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理论上对NH4Cl与Li2CO3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100℃以下此反应不能进行.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的自由能迅速负移,平衡常数增大.从计算结果可以断定,当反应温度达到150℃以上时,如果动力学条件允许,反应可以进行完全.在此基础之上利用一系列热分析方法仔细研究了NH4Cl与Li2CO3的热反应过程以及转化率,结果证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NH4Cl:Li2CO3=4:1(mol)时,Li2CO3在加热至200℃开始与NH4Cl反应,当体系温度达到328℃时,Li2CO3定量转化为LiCl,转化率近似为100%.过量的NH4Cl在400℃以下全部分解.这一结论可以大大简化LiCl体系的熔盐电解的前期处理,并且可以预期在LiCl体系的熔盐相图上及其它物化性质的测定上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测定橡胶树乳管细胞黄色体产生超氧阴离子(O2-)速率的过程中,当加入0.188mmol/L的La(NO3)3时黄色体产生O2-的速率被明显抑制;当La(NO3)3的浓度达到18.8mmol/L时黄色体产生O2-的反应几乎被完全抑制;当加入0.3%的农用稀土时黄色体产生O2-的速率被抑制了53.9%;而加入1%的农用稀土时黄色体产生O2-的反应已被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3.
在测定橡胶树乳管细胞黄色体产生起氧阴离子(O2-)速率的过程中,当加入0.188mmol/L的La(NO3)3时黄色体产生O2-的速率被明显抑制;当La(NO3)3的浓度达到18.8mmol/L时黄色体产生O2-的反应几乎被完全抑制;当加入0.3%的农用稀土对黄色体产生O2-的速率被抑制了53.9%;而加入1%的农用稀土时黄色体产生O2-的反应已被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氮肥工业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反应的实验特征给以总结与分析,并由热力学方法计算其最高温度和最高爆炸压力,通过与实测值的比较,对于验证爆炸试验的结论研究爆炸反应热力学,动力学行为以及预测和预防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故,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溶液中对羟基苯甲酸与氯化苄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为溶剂,在相转移催化剂和碱存在下,对羟基苯甲酸和氯化苄同时发生酯化反应和醚化反应,生成对苄氧基苯甲酸苄酯.当对羟基苯甲酸与氯化苄、碳酸钠、四丁基溴化铵的物质的量比为1:3:5:0.15时,在水中回流4h,产率可迭94.2%.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微波加热技术,高效地合成了对苄氧基苯甲酸苄酯,反应20min,产物的最高收率达95.2%.  相似文献   

6.
<正> SKP—1型声控喷雾装置研制成功目前我国有80%的煤矿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进行开采和掘进作业,爆炸造成粉尘烟雾四散分扬,不仅危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当粉尘浓度超过限度后还会引起爆炸,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为了改善劳动环境、保证安生产,温县煤矿设备厂和鹤壁无线电厂协作,设计制造了SKP—1型声控喷雾装置,该装置接收到放炮的响声后,自动开启电子阀,使压力水经喷咀形成水幕,把悬浮于空气中的烟尘微粒吸附于雾滴表面落下,达到净化工作环境空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SO42-/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表面酸性以及其对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SO42-/TiO2固体酸保持了完好的锐钛矿晶型、较强的酸性和热稳定性;当焙烧温度为550℃,硫酸浸渍液浓度为1.0mol/L时,丙酸的转化率最高.同时对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查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酸:,2醇为1.0:1.3,催化剂用量5g/mol丙酸,反应时间2h,丙酸的转化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种新型的热解析仪/化学发光联用的仪器系统,采用Tenax—TA(2,6-二苯基对苯醚的多孔聚合物)作为空气中低浓度丁酮的吸附剂,实验发现,当从吸附剂解吸的丁酮蒸汽通过氧化钇(Y2O3)粉体表面(温度175℃)时。其催化发光强度与丁酮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热解析仪/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测定空气中痕量丁酮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4.025~201.25mg/m^3(r=0.9978,n=10);检出限为1.3mg/m^3,对浓度为8.05mg/m^3的丁酮蒸汽平行测定了9次,相对标准偏差为5.36%;本法耗时短、简便快速,成功实现了对丁酮的实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修复切割后的山羊胚胎,本研究将梅花鹿茸提取物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分别以不同的浓度添加到含10%FBS的PBS基础培养液中.对桑椹期胚胎进行切割后,在5%CO2,95%空气,38.5℃,湿度100%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1-3天.结果表明,相对于转化生长因子而言,鹿茸提取物对切割后的胚胎具有更好的修复作用,并能提高切割胚的囊胚期发育率.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绝缘材料热解产物中CO_2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力平衡反吹技术及逸气分析/气相色谱在线联用手段对电机线圈绝缘材料环氧粉云母热解产物中的CO2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时间为12min,检出限为5×10-3mg/L.精密度为CV=2.82%.回收率为98.12%。  相似文献   

11.
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定床高压流动反应装置,从商品用甲醇合成催化剂(CuO/ZnO/A12O3),及HZSM-5分子筛作为甲醇脱水催化剂进行机械混合制各了二甲醚合成催化剂,优选出比例为1:4(HZSM-5:CuO/ZnO/A12O3).对1:4催化剂在压力5.0MPa,空速为1000h^-1,H2/CO=2.2,温度250℃下连续使用120h,催化剂性能基本稳定,CO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二甲醚收率65%左右.以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PET-HT为表达载体,探讨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P185c-erBb-2胞外区结构域蛋白的最佳条件,经SDS-PAGE与软件分析,确定其最佳表面时间为3h,当菌液密度为0.7时,所表达的蛋白含量最高,而PTG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表达含量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紫苏叶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影响,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20MPa,温度45℃,CO2流量30kg/h和100min,萃取率为5.13%.水蒸气蒸馏萃取得率为0.415%.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发现空气中的正己烷通过Y2O3-Al2O3(质量比为2:1)复合粉体表面时,Y2O3-Al2O3能催化O2氧化正己烷而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催化发光强度与正己烷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研制了一种新型、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的正己烷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24.5—12315.4mg/m^3,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4.3295C+1239.8(n=14),r=0.9989,检出限为8mg/m^3.该传感器不用经常更换底物,并成功地实现了对空气中正己烷的实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5.
探讨TC301/γ-Al2O3和C207/γ-Al2O3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二甲醚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浓度、原料气氢碳比和搅拌转速对一氧化碳转化率和二甲醚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浆态床反应器内,催化剂C301的催化效果优于C207,且催化剂最佳浓度为7.27%;在300r/min搅拌转速下,外扩散阻力的影响基本可以消除;当原料气氢碳比为1.0时,二甲醚收率最大,进而提出利用富碳合成气生产二甲醚是缓解能源问题和减少能源污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痕量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禹雷  刘琴 《淮北煤师院学报》2000,21(4):30-34,45
在pH2.3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中,铅与Fe(III)-TBA产生络合形成蓝紫色显色液,在此显色反应基础上,根据光谱修正光度理论,研究了该络合物不稳定系数及废水中微量迥测定方法,其相对标准偏差RSD≤4.1%,加标回收率92.0%-106%,铅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5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条分法计算支挡结构上的土压力,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条分法计算土压力.无论是对分层土还是对非直线型滑裂面都可以由一个程序完成计算.试算结果表明:当滑裂面为直线滑裂面时,条分法的计算结果与朗金土压力理论及库仑土压力理论的计算结果相同,即条分法计算土压力的可靠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正丁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空气中正丁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检测限为纳克级,浓度在0.951~7.608mg/m3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变异系数小于10%,加标回收率在104%~97%之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绞状缠绕式的热电偶计工作在打火功率以下时,测量了不同反应压强下的微波等离子体空间温度.采用HFSS软件计算了不同压强下反应管中的场强分布,研究了压强、功率、等离子体空间温度和场强分布对乙炔收率的影响.在此实验中得到一个最佳状态:反应压强为4.655×10^3Pa,反应管内中心区域场强为1887.9V/m,等离子体吸收功率为40W,等离子体中心区域的空间温度为1194K,此条件下甲烷转化率为91.7%,生成乙炔的选择性为100%.与传统的化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甲烷偶联制乙炔的反应温度大大降低且乙炔收率大大提高,这是由于非膨胀功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非织造布的表面功能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化学引发接枝 4-乙烯基吡啶 ,对聚丙烯非织造布进行表面改性 .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如 4-VP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和界面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随着 4-VP浓度的增加 ,接枝率增加 ;当单体浓度为 0 .476mol/L时 ,接枝效率达到最大值 ;当反应温度低于 80℃时 ,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 ,接枝率增加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接枝率 ,当其浓度为 1.5 3× 10 -3 mol/L时 ,接枝率从原来的 4.5 %增加到 14.6 % .FTIR的分析结果证明了 4-乙烯基吡啶基团的存在 ,DSC分析证实了接枝反应过程中PP的熔融热和结晶度发生了变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