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膝侧副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恢复的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内外侧副韧带扭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训练方法.方法将侧副韧带扭伤者21例分为膝关节本体感觉强化组(11例)、对照组(10例),本体感觉强化组应用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照组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实验前后膝关节位置觉测定.结果在再成角测试中,实验前两组位置觉偏差基本一致,伤膝平均偏差(4.32±2.17)°、健膝(2.70±1.53)°,伤膝大于健膝(P<0.05);伤膝各角度之间平均偏差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后本体感觉强化组伤膝的平均偏差为(2.52±1.51)°,对照组为(3.01±1.51)°;两组之间平均偏差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本体感觉强化的康复训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损伤组织愈合,位置觉偏差正常,再损伤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预防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方法。方法:以4896名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本体感觉康复教育,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统计两组踝关节韧带损伤人数,并进行数理分析。结果:实验组踝关节韧带损伤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本体感觉康复教育能够有效预防踝关节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3.
研究间歇式短距离训练对贫血患者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为了便于分析,选用50只患有贫血症的Wister雄性大白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进行相应训练,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训练,饲养环境和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相同。和对照组相比,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运动2~3周的体重明显更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在实验4~7周时的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当实验时间为1周时,对照组和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血清EPO浓度、骨髓细胞EPO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实验时间为2~7周时,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血清EP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骨髓细胞EPO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1周后,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组大鼠骨髓细胞中有少量表达EPO细胞,训练2~3周后,训练组大鼠骨髓细胞中的表达EPO细胞有所增加,随着训练时间的逐渐增加,大鼠骨髓细胞中表达的EPO细胞越来越多,对照组大鼠在训练结束后骨髓细胞中仍有较少的表达EPO细胞。间歇式短距离运动训练有助于贫血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组。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改变与功能表现,发现ACLR后患者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主要发生在矢状面,只有在合并其他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冠状面与横断面运动学与动力学改变.ACLR后患者还会存在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控制改变,提示ACLR后患者康复过程中除了常规康复外,还要额外注重其本体感觉与神经...  相似文献   

5.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不稳定条件下训练可以激活躯干活化,但该效应能否转化为有效的躯干力量长期训练计划尚不明确。另外,平衡训练对于特定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10周核心稳定性训练检测训练对人体联合适应能力影响。43名被试参与了共计10周的核心不稳定训练计划,使用瑞士球和自重抗阻练习,并和对照组(n=17)进行对比。实验组训练后躯干伸展相对峰力矩(PT/W)和总功(TW)分别比训练前上升了23.6%和20.1%,而对照组分别下降了6.8%和6.7%。实验组的躯干相对峰力矩(PT/W)上升了18.1%,而对照组下降了0.4%。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后上升了44.7%。结论:使用瑞士球,自重抗阻练习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训练效果,这将有助于受试者(为参与过该锻炼的人)改善关节本体感觉和核心力量,并能提高其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组织损伤的变化规律,采用建立一般训练和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形态学手段和分子生化技术,对训练后两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组织匀浆内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Beta-glucuronidase)做了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4周末,一般训练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MDA和GSH-px、SOD活性和心肌ACP、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未见异常改变(P>0.05).但是第8周末,过度训练组心肌线粒体内钙和MDA含量明显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心肌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过度训练后心肌细胞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线粒体内钙积聚和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女子手球运动员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外女子手球运动员膝关节十字韧带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十字韧带损伤主要是非接触式的,女性运动员受伤几率高于男性,与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膝部过度外翻或内翻,雌性激素水平,髌骨切迹的宽度、幅度等因素有关.为了尽量减少运动员前十字韧带受伤,建议在训练中适度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承受重量,加强运动员腿部肌肉力量训练和十字韧带的伸展训练,在比赛中应避免膝关节侧向移动范围过大和急速旋转膝关节,以减少对十字韧带力量性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对离体胎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为研究纤维化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技术基础和依据.方法:原代培养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建立细胞高氧损伤模型.针对大鼠TGFβ1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携带3条TGFβ1shRNA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并设阴性质粒组和空白组为对照,通过JetPEI包裹分别转染上述高氧损伤的胎鼠肺成纤维细胞.转染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并计算干扰效率.结果:①成功培养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建立细胞高氧损伤模型;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细胞绿色荧光强度均明显弱于阴性质粒组细胞,空质粒载体组未产生绿色荧光;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胎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表达量,转染后24、48和72 hTGFβ1shRNA质粒组TGFβ1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质粒组(P<0.01),其基因干扰效率则依次递减,分别为97.3%、96.9%和71.7%.结论:本研究证明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转染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后24、48和72 h均能够高效干扰TGFβ1基因的表达,其基因干扰效率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五禽戏对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118例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五禽戏运动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9例患者未给予五禽戏运动治疗,实验组59例患者给予五禽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有57例患者病情好转,对照组有50例患者病情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患者关节炎指数(WOMAC)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姿态总稳定指数(OSI)得分、膝关节稳定极限时间(TCT)得分以及动态跌倒风险(DFI)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给予五禽戏运动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膝关节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IM+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6例CITP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ITP患者血清TGF—β1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都呈正相关(P〈0.05)。CITP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的减少及TGF-β1含量的降低可能与CITP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12.
篮、排、足球运动中发生关节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南师范大学体育系343名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篮、排、足球运动中关节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篮、排、足球运动中,关节损伤以膝关节、踝关节和关节韧带扭伤者居多,其损伤程度多为轻度和中度,损伤的原因多由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防伤意识和动作粗野等方面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下肢机能的影响,为预防或延缓老年人下肢功能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0名普通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6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和对照组(无规律运动),完成16周前、后下肢本体感觉、肌力、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测试.结果:与实验前相比,1两组受试对象下肢肌力均有提高,但太极拳练习组等长60°肌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变化.2实验组受试对象左、右膝关节运动觉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左、右膝关节运动觉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两组受试对象膝关节左、右侧三维位置觉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3两组受试对象左右侧闭眼单腿站均有提高,但实验前后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变化.4实验组受试对象下肢闭眼走直线偏离中线长度实验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1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机能.2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但对平衡机能的影响不显著.3 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机能,应科学应用到大众健身中,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前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切除的方法制作骨关节炎( OA) 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20 只,于右后肢膝关节切断前交叉韧带和切除内外侧半月板,左后肢仅打开关节 囊,不对关节内部进行操作,观察术后兔子活动情况; 于第 2、6、10 周处死,观察其左、右两侧后肢膝关节软骨病理 改变。实验动物 2、6、10 周后取右后肢膝关节软骨为实验组,左侧肢体膝关节软骨标本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软骨病 变情况。结果 2、6、10 周后,从实验动物活动表现和大体标本观察,兔右后肢膝关节均呈典型的 OA 特征。结论 前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切除是一个制作 OA 动物模型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CN通过TGF-β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质粒转染方法诱导HepG2细胞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应用siRNA法抑制核心蛋白聚糖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细胞TGF-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最终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DCN通过增高TGF-βRII的表达,引起TGF-βRI磷酸化程度增高,诱导p15蛋白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N最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使用siRNA沉默TGF-βRII可减弱DCN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tate ligament,ACL)断裂后患者的跑步步态以及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对其进一步的影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分析方法,定量化分析了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名单纯ACL断裂患者,8名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患者,22名健康志愿者)的跑步步态改变。研究表明,慢跑时ACL断裂的膝关节主要表现为外源性屈曲力矩显著降低,这不仅与ACL断裂侧伸肌力量减弱有关,且与神经肌肉控制模式改变有关。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患者膝关节在慢跑时表现出显著的外旋不稳,分析与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降低了对旋转稳定性的控制功能有关。研究提示,ACL断裂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案应关注并参考其跑步步态的异常,加强屈伸肌及旋转稳定肌群的训练,结合神经肌肉训练,改善其跑步步态异常,降低继发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7.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腱骨止点愈合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效果。前期实验证实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可显著改善重建ACL腱骨愈合处成骨能力,可能与移植物内源性肌腱干细胞(tendon derived stem cells,TDSCs)的成骨分化密切相关。探讨了PNS对TD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将培养至第3代的大鼠TDSCs分为PNS组与对照组2组,利用CCK-8实验方法检测PN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TDSCs经PNS处理72 h后加入成骨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检测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情况;在裸鼠皮下注射PNS处理后的TDSCs,4周后利用Micro-CT检测异位成骨情况。研究证实PNS可显著增强TDSCs细胞成骨分化与裸鼠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