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轨道随机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的相干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现场实测的轨道随机不平顺数据和根据轨道不平顺模拟的轨道不平顺随机时域函数 ,作为车辆 -轨道系统动力仿真计算的激扰输入 ,计算轮轨作用力及车辆的各种响应 .利用中国高速低干扰轨道不平顺谱、中国某干线实测轨道不平顺谱和美国六级轨道不平顺谱作为仿真计算的激扰 ,计算了各种速度下的轮轨力和车辆动力响应 ,并进行了比较 .最后通过对轨道不平顺与车辆动力响应的相干性分析 ,得出了轨道随机不平顺影响轮轨作用力和车辆运行品质的最不利波长  相似文献   

2.
排球飘球产生气晁现象是由其性出决定的,而其性能的产生是人们击球时对作用力的结果.飘球的教学必须在理解其性能产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以某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连续的三维空间.在空间中,依据3个行为规则,将个体的感知范围划分为排斥区域、一致区域和吸引区域3个行为区域,并分别得出了各行为区域对个体速度方向的影响公式.将3个行为区域对个体的影响抽象为3个作用力,个体总的速度方向由各作用力产生的速度方向分量共同决定,分别给出各作用力权重因子,最终计算出迭代至第t步时个体总的速度方向,进而推算出t+1步时个体的位置向量和速度向量.最后,利用Matlab仿真模拟了群集运动行为在三维空间内的运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动物的群集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4.
车辆-路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动力荷载孙璐邓学钧(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18)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当前出现了车辆速度加快、承载增大的状况.由于路面不平整使得高速行车情况下车辆的振动加剧,车辆对路面的作用力不再是常量,成为动力随机荷载.为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多孔介质中的各种界面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多孔介质影响凝析气藏露点的机理。认为,多孔介质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体现在毛细凝聚和气体吸附的共同作用,由气藏流体的组成、状态及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决定:多孔介质中的毛细凝聚和气体吸附均使得露点压力升高;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受吸附作用的影响较强,露点值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大;储层孔隙半径r越小,毛细凝聚作用的影响越强,露点值升高的幅度越大,当孔隙半径r<5×10-6cm时,毛细凝聚现象对露点的影响已不能忽略;对于低渗气藏,吸附态气体在总气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吸附产生的影响相应也会增强;地露压差越大,吸附作用的影响越强;相同体系储层温度越高,由吸附和毛细凝聚引起的露点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孔介质建模的复杂性,从随机动力学的朗之万方程出发,引入概率的影响,建立构造随机多孔介质的微观生长模型.通过不同的初始固相分布,该模型可以演化出各种不同性质的多孔介质微观结构.由于考虑了颗粒之间的作用力,模型生成的多孔介质与自然界真实的多孔介质更为接近,存在连通和不连通的孔隙结构,孔道迂回曲折.通过对多孔介质微观流动的数值模拟,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煤矿机电设备与井下作业点粉尘的产生、扩散、危害和治理的相互作用分析,得出机电设备和粉尘复杂耦合作用关系。煤矿生产需求和机电设备运转是产生粉尘的主要作用力,高强度的井下作业产生了大量粉尘,粉尘对机电设备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害,同时粉尘治理措施的实施需要机电设备的参与。通过分析对凉水井煤矿机电设备和除尘措施的选择和搭配提供理论依据,只有将粉尘治理与煤矿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环境治理与生产增效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从物理学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激光照射生物组织时可能产生的机械作用力,阐述激光机械作用力的产生机理,并进行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讨论激光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TE波入射到包含左手介质的4层平板层的结构中的现象,若不考虑介质的损耗,当隧道层中左手介质层和右手介质层的厚度、折射率相匹配时,电磁波在这样的结构中传播能产生全透射,并且与只包含右手介质的光子隧道相比较,光子在这样的结构中能传播更远的距离(约几个波长).  相似文献   

10.
大型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分析了地下结构无限围岩介质的动刚度特性,建立了岩石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相互作用分析时域模型,比较研究了地下结构—围岩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机制、无限围岩动刚度及结构特性等各种主要因素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指出几种常用地下结构地震响应近似分析方法只在一定条件下适用,无限介质的阻尼特性对结构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CO气体作为预报煤炭自燃的指标气体在煤矿中已被广泛使用,但有些矿井回采面上隅角始终存在CO气体,甚至超出矿业安全规定的临界指标,特别是在综采或综放工作面这一现象更明显,尽管采取多种防灭火措施,只能使CO气体涌出量减少而不能消除CO的产生,为了解其原因,在实验室做了不同煤种低温氧化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有些煤种在常温氧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区内地质构造的特点,利用地质动力区划理论解释了淮南地区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的成因:分析了大量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数据,以及区内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同步性和重叠性;地震所反应的应力场变化符合区内、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源特征以及二者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相关性,为预测矿井动力现象发生的危险区域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多松软煤层,若存在严重的喷孔现象,则会使钻孔施工过程困难重重,制约了突出矿井的瓦斯防治力度.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从软煤钻孔护壁工艺和工况参数着手,研究出一套适合严重喷孔松软煤层的钻孔施工装备,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证明,该套装备能有效防止钻杆对钻孔壁扰动,配以风力排渣压注式封孔和拖动式下套技术,能有效增加...  相似文献   

14.
BP神经网络在煤矿本质安全评价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管理系统.运用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以煤矿人、机、环境、管理4个单要素和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对煤矿本质安全的评价和持续改进开展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在人的行为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人因素本质安全评价模型;对设备进行了人机工程学分析,利用可靠性原理建立了设备本质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将煤矿井下环境归类为作业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本质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原理,以国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为指导,建立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指标体系;根据人-机-环境-管理4个子要素建立了煤矿本质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最后以陕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利用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了煤矿本质安全建设的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最终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多维动态分析”原理,建立煤矿企业有序发展多维动态分析模型,并根据该型对影响煤矿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为煤矿企业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000年以来的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对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煤矿事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指出了我省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差距,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我省煤矿安全生产的努力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介绍煤矿或港口用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的原因、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晋兵 《山西科技》2011,(5):124-125
井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实时跟踪井供电系统的电气参数,根据设定目标自动投切补偿支路、补偿无功功率,并治理谐波污染,有效改善电网电能的质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对安全供电、井下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斜特厚煤层的开采在中小型煤矿一直沿用大放高非机械化开采方式,造成采区回采率低下,煤损严重。由于目前的煤炭效益越来越好,许多原有的地方煤矿开始进行采煤方法的改革,其中在从房柱式开采向综放开采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顶板垮落现象直接危害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文中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控制顶板垮落动力灾害的关键在阶段煤柱的留设。  相似文献   

20.
煤的结构模型及其电极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自四川鱼田堡、南桐和青年等三个煤太和的煤样的大分子结构,建立起了煤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煤在外电场的极化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转向极化和空间极化是引起通过煤样中的电流发生衰减的本质原因,且空间极化是煤极化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