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煤炭从卸船至转泊出货的煤炭进行检验,收集储运过程中煤炭的品质变化数据,分析和研究会对煤炭品质造成影响的因素,研究探讨了水分、自燃等对煤炭品质的影响,数据表名全水分的结果与低位发热量有强烈的负相关性。煤炭在自燃后干基灰分不同程度的增大,挥发分、全硫、干基高位降低,最终低位发热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低位发热量,是燃煤的重要燃烧特性之一,燃煤低位发热量的准确测试,对掌握锅炉燃烧状况,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促进锅炉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8种燃煤采用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对其低位发热量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计算分析,指出两种实验方法均可以有效的对燃煤低位发热量进行测试计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系统聚类法快速测定煤炭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95个煤炭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主成分.将提取的主成分与煤炭的发热量、灰分、挥发份、含硫量和全水分共同作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样品数据聚类为4组,同时剔除异常样本.对聚类后的各组数据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导数、诺里斯导数平滑进行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采用逐步筛选法,求得以发热量为变量的Bayes判别函数,交互验证结果表明判别函数稳定性良好.对未知样品发热量、灰分、挥发份、含硫量和全水分预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92、0.927、0.938、0.778、0.978,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陈文慧 《广东科技》2016,(10):75-76
燃煤低位热值是燃煤计价的主要指标。测定内在水分结果是否正确对燃煤低位热值大小有着重要生物影响。根据燃煤内在水分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分析影响燃煤内在水分测定的各种因素,提出如何准确测定燃煤内在水分的方法,可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 5种金属氧化物或盐 ,利用热重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它们对煤的发热量、着火温度等燃烧特性的影响 ,并据此制备了一种燃煤添加剂 .研究结果表明 ,该燃煤添加剂可有效降低煤的着火温度 ,增加煤燃烧的发热量 ,当添加剂加入量为0 .2 %时 ,可使发热量增加 1 3.0 % ,着火温度下降约 3~ 5℃ .  相似文献   

6.
动力煤热值计价,水分影响因素是很重要的,煤炭质量在灰分不变的情况下,煤炭发热量高低与水分大小成反比关系。降低水分,提高煤炭产品发热量是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燃煤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模型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高度依赖于燃用燃料的成分和类型,为了减少煤质的复杂性及多样性、现场燃煤煤质成分分析误差以及人为离线输入参数的不准确性对锅炉热效率在线计算的影响,拟构建可供在线计算燃煤热效率调用的虚拟煤质数据库。通过对工业锅炉常用煤种成分、来源及种类进行线性回归并运用统计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数学算法,搭建虚拟煤质数据库。为了验证煤质数据库的适用性,借助神经网络算法对燃煤的计算发热量和化验发热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误差在工业用煤的测量误差范围内。所建的燃煤数据库能有效地实现锅炉变工况运行时的热效率在线测算。  相似文献   

8.
动力配煤中主要煤质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动力配煤中主要煤质指标变化规律,分析预测了配煤煤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配煤时,水分易受环境影响而不具有加和性,但灰分、挥发分、全硫和高位发热量在干燥基下表现了较好的线性加和性。  相似文献   

9.
孙彬 《科技资讯》2011,(9):91-91
目前全国煤炭市场形势紧张,我厂锅炉设计标准煤种购进困难,被迫使用各项指标相差甚远的非标准劣质燃煤.这种煤的特点是:灰分大,发热量低,水分大,且含有大量的煤矸石,易结焦.通过对燃用劣质煤运行堵管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防范一次风管堵塞的方法和处理措施,保障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0.
燃煤固硫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学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燃煤掺烧固硫时的吸放热情况和反应的SO2平衡体积分数规律,表明固硫反应的放热量较石灰石分解吸热量高,并且其热力学推动力很大。实验证实,往燃煤中掺入适当量的固硫剂,不仅对混合物的发热量无不良影响,而且一定条件下还可提高混合物的总发热量。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火力发电厂燃煤市场紧张,造成实际燃煤的发热量低、灰分高,致使气力除灰系统不能满足发电厂正常运行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方向是增容改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影响宏伟热电厂煤场库存的煤质因素即水分、发热量、灰分等指标与实际库存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将库存量转化为煤场储存的发热量、把煤质因素引入库存概念的燃料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动力配煤发热量及着火温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实验法测定电厂动力配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存在操作繁琐和信息滞后较大等不足,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网络模型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与单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利用单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含量直接预测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预测结果误差较小.利用置信区间分析法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14.
做好煤中全水分的检测是我们生产、运输中必然的要求。本文对煤中水分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水分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最终阐述了消除全水分检测偏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煤燃烧氟析出特性与影响因素试验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有效治理燃煤造成的大气氟污染,必须了解煤燃烧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固定床管式炉煤粉燃烧试验,研究了煤种特性因素对燃煤氟析出影响规律与氟析出特性,其中包括煤种、氟含量、粒度、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及煤中矿物成分等对燃煤氟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氟析出率均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与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相似性表明燃煤氟析出过程可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差异性表明燃煤氟析出过程受煤中氟化物赋存形态与物理化学转化过程的影响。在炉内停留初期煤的粒度对氟的分解与析出影响较大,而在炉内停留的后期煤的粒度对氟的分解与析出影响则较小:燃煤水分及烟气中水蒸气的存在可明显促进煤中氟的析出;煤中二氧化硅会促进煤中氟的析出。  相似文献   

16.
1 燃煤添加剂 我国平均燃煤热效率仅为29%,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热效率51%相比,每年直接浪费煤炭2.8亿吨,而煤炭素有“乌金”之称,是国家工业化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主要能源之一。 该公司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反复研制及供用户试用,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燃煤添加剂。用这种属“三废”材料制成的添加剂掺入煤中,混合燃烧可节约原煤30.35%,发热量等于或高于原煤发热量,燃烧时间等于或超过原煤燃烧时间,既能掺入烟煤用于工业,也能加入无烟煤供民用,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减少出炉灰量,大大降低硫、磷等有害气体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该项技术荣获’95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科技项目创新奖”。 燃煤添加剂为煤矸石、废炉渣灰、石灰石、白云石等废料加入适量添加剂混合而成。其综  相似文献   

17.
窦中秋 《科技信息》2007,(29):306-306,55
全水分是影响煤炭计价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也是工作中遇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根据这几年的检测经验分析了入厂煤的采样方式,制样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天气、喷淋等情况的影响,化验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操作方法及样品在存放过程中的水分损失等对入厂煤全水分测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霍林河矿务局露天矿褐煤灰分、热值及水分等特殊性,且其产品主要作为动力煤销售的特点的研究,对以灰分和发热量为基础的两种计价作一比较分析,确定更趋合理的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19.
齐磊 《科技资讯》2014,(7):131-131
煤质的好坏不仅影响到锅炉的燃烧工况调整、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电厂的发电能耗,而且煤质和煤种的变化对输煤系统也有直接的关系。从经济性和可靠性角度分析探讨了煤的发热量、灰分、水分、挥发分、含硫量等衡量煤质的特性指标对输煤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实验出发 ,指出在煤粉燃烧过程中 ,添加适量的石灰石 ,不会明显降低煤的发热量 ,有时反而会使发热量有所上升。石灰石的添加会显著抑制原煤中硫的挥发。燃煤灰熔点随石灰石掺量改变 ,仅在某一特定掺量下会出现熔点最低温度值。该研究结果为在电厂原煤中增加石灰石掺量 ,提高增钙粉煤灰的活性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