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性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6月~2005年1月周围性肺部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64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准确率969%,3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痰中带血。结论 周围性肺部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创伤小、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位于上叶前段、尖段、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病灶大小为1~3 cm的CT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各60例,总计300例,各段随机抽取30名患者依据CT定位使用TBLB进行检查,另30名患者依据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使用TBLB进行检查。所有最终入选患者经TBLB、经皮肺穿刺或手术标本等病理确诊为肺癌,比较两种定位方法下TBLB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300例患者中,269例确诊为肺癌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CT定位组与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组上叶前段、后段、下叶背段、后基底段的病灶TBLB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5.0%与51.9%、24.1%与50.0%、29.6%与55.6%、24.0%与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8、0.040、0.049和0.028)。CT定位组和经支气管肺灌洗结合CT定位组上叶尖段的病灶TBLB诊断阳性率分别为30.8%与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 经支气管肺灌洗...  相似文献   

3.
27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7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5例,叶外型2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2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删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1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83%)高于普通CT检查(59%)。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可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视觉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结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经过形态学滤波以及二次图像分割,进行标准哈夫(Hough)函数变换,以提取的计算机视觉特征数据来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诊断.结果:恶性结节的最大极径(MaxRho)为(141.79±8.332),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中的诊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多种肺及胸腔病变共30例,在超声引导下用Bard弹射式自动活检枪和18G活检针、配合使用ALOKA9133小凸阵探头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的最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组织取材满意率93.5%,诊断准确性为100%,穿刺后并发症共2例、咯血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对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点,使多数病变获得了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2例,叶外型2例(包括膈下1例).所有病例都有胸部正侧位平片及CT平扫、增强扫描,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DSA)检查.结果:患者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19例),囊性病变(5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20例),病变周围见肺气肿(4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为75%.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螺旋CT,尤其是增强螺旋CT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建技术(CPR)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其它检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近9年来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肺部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治经验,分析误诊、误治原因.结果: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胸部高分辨CT主要征象: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6例,呈地图样分布5例,铺路石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仅凭胸部CT,误诊率高,入院前3例误诊肺炎,1例误诊肺结核,1例误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患者入院后经肺泡灌洗液、支气管肺活检确诊.肺泡灌洗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仅凭胸部高分辨CT检查,误诊、误治普遍.当患者有活动后气促,胸部HRCT呈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时,需考虑PAP.肺泡灌洗是最有效治疗方法.诊断不清时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8.
朱宏  魏铭 《甘肃科技》2013,(21):134-135,95
分析了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对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6例均行增强.16例均为胸腔内单发肿块,大小不等,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最大19cm×17cm×11.5cm,最小直径2.3cm,12例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匀,多数内见囊变及坏死,4例内见钙化,4例小肿块密度均匀,平扫CT值21-37HU,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持续强化,CT值43-85 HU,4例呈“地图样”强化,5例肿瘤内见血管影.7例位于右侧,9例位于左侧,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后处理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S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对SFT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SFTP的MSCT有一定的特征,但最终需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肺部良恶性肿块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探头频率3.5-5MHz,取样容积2-3mm,滤波频率为50MHz,校正角度〈60度,检查54例肺部肿块,均经穿刺活检证实。结果:34例恶性肿块有30例(88.24%)均能在内部或国 测得点状、短条状的高阻力动脉血流信号,RI指数在0.668-1.00:余未测得血流信号。20例良性肿块中,仅4例(20%)测得点状静脉及低阻力动脉血流,R  相似文献   

10.
1986~1995年间,我院行颈部淋巴结切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262例,其中失败10例,占3.82%,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8~62岁。术前临床诊断为:淋巴结炎2例、淋巴结核3例、恶性肿块4例、诊断不清1例。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横纹肌组织5例、坏死组织2例、皮下组织、腮腺组织和纤维脂肪组织各1例。其中4例怀疑为恶性肿块的均重新活检,3例为转移性癌,1例为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07月至2015 年7月间的 10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病例,搜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在102例病例中,70例确诊为肺癌,32例为良性病变,男 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8.0±11.5)岁,结节标准化摄取值(3.70±3.54)(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精确度分别为88.1%、85.7%、87.4%,SPN为肺癌结节中,年龄≥55较年龄<55 的明显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良恶性结节中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N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比值(T/NT)良恶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学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研究分析,表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8F-FDG PET/CT可为无法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中未得到充分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特征子集。为了构建一个良好的诊断预测模型,提高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率以及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互信息的混合模型特征子集选择算法。该算法综合过滤式和包裹式特征选择模型各自的优势,首先使用过滤式方法得到与诊断有高相关度的候选特征子集,然后通过包裹式方法对候选特征子集进行特征间冗余分析,最后得到最优特征子集。实验表明,该算法与基于其他互信息的过滤式、混合模型特征选择方法相比,不仅在特征子集数目上,而且在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平均分类准确率上,均具有很好的性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柳  杨勇  叶宏伟  王小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5):11105-11112
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肺结节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在辅助医生进行肺结节检查的任务中极大提升了肺结节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本文采用了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RPN网络结构的肺结节检测方法。针对肺结节的去假阳性阶段,本文将多个分类网络进行了性能对比。本文在Faster R-CNN网络上进行改进,使用Squeeze-and-Excitation(SE)结构以及ResNeXt的残差块构成特征提取模块,再结合UNet++网络结构,输出多个尺度的结果。最后将多尺度结果应用在3D RPN候选检测网络和R-CNN网络上,得到了灵敏度较高,假阳率更低的候选结节检测网络。在去假阳性结节网络阶段,本文用3D DCNN网络对候选肺结节进行假阳性的筛除,有效去除了部分假阳性肺结节,提升了多个FP/scan检查点的灵敏度。本文的网络最终得出灵敏度98.8%@8FPs,Competition Performance Metric(CPM)达到0.879。在去假阳性结节方面,本文验证了3D DCNN网络在几个网络中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了15.6%的去假阳率。总的来说,本文的候选结节网络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网络模型达到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在去假阳性网络方面,得出3D DCNN作为去假阳性网络具有比其它一些网络模型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肺结节关键影像征象信息不易获取,部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模型对肺结节的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特征的动态卷积残差网络(dynamic convolutional residual networks incorporating attention features,DcANet) ,并在有效实现肺结节良恶性分类的基础上对所提模型的诊断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此网络以适应肺结节三维小尺寸输入特点的残差网络为基本框架,在DcABlock部分使用可以自适应调整卷积参数的动态卷积以及迭代注意特征融合模块,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获取肺结节信息,提高模型的表征能力。此外,还使用类激活映射将三维图像的各层切片进行可视化分析。实验在最终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85.87%,平衡F分数(F1 )值为82.67%,敏感度和特异性的综合指标Gmean值为85.51%。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可以提升对肺结节良恶性分类的准确性,诊断结果具有可信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肺结节的良恶性分类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分类精度低、假阳性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把深度信念网络(DBN)引入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过程中,提出自定义的DBN分类算法。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提取肺结节特征,并形成特征向量。然后根据提取的特征对三个隐藏层的节点数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一个5层深度信念网络。最终使用训练样本对DBN进行训练;并输出网络的测试结果。对175个病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分类精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2.5%和93.2%,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与传统算法相比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可以给医生提供客观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方法:分析自2009年以来的76例病例,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AR型CT机做引导,根据患者CT扫描结果确定穿刺体位和穿刺部位,继而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结果:76例(100%)穿刺成功,74例(97.37%)获得正确诊断,2例(2.63%)未确诊.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诊断准确,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文莉  刘吉华 《科技信息》2013,(3):471-471,483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图像特点,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4例甲状腺癌的CT图像特点。结果: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平扫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结节影,多发结节22例,单发结节8例,形态规则28例,不规则形2例,10例钙化,气管受压6例。14例甲状腺癌平扫形态为规则形6例,不规则形8例,边界不清12例,边界清2例,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组织10例,囊性变2例,细颗粒状钙化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结论:CT扫描在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活检临床需求日渐增多。虽然经皮穿刺肺活检的诊断率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但是其气胸、出血等发生率也远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经支气管肺活检的诊断阳性率,其中的虚拟支气管镜导航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近年来虚拟支气管镜导航除了在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活检中的应用外,还与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光动力疗法、热蒸汽消融等相结合,为未来早期肺癌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手术时提供选择替代治疗方案。本文从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的工作原理及方法、临床应用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粘膜下肿瘤的诊断。方法 :对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 2 6例病人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经超声内镜诊断 2 6例病人中、平滑肌病 9例、平滑肌肉瘤 1例、癌肿 3例、异位胰腺 1例、胃息肉 2例、囊肿 1例、腔外压迫者 9例。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粘膜下肿瘤诊断率几近 10 0 %。如配合使用细针穿刺 ,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