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婷婷  刘洪泉 《科技资讯》2007,(13):101-1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唐建华 《科技信息》2006,(9):103-10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常常干扰和影响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应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张文捷 《科技信息》2008,(13):221-222
语言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群体(或民族),对同一世间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即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该民族思维方式的反映。该语言词汇整体正是反映了是使用该语言生法的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全部。指示代词是典型的日本式词汇。它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反映了日本的独特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词是由于不同民族对文化理解的差异而反映在语言上的一种符号或语义空缺现象。它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使用该语言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密切相关;文化空缺词又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它留给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扇窗口。人们通过对其内涵的发掘、研究和阐述,可以增进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从而使跨文化言语交际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22-222,203
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使用最频繁的语言现象,它最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不同文化间交际时的称呼语选择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价值观念,归根到底受到文化的制约,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本文对比了英汉称呼语系统,简要分析了不同称呼语系统来源于中西社会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和汉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思维差异与英语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跨语言的交际活动,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表达思维的手段,受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及其影响。本文拟从英汉思维差异入手,通过对比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排除消极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苏冰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2):97-100
英语习语在其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中,为其民族语言特色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烙印。了解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是翻译的重要基础。比较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思想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山壮族和苗族经历的不同历史进程,以及两个民族所处不同的内外环境,造成了文山壮族和苗族文化的不同,这些不同也映射在两个民族的超度经中。在文山壮族、苗族超度经中所蕴藏的两种民族丧葬文化,显示了壮族和苗族独特的民族个性,折射了两个民族的不同历史,各具特色、多姿多彩,是各自民族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死亡”委婉语不仅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共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同时是一种社会现象及文化现象。它的运用,丰富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论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死亡”委婉语的共性与个性,探讨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宗教信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方民族中,火是自然崇拜的重要对象之一。火神信仰在北方民族的传统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北方民族火神信仰及其功能进行梳理与研究,是了解北方民族传统观念、传统信仰、传统生活方式及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作为民众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其形态、内涵不但具有多样性,而且还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层次。黔西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特点,民间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民间信仰变迁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间信仰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于民间信仰在民众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消极因素及负面作用,要加以约束和进行说服教育,对其在民众中有积极教化作用的成分,要充分利用和进行正面引导,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哭嫁在我国是一种流行范围较广的婚俗,许多民族都有此俗。藏族哭嫁习俗与众多民族的哭嫁习俗有些不同,本质的区别就是不唱哭嫁歌,藏族女孩被迎亲时要哭,即在穿嫁妆打扮时开始哭,其形式只能是默默地流泪或者发出“嗯嗯嗯”的哭声。她们通过这种方式将隐藏在心底的复杂心理,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对兄嫂、姊妹难以割舍的别离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未卜的复杂心情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民族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模式变迁,分析古代新疆经济文化区的划分及其属性,指出古代新疆的自然环境衍生出农耕-游牧的农牧二元经济区模式,由此产生历史上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立。绿洲民族的特性使其深受游牧民族的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属性。认为这对该地区的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中专学校美术教学要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了解、认知民族的习性和特点,采用情感加手段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