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PET/Vectra A900(TLCP)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有关,高TLCP含量(30wt.%)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5wt.%)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率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对共混体系法向应力的测定表明:第一法向应力差负值的出现与测试条件有关。在剪切条件下,由于TLCP的诱导作用,使PET在熔体状态下出现了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2.
用奥氏毛细管粘度计、落球粘度计和HAAKE RS150型流变仪分别测定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lCit)交联体系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值,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时间下HPAM—Al-Cit交联体系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时,HPAM—AlCit交联体系的粘度随反应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剪切速率较高时交联体系具有剪切稠化现象;HPAM与AlCit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这是交联体系粘度随反应时间增加而降低和剪切变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桐油混合物中P树脂与无机调理剂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用于尿素包膜的桐油混合物,使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桐油混合物的粘度、粘度指数、粘度的温度敏感性,详细考察了组成和剪切速率对混合物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桐油与P树脂混合物的粘度与其粘度的线性加和关系之间存在负偏差,当P树脂质量分数达到30%左右时,混合物的粘度有最小值;对于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其粘度随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25%时,混合物的粘度小于500mPa*s,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达到50%时,混合物粘度可超过103mPa*s;混合物的粘度指数随无机调理剂的增加而减小,引入无机调理剂后混合物粘度的温度敏感性随之增大.桐油以及桐油与P树脂的混合物(m/m=1/1)的粘度在剪切速率增加时几乎维持不变,而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的粘度则随剪切速率的增加显著降低,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稀行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测定界面剪切粘度的深槽法及广义扭摆法中的扭摆自由振荡法,并且提出了特低及特高衰减率情况下界面剪切粘度的计算方法,讨论了界面剪切粘度的测定误差。  相似文献   

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HDPE NBR共混物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 :此共混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 ,表现粘度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随NBR和增容剂含量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日本协和界面剪切粘度计测定了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油酸钠及固体颗粒的动态界面剪切粘度。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在适当浓度下,其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最后趋向稳定;固体颗粒蒙脱土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然后趋向平衡。这说明不同物质形成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动态变化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特点以及硫化反应体系化学流变学的复杂性,介绍了硫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各种形式,通过考虑剪切速率和交联程度对粘度的影响,在第一修正Tanner本构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适于硫化反应聚合物熔体的粘度计算式和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桐油混合物中P树脂与无机调理剂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用于尿素包膜的桐油混合物,使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桐油混合物的粘度、粘度指数、粘度的温度敏感性,详细考察了组成和剪切速率对混合物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桐油与P树脂混合物的粘度与其粘度的线性加和关系之间存在负偏差,当P树脂质量分数达到30%左右时,混合物的粘度有最小值;对于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其粘度随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25%时,混合物的粘度小于500mPa·s,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达到50%时,混合物粘度可超过103mPa·s;混合物的粘度指数随无机调理剂的增加而减小,引入无机调理剂后混合物粘度的温度敏感性随之增大.桐油以及桐油与P树脂的混合物(m/m=1/1)的粘度在剪切速率增加时几乎维持不变,而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的粘度则随剪切速率的增加显著降低,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稀行为.  相似文献   

9.
用奥氏毛细管粘度计、落球粘度计和HAAKE RS150型流变仪分别测定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1Cit)交联体系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值,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时间下HPAM-Al-Cit交联体系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时,HPAM-AlCit交联体系的粘度随反应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剪切速率较高时交联体系具有剪切稠化现象;HPAM与A1Cit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这是交联体系粘度随反应时间增加而降低和剪切变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高分子微观结构动力学和流变测量学的基础理论,推导出了平行叠加振动条件下高分子熔体第一法向应力差的计算公式;相应地,建立了在自行研制的恒速型毛细管动态流变装置上计算高分子熔体第一法向应力差的步骤和方法.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材料,实验测量一定频率和振幅下毛细管的瞬态挤出胀大值、毛细管瞬时入口压力、活塞杆瞬时振动位移、瞬时入口压力与振动位移的相位差等参数值,将这些参数值代入上述计算公式即可求得LDPE熔体在毛细管壁处的第一法向应力差.  相似文献   

11.
对污水厂的污泥进行流变特性分析,考察不同TS下污泥的极限黏度、屈服应力、触变性等流变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探讨TS和温度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污泥TS为0.86%时,剪切速率从0增加到100s-1的过程中,污泥具有假塑性流体的特征,但随剪切速率的不断增大(100s-1到1000s-1时),表现出胀塑性流体的特征,其流变特性可用Herschel-Bulkley模型来描述。屈服应力与TS的呈幂律关系;极限黏度和触变环面积与TS呈指数关系;污泥黏度和触变环面积随温度升高而呈现降低趋势,且低剪切速率对黏度这种趋势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压上浆对浆液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测量玉米、马铃薯、PVA等浆液在不同质量分数、剪切速率及剪切应力下黏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压上浆过程中,浆纱的速度大幅提高,其剪切速率随之亦显著提高,而浆液黏度则大幅降低.压浆力的提高使得浆液的剪切应力相应增加,而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浆液的黏度亦随之下降,从而体现出高浓、高压、低黏的高压上浆特点.根据不同浆液的流变性能特点,分析比较马铃薯和玉米淀粉的浆液,认为马铃薯淀粉更适合高压上浆,且马铃薯/PVA混合浆较玉米/PVA混合浆更加适合于高压上浆.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通用性旋转流变仪所得的流变试验结果,证实了聚乙烯熔体剪切依赖性与依时性行为之间,剪切粘度与第一法向应力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镜面效应的存在。结合线性粘弹性理论,由此关系导出的有关计算式,可用于从剪切粘度数据推算第一法向应力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吻合对于扩展物料函数的估测范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尾砂充填料浆流变性能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矿山尾砂充填料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R/S+流变仪和岩石力学试验机对充填料浆的流变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引入Papanastasiou黏塑性流体模型来表征尾砂充填料浆的黏度和切应力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黏塑性流体模型预测的结果和试验结果相吻合,因此可用于理论分析计算;得到不同的压力增长指数下切应力-切变速率曲线;尾砂充填料浆的黏度和屈服应力随料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质量分数下,胶结尾砂的黏度和屈服应力比全尾砂大.通过对充填料浆流变性能的研究,为矿山充填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胶粘剂是影响涂料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常用的氧化淀粉、羧基丁苯胶乳和聚乙烯醇在不同的添加量情况下配成的涂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涂料都呈剪切稀化特性,认为可用修改的幂律方程表达,其中幂指数为剪切速率的函数,该方程体现了流体流动类型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当胶粘剂为聚乙烯醇时稠度系数K最大,为氧化淀粉时次之,为羧基丁苯胶乳时最小.同时也对氧化淀粉、羧基丁苯胶乳、CMC和PVA混合配制的涂料进行了研究,在剪切速率为103/s以下时,体系都呈剪切稀化特性,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呈幂指数函数关系,且幂指数为剪切速率的函数.在相同条件下,涂料表观粘度在含有CMC时最大,含有PVA时次之,含有羧基丁苯胶乳时最小.  相似文献   

16.
胶印油墨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墨的印刷适性与其流变学特性密切相关。利用流变学实验手段研究胶印红墨的粘度、触变性、粘弹性对油墨墨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好油墨的共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熊楚安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2(3):237-240,251,202
煤浆质量分数是影响油煤浆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研究了煤浆质量分数对内蒙古胜利褐煤与液化起始溶剂和循环溶剂配制成的油煤浆的流变特性和表观黏度的影响。采用NXS-11A型旋转黏度计测量煤浆体系在30~70℃时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绘制煤浆体系流变曲线和黏度曲线,分析了流变和黏度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胜利褐煤起始溶剂油煤浆和循环溶剂油煤浆都符合宾汉流体的特征;油煤浆体系的塑性黏度、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都随煤浆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煤浆的表观黏度与煤浆质量分数之间呈指数增长型关系,当煤浆质量分数超过一定数值范围后,煤浆体系的表观黏度会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生物降解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二酸乙二醇共聚酯(PBATE)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BATE共聚酯属于假塑性流体;在一定的剪切速率下,共聚酯PBATE的表观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PBATE共聚酯的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较强,而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却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利用DV3T流变仪通过控制剪切速率和小振幅振荡剪切的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剪切历史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的表观黏度不仅受降温方式的影响,还与测量过程中选取的剪切速率有关;即使原油降温过程中所经受的剪切速率很小,其恒温静止达到平衡时的储能模量与静态降温的原油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这种差距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降温过程中剪切时间越长,原油的表观黏度越大;但恒温静止阶段的最终胶凝结构却越弱;此外原油在降温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使其流变性恶化的最差高速剪切温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5种不同截流分子量(MWCO)的超滤膜分离苹果果胶,系统考察了浓度、温度、pH值、剪切速率、糖和盐对不同分子量苹果果胶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果胶溶液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高而逐渐降低,随浓度增大而增大,表现为典型的剪切稀化型非牛顿流体;果胶液表观黏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与溶液温度成反比;pH值对果胶液黏度影响很大;蔗糖对苹果果胶液的黏度起促进作用,而盐会明显降低胶体溶液的表观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