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利用组件开发技术对地质勘察信息系统进行组件架构设计,实现在VC++环境中基于OpenGL和ActiveX技术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控件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控件已成功应用于地质勘察信息软件开发平台中,能够进行地质体的动态模拟、显示、查询、剖切和各种交互操作,并对其属性、方法和事件进行封装,实现了软件重用、代码共享,从而提高编程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航行体水下航行可视化仿真的实现过程.利用OpenGL建立航行体的几何模型,并根据获取的数据资料控制三维动画的显示,在计算机上进行航行体水下航行的三维动画可视化仿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OpenGL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了OpenGL与VC++应用接口的建立方法及其绘制环境的设置。利用OpenGL提供的光照、材质、反走样、融合等技术,实现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及其三维图形的真实感显示和物理云图的显示。利用VC++及OpenGL中图形的变换功能,实现图形的交互动态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矿GIS模型的构建与矿体三维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地质体必须用3维GIS进行有效的描述,构建3D实体的模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总结了现有的构摸算法、地矿3维可视化技术、及用OpenGL实现3D模型的可视化技术.生成高真实感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VTK(visualization toolkit)中的数据类型,采用可视化领域常用且有效的体绘制方法,利用ActiViz.NET实现VTK在.NET平台上的调用,通过数据读入、映射、渲染、显示等流程完成三维可视化显示.以地质探测数据为例,实现了三维地质的模拟及隧道开挖模拟和漫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鲁志伟 《科技信息》2013,(7):94-95,124
在对OBJ模型的文件格式和OpenGL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OBJ模型文件的模型数据进行分离、提取并导入到OpenGL中,然后运用OpenGL的强大功能实现三维模型的显示和交互操作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三维建模软件产生的OBJ模型导入OpenGL中,降低OpenGL建模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用OpenGL实现交互式的三维图形显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penGL图形系统是访问图形硬件的一种软件接口,通过OpenGL可以创建交互式的可编辑三维图形系统,制作高性能三维图形处理软件.简要介绍了OpenGL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示例性地说明了如何控制OpenGL的三维显示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相似文献   

8.
用OpenGL解决了交通仿真系统中各种路网元素的绘制 问题. OpenGL是从事三维图形的开发工具, 它拥有很好的稳定性、 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OpenGL的显示列表技术和拾取技术在交通仿真系统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在交通仿真系统中, 用户通过OpenGL既可以绘制路网, 又可以选择并操作路网元素, 实现了用户跟系统之间的交互. 结果表明, 调用OpenGL的函数进行路网元素的绘制, 不仅容易实现, 而且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9.
张磊  黄金明 《科技信息》2009,(10):25-26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应用非常广泛。本文设计实现了三维数据场交互式可视化系统。该系统中,根据科学计算得到的体数据利用OpenGL绘制出了真实感图形。在体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上,该系统实现了三维模型的交互式操作,实时生成体数据切片和体数据的等值面并显示。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和算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enGL的三维窗口裁剪、拾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GL的三维窗口裁剪、拾取算法.由于窗口间有父子、兄弟的关系,窗口以特定原则显示;将三维窗口组织成树型结构,分配每个窗口的像素值,按照算法填充到模板缓存,设置窗口显示部分在模板缓存的像素值;根据OpenGL的模板缓存技术实现三维窗口的覆盖和裁剪;根据空间投影原理解决了三维窗口中的鼠标拾取问题.在Linux系统中实现本文的算法,和XWindows中标准的二维窗口裁剪和拾取算法相比,在软件加速条件下显示速度较慢,在硬件加速条件下达到了较理想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立体地再现物体,观察者如同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本文研究了基于双目视差的三维立体显示的原理,搭建了基于线性偏振光的立体显示器,采用三维建模工具3ds MAX完成了三维立体显示数据的创建与显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心电无线远程传输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了一套适用于远程急救或家庭远程监护的基于嵌入式处理器Intel SA-1110的心电无线远程传输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及显示模块、GPRS模块及嵌入式微处理器Intel SA-1110组成.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心电的采集、滤波及A/D变换;数据存储和显示模块完成心电数据的存储、波形显示;GPRS模块实现心电信号的无线远程传输;Intel SA-1110控制全系统及各模块间的通讯;软件部分包括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开发的病人管理程序和基于Windows开发的远端心电服务器软件.在1天内5个不同时段进行数据传输实验,比较采集的心电信号与远程服务器接收的信号,误码率为零,传输速度为12.5~35kb/s.  相似文献   

13.
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进行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实现三维BIM模型的在线展示及交互操作.传统的三维图形可视化技术虽然能够实现模型展示,但存在模型文件格式兼容性差,对终端设备硬件要求高,缺少必要的交互功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云渲染技术的三维BIM模型可视化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源模型文件轻量化转换技术,基于HOOPS的图形引擎开发技术,以及基于云渲染的大体量模型浏览器展示和交互技术.通过系统研发实现了主流建模软件Revit、Catia、Microstation、Tekla模型源文件的轻量化转换,以及基于云渲染的图形引擎系统,并在北京至张家口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可以显著地改善触觉显示机器人的控制性能.但由于其关节处的非线性动态摩擦特性,传统建模方法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采用高斯处理算法,准确建立了高度非线性的触觉显示机器人摩擦力矩动力学模型.单自由度的触觉显示机器人实验结果表明,其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三维地质项目模型信息展示的需求, 基于Unity3D三维引擎, 提出了一种模型网络共享的方法, 并设计实现了系统的拾取对象地质信息查询、 隐藏和显示地质体对象、 实时剖面切割和模型炸开等功能。系统更注重三维尺度的模型展示, 更方便研究人员对模型反映的深部地质信息的获取, 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冲击破煤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冲劈厚度动力学方面的合理确定,给冲劈厚度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蒋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418-2421
为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更为科学地选择仪表类型和评价仪表的人机性能,针对仪表显示器人机评价系统多因素、多层次的特点,分析了仪表显示器人机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确立了人机评价指标体系和因素权重,提出了仪表显示器人机评价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模型。并通过实际的人机界面设计实例计算表现该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由立体显示器视差照明原理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差照明是实现自由立体显示重要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就是用一块特殊的照明板——光栅板取代液晶显示器的照明系统,实现对普通液晶屏的照明。文章阐述了视差照明自由立体显示方式的原理,通过仿真建模,得到了对应特定立体显示系统结构尺寸(像素尺寸、照明板线栅距、照明线发光宽度、像素平面与照明板之间的距离等结构参数)与立体视觉参数(两瞳孔之间的距离、立体视带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人眼前后左右可移动范围等)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虚拟显示作为飞机结构静强度虚拟试验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航空结构试验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虚实融合试验新模式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当前航空虚拟试验中的关键问题,基于自主CAE图形引擎SABRE.visual,从试验数据实时监控处理、三维云图快速绘制、试验应变片快速定位及关联显示及支持多镜头的用户界面设计等4个方面总结了在虚拟显示领域的关键技术探索,形成了一款虚拟显示软件,具备试验应变数据三维云图实时显示和试验应变片快速定位及关联显示功能,并在航空型号试验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模拟再现虚拟物体的几何形状、材质以及粗糙度等属性信息,提出基于单喷嘴喷气再现点触觉的方法,并建立手指皮肤和喷嘴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将触摸小球时采用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标准来分析气动喷嘴再现点触觉.提出有效触感宽度的概念,结合应变能密度及SS率等表征触觉的物理量分析了喷嘴直径、接触高度和入口压力对点触觉的影响.实验表明,分析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为气动喷嘴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