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的同一声音的独白式,翟永明以犀利的笔墨道出了女性敏感的神经和自我意识,从而奠定其女性诗人的地位,但同时"女性诗人"的称号也受到她本人的排斥.从第二人称的大量使用开始.她踏上了对话与交流之路,进而发展到完全抽离地第三人称书写,进入一个纯叙事性的"戏剧化"描写.自<时间美人>等一系列作品开始,诗人开始进行自我独自与戏剧描述的融合.这一流变过程同时也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诗歌叙事声音,特别是女性诗歌的普遍道路.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面对重压之下的个人形象的隐匿以及凸现,而最终完成现代女性书写者在面对社会压力中的自我话语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存在两极化倾向:尤物化与神化,尤物化是儒家传统化根植于诗人心中女祸亡国思想的具体体现;神化倾向是士大夫隐密难言的爱情生活的抒写策略,女性形象两极化倾向影响了诗人审美旨趣及艺术技巧的使用,同时也影响了诗歌的风格:女性形象尤物化使女祸亡国题旨得到鲜明发现,而女性形象神化倾向则使其爱情诗风格晦僻精深。  相似文献   

4.
古代女性诗歌在古代文学里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所接触的生活和社会狭窄,但在其诗歌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她们各自独特的经历。女诗人们把郁积的审美心理渗入到具体的创作实践,在观照客体时常常表现出触景生悲、咏物心悲、抒怀伤悲等特征。而这些诗的落脚点也往往围绕着诗人个体的命运际遇而展开,然后表现悲剧性的历史画面和历史情绪,体现了孔子所说的"诗可以怨"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意象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探索。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意象派诗歌的技巧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我们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研究庞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为研究庞德对女性的看法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在为唐诗研究带来崭新视角的同时,又容易造成为女性而叫屈的研究目的的功利性与研究定位的模糊性,而这成为限制诗歌与女性研究继续深入的两大基本问题。唐诗女性研究应确立女性诗歌批评价值标准,采取男性与女性交融的人文视角审视女性题材作品。在此基础上,唐代女性诗人文学实践的意义、男女诗人女性题材的表现差异性等问题才有可能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诗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深刻地认识到男权话语对她们的压抑,女性诗歌通过女性意识的表达来反抗男权世界,反对男权话语,而这种反抗因为男性话语的中心位置又使女性诗人处于尴尬的地位,她们通过躯体写作来做最后的反抗,通过营造黑夜的世界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意象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探索。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意象派诗歌的技巧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我们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研究庞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为研究庞德对女性的看法提供崭薪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孙会 《科技信息》2009,(36):110-111
诗人娜夜从步入诗坛开始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以其女性的艺术视角彰显个体自我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在她的诗中,关于对爱情的书写和她作为女性的生存与体验一直倍受关注,同时她的诗歌意象和语言也有着一定的特质。她的诗,往往以现实感受为基础,顺从内心感受的召唤,把所有的观察、体验、感受都源源不断地融入诗中,从而使得质朴而又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1.
在女诗人探索自身历史命运的道路上,从80年代的建造一间“自己的屋子”,到90年代的走出“屋子”,尽管有得有失,但女性诗歌创作已经打开了更广阔的精神视域,成为其后新世纪女性诗歌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依据。新世纪的女性诗人以此为基础,遵循新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身份,对自我进行重新设计和定位,更大限度地从幽暗卧室和内心独白中走出,去触及更宽广深厚的社会和历史。  相似文献   

12.
元稹,中唐著名的诗人,有"才子"之称。元稹是位多产作家,其诗歌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了社会上的各种人:君主、官员、耕夫、女性等。他诗歌中的女性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阶层,有与元稹朝夕相处的妻妾,有美貌多才的歌姬舞女,有幽居深宫的妃嫔宫女,也有辛劳生活的普通女子,同时还有不忘红尘的女道士,这些女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柯尔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结合作者生平,分析了女性与其诗歌主题的密切关系.通过女性主要反映了诗歌以下三个方面的主题;(一)浓缩了作者悲郁的人生体验:(二)对爱的渴望和幸福的憧憬;(三)对生命的哲学沉思。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183;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翟永明是后朦胧诗和女性诗歌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黑色时期”和“白色时期”。她黑色时期的诗歌大量地运用黑色意象群,并大量地抒写梦幻,从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女人的命运;她白色时期的诗歌则大量地运用白色意象群,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一切。总之,翟永明前后期的诗歌,由于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个人化的思考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因此她的诗歌获得了一种美学上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16.
西尔维亚&#183;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在《爹爹》《申请人》和《晨歌》这三首诗歌里,普拉斯用独特的视角、经验和世界观分别对女性不同时期的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反省、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将我国唐代诗人自居易的诗歌《上阳白发人》和法国作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作一个承接性的联读,发现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并没有改变女性受奴役、被伤害的命运.两部经典作品以共同的人本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呼唤社会消除对人的压迫,最大限度地解放人.  相似文献   

18.
王志涛 《科技信息》2012,(22):160-160
本文首先简单梳理了诗歌的平民化走向,指出这是一种向其原初面貌的回归,继而从诗歌本体、诗歌内容以及诗歌的精神气质三个方面论述了美国诗人布考斯基的诗歌,以期对这位平民诗人作一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9.
舒婷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结合创作时间与具体文本,可以发现其在女性意识的背后隐含着中国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她的这种女性价值观主要体现于传统美德下女性形象的书写,传统视野中女性价值的认识,传统文化里女性理想的追寻三个方面。在舒婷的诗歌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富有含蓄美,也符合儒家文化对女性品格的要求;作品中的女性价值观则由她的创作观而定,再以诗歌的形式思考,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即想要打破世俗之见又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另外,她诗歌中的女性在追求个人价值时总要面对一些道德与义务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于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学特质。地下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新摩罗诗人"这一诗学特质,展示了地下诗歌的"诗人观":即"诗人"是建立一个自我世界的诗人,实践着对自我的启蒙,绽放出了启蒙的宏大主题;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诗人,挺立起现代诗人强健的生命之力;是一个丰富生命的诗人,一种对于人性的全面呈现、人性全面复归的热情期望。并且,这一地下诗歌中的"新摩罗诗人"精神特征,初步奠定了中国1980年代诗歌大潮的气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