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激光制导平仓技术是以激光扫平仪作为信号源,用安装于推土机设备上的激光接收器接收信号,再通过由PLC、工业触摸屏、调节阀等组成的控制器对推土机的工作实施自动控制.介绍了激光制导机械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阐述了该系统在三峡工程三期RCC围堰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美科学家发现天然激光美国科学家借助机载天文台上安装的红外线望远镜,对准天鹅星座内一颗诞生时间不久、温度极高、十分明亮的恒星,首次发现了存在于太空环境中的天然激光光源。天然激光的发现为科学家研究尚属年轻的恒星周围的气体和尘埃云盘状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换向器变形量激光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宋琴香胡燕妮林亚风(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长沙410073)换向器变形量激光检测系统,安装在车间现场换向器生产线上;周围不仅有鼓风炉、冲压机、天车在工作,而且还有若干台转速高达2500r/min的立式、卧式转炉在旋转,...  相似文献   

4.
电力机车牵引电机换向器变形量激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宋琴香彭升阳琚新军林亚风(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长沙410073)在防振平台上安装双频激光干涉仪、过零发讯传感器、截面位置限位开关和高精度导轨,以微电机自动控制二维运行的滑板、滑块为拖动装置,在车间现场环...  相似文献   

5.
火箭撬试验滑轨是一种大型地面动态模拟试验设备,火箭撬试验对滑轨的直线精度要求达到一百万分之一,因此对火箭撬滑轨的安装调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全站仪及电子水准仪很难满足火箭撬滑轨对安装测量的精度要求,而激光跟踪仪的快速发展为高精度的直线测量提供了条件。本文运用激光跟踪仪对我国新建长达9 km的某火箭撬滑轨的轨道安装进行测量调试,现场试验表明激光跟踪仪完全满足对轨道安装的精度要求,对以后拓宽激光跟踪仪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挖掘机激光高程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挖掘机的三维空间定位,在安装工作装置各关节角度传感器的基础上,又安装平台回转角度检测装置和平台倾角传感器,并在斗杆上安装激光接收仪用于检测地面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水平激光相对于接收仪零位的高度。建立挖掘机的运动学模型,推导车体相对于大地的坐标变换矩阵,即完成三维空间的车体定位,并得到常用而简单的车体高程定位公式。然后,推导该定位车体位姿下铲斗坐标系相对于大地的坐标变换矩阵,导出挖掘深度定位公式,实现了挖掘机挖掘轨迹的三维空间定位,为实现挖掘机的三维空间轨迹精确控制与挖掘深度控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设备对中的必要性、激光对中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实例。通过技术比较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证明激光对中仪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调整中,具有传统对中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微型五坐标测量机激光测头安装误差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接触式五坐标测量机激光测头安装位置误差较大且不易调整的缺点,建立了该五坐标测量机激光测头安装误差的数学模型.选取激光测头的不同姿态,通过测量实物基准的空间位置,给出了误差模型待标定参数的无约束最优化目标函数的外点法惩罚函数.通过计算个体之间的欧氏距离,剔除掉那些相似的个体,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遗传算法易早熟的问题,完成了对误差模型的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激光测头安装误差模型不仅适用于扫描测头,而且对触发测头也同样适用,可把该机的空间测量精度从(11.82+L/1 000)μm提高到(1.96+L/1 000)μm.  相似文献   

9.
以发动机气缸内表面作为激光微加工对象,基于半导体二极管泵浦YAG激光器的声光调Q技术,研制出可满足特殊激光微加工工艺要求的激光微加工设备控制系统.通过对运动控制卡MC8041A及自制的激光调Q控制卡的软件编程,实现对设备机械运动系统以及激光调Q信号输出的控制.运动控制卡控制各轴伺服电动机运转;激光调Q控制卡接收安装在旋转轴上的高精度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反馈脉冲,对其进行计数、分频后,输出所需激光调Q信号.借助于激光调Q控制卡对激光头旋转运动和激光器单个激光脉冲输出的协调联动控制,形成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微加工工艺,实现对发动机气缸内表面高效、高质量的微加工.  相似文献   

10.
高钛型高炉渣表面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自行设计安装的激光表面粘度测定仪上,对高钛型高炉渣的表面粘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钛高炉渣表面粘度与涨泡性能有相关性。研究了几种因素对该种炉渣表面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磁光盘存储器光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可擦除磁光记录读出光学系统,分析了激光二极管整型系统,建立了扩束棱镜优化设计条件,推导出了最优偏振分光镜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测量激光束频率稳定度的新方法(相位差法),采用光外差技术,测量两光束的光程不同而引起的相位差,在所设计的光路中,激光管的频率变化将使两光束的相位差随着变化,从而使本方法得以实现。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激光管的频率稳定度△f/f_0与两光束相位差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实验装置,进行了比对测试,理论与实验都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高光束质量的中功率激光,利用激光二极管阵列双端抽运Nd:YVO4,采用折叠混合腔结构的板条结构,获得激光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02W,光-光转换效率为47.5%;光束质量M2因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为1.72和2.25.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音频唱机(CD)的开发方面,激光二极管(LD)由于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在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值得指出的是,LD激光器其光学和电气特性方面存在一些特别的问题,LD输出光束是:a.发散的;b.椭圆的;C.存在固有像散.环境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其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到其波长漂移和量子效率的变化.因此在实用时,必须对LD光束进行高质量准直,同时还应考虑系统的光能利用效率问题.为此,在研制高性能LD准直光源时,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a.设计好准直物镜使其与激光二极管特性相匹配;b.设计合适的机械机构使LD与准直物镜集于一体,同时能够方便地进行精密光学对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其能够承受一定的振动与冲击;C.研制有效的质量测试系统,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准直光束;d.研制安全可靠的LD驱动电源,以确保使用安全,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衍射积分理论,导出平面波通过轴棱锥后的横向光场的分布特性,数值模拟了无衍射J0光束横向光强的分布。实验采用了氦氖激光器作为光源,利用体视数码显微镜即一个体视显微镜加上一个数码相机来得到输出光斑图,并利用matlab将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实验的验证显示氦氖激光光束通过轴棱锥后产生的光束电场强度的横向分布很集中,中心光斑的能量最强,呈现理想的零阶贝塞尔光,与理论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学傅立叶变换,光学级联放大和光纤波前采样方法设计了一个小型化的自由空间激光远距离传输模拟器,可在实验室简单实现自由空间激光的远距离传输模拟,对于发射口径为250 mm的激光光束,其等效的模拟传输距离为20 km~62 500 km.对模拟器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装较精度要求,该模拟器提供了一种地面检测星间激光通信终端通信性能的简单方法,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验测定了平均尺寸4.2nmCuCl晶簇的室这紫外和可见光吸收谱线,给出了He-Ne激光束辐照下的光吸收谱线,在3.187eV处有宽度0.62meV的吸收尖峰。  相似文献   

18.
利用美国Spiricon公司生产的M2-200 Beam Propagation Analyzer(M2仪)测量了氙灯泵浦Nd:YAG的正支高斯非稳腔脉冲激光器的腔长变化对输出光束质量的影响。简要叙述了M2仪的使用方法和测量过程,介绍了几种评价光束质量的物理量。通过观测和分析,正支高斯非稳腔腔长的变化会影响输出光束的质量。实验中发现,当腔长为78 cm时光束质量最佳,此结果与理论值78.6cm很相近。误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谐振腔内等效透镜主面位置测量不准确;二是腔内含有晶体棒时,腔长计算不精确。离焦比较大时光束质量明显变差,M2和发散角都很大;与腔镜的失谐灵敏度相比,高斯共焦非稳腔对腔长的失谐灵敏度小,失谐容忍度大。通过测量结果的对比得出,用M2因子评价光束质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LD泵浦Nd:YAG激光毛化轧辊粗糙度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CO2激光器和灯泵浦的Nd:YAG激光器毛化技术的不足,利用半导体泵浦Nd:YAG激光器进行轧辊毛化。此装置具有峰值功率较高,光学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本文利用半导体泵浦Nd:YAG激光器对轧辊毛化试验,分析了泵浦功率、脉冲频率、脉冲宽度、离焦量以及点阵密度等加工参数对毛化坑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实验结果对表面粗糙度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对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出了可以有效使用该模拟方法给出加工参数的调整规律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讨论磁光静态记录过程中单层膜与多层膜在激光照射微区内温度场的分布,导出多层膜在激光照射下温度变化的解析表达式。由此模拟出局域瞬态温度场,在理论上确定了TbFeCo记录材料的成畴大小和形状。这对磁光薄膜宽温化、表面温度特性和磁光记录畴表面形貌分析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