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治国 《甘肃科技》2012,28(15):15-17
分组传送网(PTN)是基于分组交换(CO-PS)、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总体来看,PTN可分为以太网增强技术和传输技术结合MPLS两大类.探讨了PTN的关键技术及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OTN技术在城域传送网汇聚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楠 《广东科技》2012,(3):234-235
城域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大颗粒带宽型业务有向汇聚层延伸趋势,目前汇聚层MSTP及PTN传送网络带宽有限等因素,无法应对将海量IP业务的需求。而OTN技术将波分技术与SDH的业务保护调度、OAM管理功能的结合,能够对大颗粒数据业务进行调度和传送,性价比高,符合城域传送网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IETF提出了采用标签分发信令协议(LDP)分段建立多段伪线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在分组交换网络(IP/MPLS)上仿真一些传统的VPN业务(如ATM/帧中继等).该文提出了在核心MPLS网通过边界网关协议部暑多段伪线段、接入网采用标签分发协议配置伪线段来实现多段伪线分层部暑的新方法,为运营商提供跨自治域的点对点的虚拟专线服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4.
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5.
张豪杰 《科技信息》2009,(33):57-57,17
IP承载网和传送网在QoS、多业务支持、保护和恢复方面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传送网向分组传送网演进,T—MPLS发源于IETF的MPLS,由国际电信联盟进行标准化。T—MPLS是面向连接的MPLS,它和IP/MPLS可以无缝的组网,端到端的组网方式采用客户/服务模型,有T—MPLS承栽MPLS(主要有MPLS隧道作为T—MPLS客户信号和MPLS伪线作为T—MPLS客户信号两者方式)或MPLS承载T—MPLS两种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6.
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可以提供高性价比和多业务能力的交换技术,作为新一代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的标准,MPLS具备流量工程、VPN业务以及QoS方面的功能.本文根据MPLS的这些技术特点和优势,结合当前CERNET的网络现状,提出了在CERNET上应用MPLS技术可以从实现线路的负载均衡、充分利用备份线路、减少网络拥塞、提供VPN业务以及提高业务服务质量等方面改善网络性能;同时根据CERNET网络现状,指出在CERNET主干网上部署MPLS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PTN技术是介于底层光传输媒质和IP业务之间的一个层面,它以分组业务为核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提供服务,总体使用成本更低,可用性高,可靠性高.该文就网络融合及业务统一承载中分组传送网(PTN)的应用作一介绍,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预测.  相似文献   

8.
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这项新兴技术,因其相对IP分组技术具有更高的质量保证和流量工程控制特性,在下一代网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流量工程MPLS-TE(Traffic Engineering,TE)中,信令协议用以提高MPLS中流量工程的性能。该文对MPLS-TE中常用的信令协议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和基于路由受限标签分发协议(Constraint-Routing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CR-LDP),从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LSP)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LTE网络也得到了更好的建设,其中IP业务和数据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分组传送网(PTN)技术成为网络传输、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形式,对网络的安全性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对LTE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分组传送网(PTN)是保护方式探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形式。同时,随着我国LTE网络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原有的网络保护技术已经不能满足LTE网络建设的需求。所以,在原有的网络保护技术的基础之上,对分组传送网(PTN)保护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通过用多元化的形式,使分组传送网(PTN)保护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灵活,其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可以提供高性价比和多业务能力的交换技术,作为新一代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的标准,MPLS具备流量工程、VPN业务以及QoS方面的功能.本文根据MPLS的这些技术特点和优势,结合当前CER-NET的网络现状,提出了在CERNET上应用MPLS技术可以从实现线路的负载均衡、充分利用备份线路、减少网络拥塞、提供VPN业务以及提高业务服务质量等方面改善网络性能;同时根据CERNET网络现状,指出在CERNET主干网上部署MPLS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析MPLS应用     
白树成  王伟 《科技信息》2011,(32):I0133-I0133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在通信网内利用定长的标签来引导数据高速传输和交换的网络技术。它是基于标签的IP路由选择方法,采用简化了的技术来完成第三层和第二层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层协议结合了异步交换模式(ATM)的交换技术和IP协议的路由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的关键协议。在介绍了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和差分服务模型DiffServ两种服务模型工作原理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综合服务模型和差分服务模型在MPLS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对目前广泛应用的SLA协议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锐  侯维岩 《科技信息》2010,(29):I0082-I0082
PTN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分组化路由架构,能够提供多业务技术支持,目前被传输界公认为取代SDH的下一代传输技术,是二层数据技术的机制简化版与OAM增强版的结合体。作为一种新的传输网络技术,华为公司生产的PTN设备需要设置的ID、IP就有四种之多,分别用来表示设备ID,设备IP,设备LSR地址,设备端口地址。深入了解不同IP地址代表的含义,并从中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我们在建网初期对网络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协议上进行标签交换的网络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MPLS和移动IP相结合支持DiffServ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移动IP网络中如何引入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区分服务(DiffServ)技术,提出一种基于MPLS的层次移动IP网络中支持DiffServ的体系结构,讨论了其节点功能模型和关键协议后,阐述了移动节点的注册过程、LSP的建立、数据分组的转发及其在域间和域内切换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数据网(DDN),分组交换技术(X.25),帧中继(FR)和异步转移模式(ATM),IP交换,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等多种数据通信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就这几种交换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目前IP网络的核心技术,MPLS VPN也将成为构建VPN网络的主流技术。介绍了MPLSVPN的产生背景,对MPLS VPN的体系结构作了详细的分析,包括MPLS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和MPLS VPN的工作过程,阐述了MPLSVPN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马佳年 《科技信息》2012,(1):193-194
1项目研究背景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是为适应1P网与传送网同步地发展并逐渐融合.满足各种多媒体业务的传输,逐步突破传统传输网和二二层数据网的界限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传输技术。目前,PTN技术存在多个国际标准.包括MPLS—TP、PBB—TE、PVT等。  相似文献   

19.
毕晓峰  成珏飞 《科技信息》2012,(26):280-281
本文主要是中国联通苏州分公司基于引入IP RAN分组传送技术承载移动回传业务的需求,对IP RAN技术分别从不同的组网方式、保护倒换方式出发,经过挂表测试、单站模拟测试和地铁网组网测试,得出了一系列测试数据并积累了一定的业务开通、维护经验。然后进一步和传统SDH比较,分析两者的优劣,为分组传送网的大规模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和电话通信网络,二者各自独立,分别用于IP分组业务和64K电话业务的传输和交换。本项目可充分利用电话通信网络的SDH传输网富裕的带宽资源,传输IP分组交换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