干实例运算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和实用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层布线有约束通孔优化算法.算法允许通孔打在任意两层之间,并使得通孔不在它所穿过的层上与其它线网相交.通过在适应度函数中附加惩罚项,算法将有约束通孔优化问题转换为无约束通孔优化问题.同时采取面向线段的交配操作和面向线网的交配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另外,自然编码方式与期望值选择机制也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优化效果好,而且收敛稳定和快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线网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分层条件下的通道区布线模型:同层限制图 Gs,相交图 Gi。基于这一模型,分析了二层布线条件下对线网分层和布线序的基本限制,导出了分层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线网可 overlap 的性质和条件,从总体分析的思想出发,提出了直接以完成布线通道区所需面积最小化为目标的分层布线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通道区布线面积和通孔的数目比基于横竖分层的布线算法有较大减少,对于Deutsch's difficult example,该算法获得18个 track 解。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布线的布通率,加快布线速度,提出一种总体布线和详细布线交替进行的多级布线算法.在每一级布线中对局部线网进行总体和详细布线,增加总体布线和详细布线间的交互性,利用代价函数,使用多种策略来优化布线结果,得到更为准确的布线资源估计,最终减少拥挤度,提高布通率.采用标准的测试例子集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面向区域的详细布线中,最小直线斯坦纳树(MRST)可为单个线网产生满足连线最短要求的最佳初始布线模式,可为全局最优布线大大减小搜索空间。一般说,构造MRST是NP完备问题,为了降低问题的复杂度,需要研究生成MRST的实用有效算法。本文讨论了两种这样的算法,并结合例题说明,MRST只是局部最优树,在实际布线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其它布线质量因素,对当前线网的初始MRST进行调整或动态修改。  相似文献   

6.
布局中的布线拥挤度估计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版图设计阶段越来越严重的布线拥挤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布线拥挤度的标准单元布局算法.它是在高质量线长优化布局之后对布线拥挤度进行单独优化.该算法使用一种新的改进的布线模型对芯片的布线情况进行估计,采用以线网为中心移动的优化方法解决局部区域内的布线拥挤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使线网总长略微增加的同时使芯片的布线拥挤度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扫描测试过程中功耗产生的原因,研究了扫描触发器跳变对内部组合逻辑锥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建模,将计算得到的影响函数值作为扫描链重排序的依据.然后,基于扫描链结构的特殊性,分析了布线约束对扫描链重新排序的影响,并将布线约束简化,提出了一种同时兼顾低功耗和布线约束的算法.该算法不需要迭代,通过一次运行即可得到扫描链重排序的结果,在保证后端设计可行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了高影响值扫描单元上的跳变次数,实现了对扫描测试功耗的优化.基于电路测试算例以及ISCAS89基准电路集中的电路s298和s5378,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使扫描测试功耗降低12%,对故障覆盖率以及测试时间没有任何影响,而且不需要任何硬件开销,可应用于芯片的量产测试.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芯片组件(MCM)布线中所使用的四通孔(v4R)算法在时钟线网布线中不考虑其无时延偏差的特殊布线要求,会使同步功能失控。针对这一缺陷,对MCM的时钟布线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引入MMM(Method of Meansand Medians)方法,使得自动布线结果中,时钟源点到各作用单元的时延相等,从而改进了v4R算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端线网互连问题,提出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物理设计中布线阶段应用较多的斯坦纳树为切入点,采用一种基于种群的全局搜索和基于个体的局部启发式搜索相结合的文化基因算法,对八角形斯坦纳树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进一步缩减线长. 使用Prim算法预处理取得初始种群,并重新修改了原本的文化基因的编码以及相关操作,以便可以处理八角形斯坦纳树构建这一离散问题,利用八角形结构,使其能在全局范围内,快速收敛并全局寻优.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获得较好拓扑的八角形斯坦纳树,快速得到多端线网最优或者较优的布线结果,缩减布线的线长.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以连通孔和布线区域最小化为目标的三层不规则边界通道布线算法。算法将通道边界的凹陷区域看成固定障碍,利用填充和压缩方法,使线网绕过障碍,实现互连。算法已用PASCAL语言编程,并在XT/286机上实现。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使通孔数减少,而且由于利用了各凹陷区域之间的面积进行布线,通道宽度也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网络模型,描述、简化了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满足多服务质量(QoS)约束的动态组播路由算法(DMRMQ).该算法采用Bellman—Ford算法作为路径搜索算法,能在满足带宽、延迟、延迟抖动和丢包率约束的前提下确定具有最小跳数和开销的动态组播路由.仿真实验表明,在假定网络节点输出链路容量相等的情况下,与Greedy、LeastHop两种不考虑QoS的算法相比,DMRMQ能在满足多QoS约束的前提下建立动态组播路由,且路由请求平均成功率提高约10%,路由平均延迟降低约20%,路由平均跳数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用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解决通道布线问题的一种新算法。算法描述了Hopfield模型与通道布线问题的映射方法和网络能量函数的构造方法,在能量函数中既考虑了合法解约束项,又考虑了优化解约束项,从而提高了布线质量。本文的意义还在于它证明了用Hopfield网络求解通道布线问题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时延约束的最小代价组播源路由免疫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利用自然免疫系统中抗体和抗原的交互关系来模拟QoS组播路由中可行解(满足QOS约束的解)和不可行解(不满足QoS约束的解)之问协同演化过程,避免了传统的处理约束的方法——罚函数方法的局限性.算法的实现借鉴了前人提出的高效的克隆选择算子,可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搜索性能.仿真实验证明:算法性能要好于被测试的著名路由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IP/DWDM光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资源约束最短路径优先 (RCSPF ,Resource ConstrainedShortestPathFirst)路由选择机制·这种机制可以用于扩展以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为基础的IP/DWDM光因特网控制平面·借助光网络设备的可编程功能 ,在现有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基础上 ,增加基于资源的路由约束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网络拥塞的可能性·另外 ,由于采用源路由以及在选路由过程中采用资源预分配机制 ,因此增强了对GMPLS信令系统的支持·同时 ,为了解决在资源不足情况下造成的信道分配失败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对路由的概念 ,使IP/DWDM光因特网在大幅增加带宽容量的同...  相似文献   

15.
提出异构带宽约束的动态源组播路由(heterogeneous bandwidth-constrained dynamic source multicast routing, HBMR). 为了支持组成员的动态性和异质性,收集了组播树分布信息和组播树上节点的最大可接收能力信息. 并设计了一个基于该信息的异构带宽约束的动态源组播路由算法.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HBMR不但解决了异构带宽约束费用优化的动态组播路由问题,而且在路由成功率、路由消息开销和组播树占用的带宽资源等方面的性能都有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多播路由已有广泛的应用,但满足时延约束而代价最小的多播路由算法复杂性很高.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基于最小生成树满足端到端时延限制的多播路由算法SsTBMR.STBMR试图建立原图的满足时延约束的最小生成树,如果这样的最小生成树不存在,则用已找到的树与时延最小路径一起组成满足时延约束的多播树此算法简单易实现,时间复杂度为O(n2),与Kp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O(△n3)相比,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当然,这是以多播树的费用增大为代价的.实验模拟表明STBMR算法构造的多播树费用比KPP算法构造的约大4%,但STBMR算法执行所耗CPU时间比KPP算法约少54%.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适合于Internet路由行为描述和分析的代数系统-路由网络代数(routing network algebra,RNA),路由网络代数中的变量,常量以及相关的运算定律,重点介绍用于路由行为分析的扩展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BGP4路由策略冲突检测方法,理论与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因错误的AS关系配置所产生的路由策略冲突。  相似文献   

18.
层次路由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组织成簇,通过数据融合,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传输量,减少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是目前重点研究的路由技术。该文对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层次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选择路由方法时应考虑应用自身独特的需要和所受限制的结论,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传统启发式算法在求解多播路由问题时存在的过早收敛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多播路由免疫算法(DCOMIA),此算法利用克隆选择和基因库的思想改善了群体的多样性,并评估了二进制串表示的候选个体.同时,提出了一个改进了的动态约束多播路由问题(MDCMR),试验结果表明:此算法求解该动态多播问题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The problem of routing logical links (lightpaths) on a physical topology of WDM networks in a way that the logical topology remains connected in the event of single physical link failure is called survivable routing.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survivable routing problem with and without wavelength-continuity constraints by proposing a new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ILP) algorithm, which is based on a simplified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Numerical results are given and discussed to show that survivable routing solutions of most logical topologies can be found by the algorithm of the authors. Furthermore, comparing with other similar methods, the above algorithm can find out a survivable solution in much shorter time, and it works especially well with sparse-connected logical topologies. The impact of wavelengthcontinuity constraints and the othe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obability to find out a survivable solution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