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通过对汉俄民族文化中几种常见动物象征意义的异同进行对比与分析,阐释了两个民族在传统文化习俗方面存在的差异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中,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同国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折射。只有了解了英语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这一门语言。本文简述了民族习俗差异和宗教信仰差异与英语学习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差异来源于两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民族习俗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世界观等的差别。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的分析,探讨中国的政体选择在政治文化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体现傈僳族人民辛勤劳动及充满智慧的节日。节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民族所独有的特点。这些节日中的习俗是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本文将通过对傈僳族阔时节这一传统节日习俗的研究,深层次地探讨隐藏在这些习俗背后的社会功能,从而为促进当地傈僳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英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生动的形象和哲理性的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习语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使用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通常具有广泛性、稳固性、整体性和修辞性等四个基本特征。习语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观点和态度。所以,将英汉习语作对比研究,能从中发现两种习语所反映出的两个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习俗差异、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方面的差异。本文从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英语民族的了解,同时又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的方位词是人们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人们讶讶学步时就深深地植根于其意识之中;同时,方位词也不仅仅表达空间概念,它还渗透着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文化因素。英汉两个民族对空间方位词的使用存在着差异,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有差异的。东南西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最基本的一组方位词,本文拟通过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达异同来对英汉民族文化内涵进行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加蕙 《科技信息》2009,(16):255-255
习语是人们从长期使用的语言中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历史悠久,蕴含着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对带有文化色彩的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育儿习俗中的"种树"习俗就是其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布依族"种树"习俗隐含了布依人对生命意蕴的深刻、透彻的理解,在布依人的思想意识里生命是应被人类所敬畏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才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生命的成长包括人的成长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且情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透过布依人对生之意蕴的阐释,人们不得不对现代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陈宁  杨为民 《科技资讯》2011,(20):225-225,227
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的人类遗产,生活习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民族特征,目前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生活风貌等传统却面临着融化消失的危险。本文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给出了数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实现数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以及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日常饮食制度是两餐制,即一天吃两顿饭。这和当时中国大多数人,主要是汉族的一日三餐在建制上是迥异的。从餐饮制度上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反映的是满洲贵族的真实日常生活,也是清代宫廷风习的微观表现形式。两餐制从文化建构上说,是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的满人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工社会系统一组同类Agent中社会传统的涌现问题,提出了复杂社会网络结构下社会传统涌现的多参数模型,该模型主要由社会权威和信任度组成。实验结果显示,该多参数模型能有效涌现社会传统。同时,还研究了Agent对社会权威和信任度在不同侧重程度及网络结构下,社会传统涌现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对权威的侧重程度越高,社会传统涌现的效率越高;不同的社会结构下,社会传统的涌现效率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对另一方民族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想当然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或强加到所学语言上去,这是产生交际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词汇内涵、文化习俗、价值体系和思维定式四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艘新建海船的法定检验证书可以由主管机关或者船级社,或者两者同时进行发放.主管机关发证的优势在于,作为实施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主体,拥有法理权威并负有促使该国船舶履约的完全责任.但是,船级社的特点如专一的技术队伍,拥有竞争和监管压力等使它较主管机关实行检验与发证工作更具优势.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船级社发放法定检验证书也能更有效地消除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既在表现技法方面有了一整套创作规范,又在作品的评价方面形成了一种传统欣赏习惯。这种欣赏习惯似不成文的法规,长期影响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的今天,它时时和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思潮发生着“碰撞”。这种传统欣赏习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了解、研究这种传统欣赏习惯,对挖掘、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呼系统。每种称呼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英汉称呼语中的异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习俗定义及习俗文化的特征,并依据跨文化交际学、国情学和伦理学的理论,从习俗文化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层面揭示了导致中国与欧美国家习俗文化差异的要素。认为习俗文化差异是客观形成的,没有谁优谁劣,它们的存在必将推动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最后指出要吸取欧美习俗文化的优秀因素,认同多元文化共存的趋势,尊重异域文化,忠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有许多孕期习俗,包括“缝尿片”、“催生礼”、“松关”和“吃黄连”;孕期习俗中存在一些特有的禁忌,包括受孕的禁忌、孕妇交往行为禁忌、饮食禁忌及胎教禁忌。从人类学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可知,徽州地区的孕期习俗深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寄托着徽州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功能寓意,凸显了风俗中“红枣”、“鸡蛋”等典型文化符号的象征作用。徽卅I地区的孕期习俗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Agent系统合作问题求解理论的形式框架,讨论了决策任务小组的工作模式.通过扩展联合承诺及社会规程的概念,分析了群组中的权威结构与相互支持等协调机制,给出了一种开放的基于规程的多Agent系统知识合作协调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英语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它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它的形成有着深层的原因,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