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痕量汞(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合成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QDs),再基于Hg2+与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用CdTe/CdS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汞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水中汞的含量。研究表明,pH值为6.2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量子点浓度为3.75×10-4mol/L时,Hg2+离子浓度在2.3~150μg/L范围与CdT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5,检出限为0.87μg/L,回收率为99.0%~107.5%。该方法检测效果好,可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2.
实验合成了一种表面带有丰富-NH_2和-OH、粒径均一且荧光性质稳定的荧光碳量子点。基于铜离子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淬灭,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选择性高的测定铜离子的方法。方法中,在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下,铜离子浓度为1~100μmol/L时,反应体系的荧光淬灭程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23μmol/L。不仅如此,此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效果也被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性能优良的CdS量子点,量子点在水相中是高度单分散的.前人的研究表明,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对金属离子非常敏感,很容易被金属离子猝灭.根据这种现象研究了CdS量子点的表面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结果表明,下面的几个因素对荧光猝灭有主要的影响:溶液的酸度,量子点浓度,附着在量子点表面的铅离子的量.实验数据显示,CdS量子点表面对铅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ΔF与铅离子的浓度c是直线关系,浓度范围达到6个数量级.当在较小的浓度1×10-8~1×10-9 mol/L时,ΔF与铅离子浓度c也是直线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62 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铅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6.0×10-10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5%,回收率为88.4%~107.2%.  相似文献   

4.
利用一步法在水相中合成表面包裹谷胱甘肽的碲化镉(CdTe@GSH)量子点.所合成的CdTe@GSH量子点水溶性好,在水溶液中性质稳定.量子点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荧光光谱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可调.溶液中的铅离子能够造成CdTe@GSH量子点发生荧光猝灭,猝灭效率与铅离子浓度成正比.利用此现象发展出检测痕量铅离子浓度的方法,线性范围在0.5~500 nmol/L,检出限低至0.1/L,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利用电喷雾-质谱和动态光散射研究了铅离子与CdTe@GSH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量子点发生荧光猝灭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LSS体系合成CdS半导体量子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SS体系制得了CdS半导体量子点,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油酸和乙醇为液相(L),油酸钠为固相(S),乙醇和含Cd2+的水溶液为溶液相(S),构成LSS体系.体系中以硫化钠为硫源在180 ℃恒温4 h,在L-S相界面处形成CdS量子点.制得的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形貌,外形规则,为立方晶系结构,直径大约为4 nm.对CdS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相原位合成法,用室温下氨基乙酸与二硫化碳的反应产生的1,3-二羧甲基硫脲( DCMTU)、硫化氢分别作为稳定剂、硫源,氯化镉为前驱体制备了尺寸在8、16、35和50nm左右的水分散CdS量子点.并分别讨论了氨基乙酸与镉离子的摩尔比对CdS量子点晶型、粒径、IR、XRD、UV-Vis和荧光性能的影响,还讨论了制备pH值、温度及样品处理方式等因素对CdS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室温下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S量子点.通过分析浓度、pH值、配比等因素,获得了强发光CdS量子点的制备条件.初步推断具有高能带隙的立方晶相的CdO·nH2O对同样是立方相的CdS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是得到强发光荧光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氟硼二吡咯作为荧光基团、以肼基作为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物质的量高灵敏地检测水溶液中汞离子的荧光探针(MS).该探针在水溶液中5 min内基本可以完成对汞离子的检测,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溶液紫外吸收明显红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即使体系中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在0.1μmol/L时,溶液荧光强度也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探针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另外选择性实验表明该探针在相同条件下对其他常见金属离子没有明显响应,说明该探针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大豆渣为原料制备荧光碳量子点,并将其用于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检测.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豆渣在200 ℃下碳化24 h,豆渣和水的固液比为1:2.根据淬灭反应效应实现豆渣碳量子点对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柠檬黄溶液浓度的增大,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证明所合成的荧光碳量子点可以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检测,检测限为0.2 μmol,线性范围为0~16 μmol?L-1.  相似文献   

10.
以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水溶液中通过简易的两步合成了CdSe(硒化镉)量子点,在磷酸盐的缓冲介质中,Hg2+对量子点有显著荧光猝灭作用。实验考察了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对Hg2+分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H=7.75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反应时间为30分钟,量子点浓度为7.5×10-6mol/L,Hg2+在5.0×10-8~2.5×10-6mol/L的浓度范围内对量子点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体系的发光强度与溶液中的Hg2+的浓度符合修正的斯特恩方程,常见的共存离子响应考察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与常见的检测汞离子的荧光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  相似文献   

11.
CdS / TiO2复合半导体的表面态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dS/TiO2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使用XPS和UV-Vis扩散—反射谱对样品的表面组成及光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的硫主要以CdS形式存在,其外层包裹了一层CdSO4;由于在TiO4表面修饰了CdS,使样品的吸收带边由400nm(3.1eV)红移至530nm(2.3eV).采用粉末电导装置对CdS/TiO2薄膜的表面态能级进行了测试,并以活性艳红X-3B水溶液的光催化脱色为指标反应,对CdS/TiO2的活性进行了评价.与单一TiO2相比,CdS/TiO2的表面态更靠近TiO2的导带,有利于电子在表面的捕获,从而提高了样品中自由电荷的浓度,加速了活性艳红X-3B水溶液的光催化脱色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镉和硫化钠为原料,在水相体系中合成CdS纳米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100℃下合成的CdS纳米晶具有空心结构,粒径为20~30nm,且壁厚均匀,约为3~5nm;在70℃下合成的CdS纳米晶为实心结构,粒径约为20nm,存在较严重的团聚现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空心CdS纳米晶的吸收波长与实心CdS纳米晶相比蓝移136.74nm,这表明其禁带宽度增大0.11eV.光致发光光谱表明:空心CdS纳米晶的表面缺陷态发射较实心CdS纳米晶有所增强,这是其存在内表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温水热技术,以硫脲为稳定剂,在90℃的水相中合成了发蓝色荧光的Mn^2+和Ce^3+共掺杂的CdS体量子点。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量子点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直径约为10 nm的球形颗粒。研究了该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光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Mn^2+和Ce^3+共掺杂使CdS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提高10倍;该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发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聚丙烯酸(PAA)为稳定剂,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CdS量子点(QDs).CdS QDs表面的羧基能与Eu3+ 结合导致QDs聚集,有效引发QDs间能量的转移,致使CdS QDs荧光显著猝灭.当加入PO3-4时,由于PO3-4与Eu3+的结合能力强于CdS QDs表面的羧基,CdS QDs荧光强度又逐渐恢复.由此建立一种基于CdS-Eu(Ⅲ)体系荧光恢复可视化测定磷酸根离子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简单,检测限为0.078 μmol·L-1.  相似文献   

15.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olar cells based on poly(3-hexylthiophene) and electrospun TiO2 nano bers were fabricated by solution process.The ef ciency of the device was improved by modifying CdS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TiO2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The CdS layer can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both open circuit voltage and short circuit current of the device,which are attributed to enhanced exciton dissociation and light absorption and suppressed carrier recombination by CdS at the heterojunction.However,too thick CdS layer led to increased series resistance and decreased ef ciency of the device.Therefore,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the CdS deposition was obtained,which increased the power conversion ef ciency of the device for about 50%.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modi cation on the inorganic semiconductor layer is an effect wa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ybrid solar cells.  相似文献   

16.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及表面修饰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平均粒径为10 nm左右的CdS纳米粒子,用胃蛋白酶改变CdS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状态并研究了其系列特性.CdS纳米粒子在292 nm附近有强的紫外吸收,有524.8 nm的荧光发射,胃蛋白酶对其表面修饰后,紫外吸收峰位不变,荧光峰位蓝移至462.4 nm,荧光强度降低.温度及pH值对表面修饰产生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胃蛋白酶质量浓度在2~20 mg/L范围内与荧光降低值之间成线性关系,检测限 (3σ) 为0.13 mg/L (n=10),方法可用于人体胃液胃蛋白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金属硫化物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将离子置换法和超声波辅助合成法相结合反应10~20min,通过Ag+置换CdS纳米棒中的Cd2+而生成Ag2S沉淀,对CdS纳米棒进行侵蚀而形成镶嵌式点缀结构或完全包覆层核-壳结构.与离子置换法比较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水相中两种不同荧光CdS纳米粒子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巯基乙酸作稳定剂, 通过巯基与金属离子强吸附作用, 在水相中直接合成了两种不同粒径的CdS纳米粒子. 荧光光谱表明, 这两种CdS纳米粒子可以发射较强的对人眼较 敏感的蓝色和黄色荧光, 其表面的自由羧基可与各种生物分子, 如功能蛋白、 特异性抗 体等其中的氨基偶连, 为同时标记多种生物大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声表面波SO2气体传感器敏感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深入研究声表面波(SAW)SO2气敏传感器频移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对聚苯胺敏感膜的SAW SO2传感器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并用双能谷模型推导了有关公式。解释了频移与浓度关系曲线中的拐点问题,为聚苯胺敏感膜的SAW传感器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将有机物聚苯胺(PAn)和硫化镉(CdS)两者的气敏特性进行了对比,得出了SO2气敏膜具有双峰吸收的特点,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这对研究其他气敏膜也有指  相似文献   

20.
将TiO2纳晶薄膜在尿素及聚乙二醇(PEG)的混合水溶液中进行前处理,并采用连续离子吸附反应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复合CdS/TiO2薄膜电极。利用表面分析及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前处理对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光学及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处理能有效地提高CdS在TiO2表面的沉积量,在400~500nm处提高了复合电极材料的光吸收效率。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前处理对复合电极的光电流及光电压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有效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因此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