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壳聚糖(CS)、碳纳米管(CNTs)和海藻酸钠(S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环境友好型的复合吸附材料——CS-CNTsSA,并采用SEM和FTIR技术对复合吸附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pH值、吸附剂的用量、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其吸附废水中罗丹明B效果的影响,并对CS-CNTs-SA进行疲劳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溶液pH值为1.0、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为10×10-6 mol·L~(-1)、CS-CNTs-SA的投放量为12mg·mL~(-1)、吸附时间为24h的条件下,CS-CNTsSA吸附去除罗丹明B的效果达到最佳;Langmui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CS-CNTs-SA对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CS-CNTs-SA可以多次吸附处理罗丹明B废水,且仍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CS)、碳纳米管(CNTs)和海藻酸钠(S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环境友好型的复合吸附材料——CS-CNTs-SA,并采用SEM和FTIR技术对复合吸附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pH值、吸附剂的用量、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等因素对其吸附废水中罗丹明B效果的影响,并对CS-CNTs-SA进行疲劳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溶液p H为1.0、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10×10-6mol/L、CS-CNTs-SA的投放量为12mg/m L、吸附时间24 h的条件下,CS-CNTs-SA吸附去除罗丹明B的效果达到最佳;Langmui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都能较好地描述CS-CNTs-SA对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CS-CNTs-SA可以多次吸附处理罗丹明B废水,且仍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聚丙烯树脂和聚丙烯酰胺树脂作为吸附剂,对Pb2+进行吸附研究,考察吸附温度、吸附时间、金属离子的浓度、pH 值、吸附剂用量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吸附条件. 结果表明:吸附温度为20 ℃,吸附时间为20 min,吸附剂树脂用量为20 g·g-1,pH 值为4.0,Pb2+溶液浓度为300 mg·L-1时,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Ni(Ⅱ),选用成本低廉的大豆秸秆制备生物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炭化温度、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溶液温度、Cd(Ⅱ)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吸附条件,开拓了去除重金属镍的新方法,同时研究了生物炭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大豆秸秆生物炭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性能,Ni(Ⅱ)质量浓度为20mg/L,炭化温度为500℃,pH为7,投加量为0.2g,室温为25℃,Cd(Ⅱ)质量浓度为0为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25℃时饱和吸附量为14.38mg/L。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炭化使得秸秆孔道结构增多,表面粗糙程度加剧,比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牡蛎壳广泛应用于污水中磷的去除,但是将牡蛎壳作为吸附剂来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天然牡蛎粉为实验对象,探究牡蛎壳粉及其铁盐、铝盐改性产物对1 000 mg·L-1模拟含磷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牡蛎壳粉对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吸附过程,R2值分别为0.992和0.983。牡蛎壳粉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达到212 mg·g-1,且在pH为3时牡蛎壳粉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当牡蛎壳粒径为100目时,其对磷的单位吸附量达到(41.96±4.58)mg·g-1。在质量分数分别为1%~5%的铝盐、铁盐改性牡蛎壳粉获得的复合材料中,用1%Al(NO3)3溶液改性的牡蛎壳粉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单位吸附量达到了(55.73±4.34)mg·g-1,比未改性牡蛎壳粉提升了27%。本研究结果表明牡蛎壳及其铝盐、铁盐改性产物对高浓度含磷废水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丝光沸石作为吸附材料,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丝光沸石对牛尿废水中总磷的吸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对其吸附等温曲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50 mL的总磷质量浓度为45.67 mg.L-1的牛尿废水,当吸附剂用量为3.0 g,牛尿废水pH为9.0,吸附时间为6 h,温度为30℃时,吸附后总质量磷质量浓度可下降到10.25 mg.L-1,去除率可达到77.56%.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比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磷在丝光沸石上的吸附行为.说明丝光沸石作为吸附剂去除牛尿废水中的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芦苇秸秆对水体中氟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而吸附是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为了开发更有效的吸附剂,以芦苇秸秆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体中氟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1)芦苇秸秆吸附剂粒径分布较广,大小不等,多数呈不规则形状,分散性较好,无明显团聚现象,是良好的吸附剂材料.(2)芦苇秸秆吸附剂吸附平衡时间为180min,氟质量浓度为20mg/L时,吸附率最高;溶液中共存的阴离子可影响吸附效果;3%Al2(SO4)3改性后的吸附剂效果最佳.(3)伪一级较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符合芦苇吸附剂对含氟废水中F-的吸附特性,并以物理吸附为主.该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可促进反应,实验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热力学模型.(4)去离子水、氢氧化钠和95%乙醇可作为该吸附剂的良好解吸剂.芦苇秸秆对水体中的氟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是一种方便可行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竹炭的粒径与用量、罗丹明B溶液的pH值与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炭对罗丹明B吸附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罗丹明B初始浓度增大,竹炭对其去除率减小;溶液的pH值为3.0~5.0时,吸附效果好;竹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可在3h达到平衡.最佳吸附温度为70℃,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式.竹炭是较为理想的吸附罗丹明B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秸秆纤维素研究了模拟鱼露中残留铅离子的吸附脱除过程。分别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 H值、吸附剂用量以及铅离子的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240 min,溶液p H值为6,吸附剂添加量为0.25 g,初始浓度为6 mg/m L时,吸附容量最高达到92.85 mg/g。并且酶解液中高浓度Na Cl与L-谷氨酸皆对铅离子脱除有较大抑制,而多肽对铅离子的吸附具有较大地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纤维素对鱼露中铅离子的脱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废弃的柚子皮中富含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多糖及果胶等成分,因而具有与重金属发生作用的功能团,可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研究以柚子皮粉和经过碱化改性、酯化改性、壳聚糖交联处理的柚子皮粉为吸附剂对铅离子(Pb2+)的吸附情况进行比较,选择出最佳改性处理方法;然后考察最佳改性后的吸附剂在不同的吸附条件下,即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b2+的初始浓度、吸附时的pH和吸附剂的用量对吸附效率的影响,探究出最佳的吸附剂使用条件;最后探究了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碱化改性的柚子皮吸附剂在pH为4~6、温度为45℃、吸附剂的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60 min、Pb2+初始浓度约为140 mg/L的条件下,对Pb2+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效率达到92%以上。吸附动力学方程为t/qt=0.207 3+0.103 5 t。  相似文献   

11.
以浓度1.0mol.L-1的硫酸为改性剂,微波辅助制备酸改性粉煤灰吸附剂.通过SEM,FTIR对粉煤灰微观形貌观察及结构表征,用分光光度法对其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硫酸用量为4g.mL-1、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8min时制得的酸改性粉煤灰来处理含砷废水,常温下,当吸附剂用量10g.L-1,废水pH=6,吸附时间30min时,砷的脱除率可达90.29%.  相似文献   

12.
用普鲁士蓝与过氧化氢作为类-Fenton试剂,在波长大于420 nm的可见光辐射下研究了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规律。实验表明:普鲁士蓝与过氧化氢形成的Fenton体系对罗丹明B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在没有电解质存在下,9.0 mg·L-1的罗丹明B经过120 min的降解,其降解率达到64.0%,其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加入KNO3,KCl,KBr,K2SO4电解质后,反应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保持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阴离子对罗丹明B降解速率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SO42-〉Br-〉Cl-〉NO3-,其中在0.05 mol·L-1硫酸钾溶液中40 min时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了97.0%。  相似文献   

13.
改性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经氢氧化钠改性后的粉煤灰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氢氧化钠浓度为3 mol.L-1时,粉煤灰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当改性粉煤灰的投加量为2 g、搅拌时间为20 min、pH为7、氨氮废水起始浓度为50 mg·L-1时,氨氮去除率达到70.86%;粉煤灰改性前后的SEM和XRD表征表明,以氢氧化钠做改性剂促使粉煤灰生成了沸石.  相似文献   

14.
赤泥是制铝工业排放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利用改性赤泥制备类芬顿催化剂可以实现赤泥资源化利用。以酸化改性赤泥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氧化钴催化剂。以罗丹明B为目标物,研究了酸化改性赤泥负载氧化钴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处理罗丹明B的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罗丹明B初始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0.05 g/L、PMS浓度为0.1 mmol/L、溶液初始pH为4.8、反应温度为65 ℃、罗丹明B质量浓度为10 mg/L、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罗丹明B的去除率达到95.9%。淬灭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SO4 、·OH和单线态氧1O2,其中1O2的氧化反应起主导作用。4次循环实验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仍能维持在80.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睡菜带芽的嫩茎段作为外植体,切成0.5 cm长的片段,通过MS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实验,筛选出了睡菜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消毒时间75%酒精30 s,升汞9 min;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MS+BA 1.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MS+BA 0.5 mg.L^-1+NAA 0.05 mg.L^-1;在培养基中添加1.5 g/L的多菌灵粉剂可以有效抑制真菌生长,诱导出愈伤组织后应在30 d内及时进行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1.0×10-2 mol.L-1的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中,在光辐射下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一种蓝色薄膜修饰电极。XRD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该蓝色薄膜为普鲁士蓝。电化学研究表明该膜的电子传递系数为0.48,表观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0.43 s-1。在pH=3.0的条件下,该修饰电极的峰电流与维生素B6浓度在7.29×10-5 mol.L-1~1.22×10-3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 4,检出限为4.86×10-5 mol.L-1。干扰实验表明,7.29×10-2 mol.L-1的共存葡萄糖、果糖、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不干扰维生素B6的测定。对实际样品的测定,5次测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3.7%。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化学试剂种类、浓度和时间等3个因素来活化焦粉并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了活化焦粉对焦化废水中的挥发酚、COD物质、氨氮和有色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水蒸气改性焦粉的处理效果优于化学试剂改性焦粉的处理效果.水蒸气改性后的焦粉,其处理废水中挥发酚的去除率可达98.67%,COD去除率可达83.05%,氨氮去除率可达37.52%,色度去除率可达94.71%.采用5 mol.L-1的HNO3活化焦粉,氨氮去除率效果较好,可达49.33%.  相似文献   

18.
在海水提铀螯合树脂的研究和制备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丙烯腈废水,其CODCr高达110 770 mg·L-1。以该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Fe-C微电解法、Fenton-UV氧化法和KMnO4氧化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发现单一方法的CODCr去除率较低,将上述方法进行串联,对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串联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废水的CODCr去除率。采用Fe-C微电解法、Fenton-UV氧化法和KMnO4氧化法3种方法串联的方式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废水时,CODCr的去除率高达99.1%,CODCr降至957 mg·L-1,BOD5为406 mg·L-1,BOD5/CODCr为0.42,显著提高了水样的可生化性,达到了化纤工业废水的三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研究结果为海水提铀螯合树脂制备中高浓度丙烯腈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水合氧化铁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磷(V)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粉煤灰和硝酸铁为原料制备了粉煤灰/水合氧化铁复合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剂进行微观形貌观察,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分别用碱处理过的粉煤灰和粉煤灰/水合氧化铁复合吸附剂处理含磷酸氢根废水,得到了吸附等温平衡数据。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未负载粉煤灰对磷酸氢根的吸附比较符合Langmuir模型,而粉煤灰/水合氧化铁复合吸附剂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处理方法中的以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为被测污染因子,树脂、空心砖粉、粉煤灰、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来确定各种吸附剂对各种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本实验主要研究工业发展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与废渣作为人工湿地填料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空心砖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强于其他吸附剂,且四种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活性炭对COD的吸附能力强于其他吸附剂,且四种吸附剂对COD的吸附容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