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非嵌插类药物与DNA作用的分子机制,考察了DNA螺旋小沟结合药物的碱基序列特异性,药物-DNA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能,以及研究药物与DNA作用分子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癌药物与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对阐明药物抗癌活性的机制以及以DNA为靶分子的药物筛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等[2].  相似文献   

3.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药物分子与DNA的结合能够阻碍DNA的复制,使癌细胞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研究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某些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对设计临床上更为有效、毒副作用更低的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相似文献   

4.
研究水溶性金属卟啉配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方式,对获得核酸的碱基序列和识别核酸的结构进而设计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1].Pd-TAPP分子与DNA有相互作用[2],RNA分子具有与DNA相似的局部双螺旋区域,推测Pd-TAPP也会与RNA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萘酰亚胺类DNA嵌入剂抗肿瘤药物的合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及其与DNA的作用机制,展望了DNA嵌入剂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阿霉素被视为治疗癌症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尤其在治疗硬性肿瘤方面特别有效。由于它引起心肌细胞损伤的副作用,因而在临床用上受到限制。 本文以离体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阿霉素对心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并对SOD等药物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阿霉素对离体心肌细胞DNA合成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阿霉素剂量的加大和给药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增大。 SOD等药物对阿霉素所致的心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SOD为自由基的清除剂,健心Ⅰ号对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氦酯是抗衰老药物,而衰老一般认为与膜脂质过氧化有关,而自由基又是与脂质过氧化密切关系着的。 从本文的直接和间接结果提示: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有可能与它产生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天然分子机器是细胞正常功能(包括DNA复制、细胞内物质运输、离子平衡和细胞运动等)的重要执行者。受天然分子机器的启发,人工分子机器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步实践。DNA分子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得其可作为自组装基元用于构建分子机器类纳米结构。DNA纳米结构具有形状可设计性、精确的可寻址性、结构动态响应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递送载体材料。通过可寻址的负载特定功能元件从而构建DNA纳米载体和治疗型DNA纳米机器,可以靶向性地将药物传递到病变组织和细胞,响应性地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细胞摄取率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有望成为优秀的药物递送系统。基于DNA纳米结构的药物载体已经被用于递送小分子药物、寡核苷酸类药物和蛋白药物。以每类药物分子中的典型药物为例,介绍了DNA纳米载体和DNA纳米机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使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劳氏紫在纳米金和单双链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劳氏紫在纳米金和DNA修饰的金电极表面显示了良好的氧化还原电特性.纳米金在金电极表面的修饰改善了劳氏紫的氧化还原特性.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劳氏紫和双链DNA的作用比和单链DNA的作用更强,其结果使电位发生更大的正移并使氧化还原峰电流有所增大.劳氏紫和双链DNA的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基因药物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这种作用也被交流阻抗研究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液体闪烁计数器的测定结果表明,紫外线能诱导人肺腺癌细胞SPC-A-1的非预定DNA合成,而化学药物汉防己甲素对该细胞的非预定DNA合成及DNA复制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前沿科学》2015,(1):81-82
相比于传统DNA损伤药物,新发现的DNA/HDAC双靶点药物能同时攻击DNA并抑制DNA修复,从而显著提高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3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姜海研究组等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A DNA/HDAC dual-targeting drug wi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ticancer potency。该成果成功研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药品数据保护法律制度是根据TRIPS协议精神构建的。当前药品数据保护主要运用于药品注册审批管理领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执行药品数据保护制度时,遭遇到是否保护非首次提交的药品数据、监管机构能否使用保藏的药品数据、药品数据提交的豁免、药品数据的质量及保护造成的成本等方面的困扰。面对法律的概括性和医药注册管理实际状况,有必要在药品数据保护制度执行中采取具有可行性的调适措施,以促进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规范中国的制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药物研发领域,建立经济、有效的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技术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迫切需求。斑马鱼作为常用的三大模式动物之一,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新药进行早期安全性评价可以提高药物早期毒性预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本文综述了斑马鱼模型在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如一般毒性评价、发育毒性评价、神经毒性评价、器官毒性评价、生殖毒性评价等中的作用。随着生物与医药技术的发展,斑马鱼在药物研发的早期安全性评价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推动药物研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药价虚高的诊断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行政方式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并没有抓住症结,因此效果不佳。从市场角度看,药品作为医疗主业下的配售产品,其配售型市场结构必然导致垄断,这是构成药价虚高的重要因素。同时,药品由患对医生的委托-代理选择问题和药品需求的小弹性,是构成药价竞争中推动药价走高的更特殊的因素。因此,药价虚高是药品市场结构造成的,而不是政府行政方式不当造成的,解决的方式也应该是改变药品市场结构。改变药品市场结构,以市场竞争根治药价虚高,需要调整医疗体系的结构,需要建立自主型的药品市场,需要在变革中以政府各部门的综合力量来推动和协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我国药品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非处方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从OTC药品市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OTC药品生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及我国OTC药品生产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OTC药品生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品市场的需求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学理论中的弹性理论为前提,在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药品需求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们的健康水平、药品价格等因素间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应用excel软件构建药品需求的线性需求函数模型以及对数线性需求函数模型。最终得出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需求量将显著上升,而药品价格的变化对药品需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用地下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毒品的内涵,指出中国毒品的非法生产和贸易不仅严重影响着私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严重破坏着社会治安.中国的毒品源地有2种,一是境外源地,二是境内源地,中国的毒品主要来源于境外源地.中国毒品的空间扩散,不仅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动因.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丑恶现象使中国禁毒斗争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切断毒源,遏止毒品的空间扩散,是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吸毒劳教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吸毒史长,对毒品心理依赖程度深,教育矫治的难度大.因此,从吸毒劳教人员的吸毒成因及其心理特征分析看,应着重探索建立完善心理矫治工作体系的有效途径,才能有效降低劳教人员的复吸率,提高劳教戒毒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是一种基于药物载体自身可发生自主运动的新型体内药物递送模式,可以在无损模式下促进治疗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有效富集、滞留与渗透。简述了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纳米马达的给药方式、药物负载方式、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靶向能力、微纳米马达在生理环境下的药物递送运动、微纳米马达自主运动在提高细胞摄取和组织渗透性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具体应用案例等,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韶关市吸毒人群针具来源、使用及处理情况,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后开展针具交换工作提供依据,于2007年10月,选取韶关市某戒毒所有注射吸毒史的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内容包括吸毒者一般情况、针具来源情况、最近针具使用情况及针具处理情况.结果表明:该人群针具来源主要为私人诊所和药店,共用针具高危行为发生频繁以及针具处理状况混乱,因此应在该人群中尽快开展宣传教育、针具交换及对废弃针具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在药物代谢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述了催化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的分布、分类及其底物多样性,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产物类型,药物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毒理药理效应等;阐述了药物代谢中的去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的风险和意义,脑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布活性及功能,葡萄糖醛酸轭合产物的分析方法,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过程的个体差异、种间差异等。研究表明,葡萄糖醛酸轭合反应是重要的药物清除与代谢反应,与药物代谢、药效、毒副作用及癌症的发生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