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粘度指数改进剂是润滑油中加入量比较大的一类添加剂,在润滑油的品种构成中约占50%。在国内,由于多级油应用的扩大及重质油的相对匮乏,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用量占添加剂总量的45%以上。由于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加入量、添加成本对润滑油成品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几  相似文献   

2.
以一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粘度指数改进剂为例,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TG)、红外光谱(FT-IR)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对聚合物的分子量、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数均分子量Mn为9.1×104 g·mol-1,重均分子量Mw为6.9×105 g·mol-1,分散度D为7.6;样品在364.8℃开始分解,最大分解温度为393.7℃.该粘度指数改进剂主要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单体共聚的线性直链分子,单体比例依次为15:20:44:21.本研究结果为聚甲基丙烯酸酯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结构表征提供了一套完整、可行、简便的分析方法,也为制备高性能粘度指数改进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乙丙共聚物为原料,经马来酸酐引发接枝后与多烯多胺反应制备了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研究了马采酸酐、胺化物用量、接枝反应温度及胺化温度对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影响.结果表明,F1为引发剂,马来酸酐、胺化物加入量分别为乙丙共聚物质量的12%、7%,接枝反应温度为160℃,胺化温度为140℃时,接枝率为4.1%.该产品具...  相似文献   

4.
在装置现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选乙丙胶型号、调整乙丙胶配比、干胶含量和热溶温度等手段在实验室研制出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RHY-615.  相似文献   

5.
在叙述了作者的试验工作以后,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石油基光缆填充膏性能的各种因素,如基料、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稠剂等各组分以及生产工艺如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研究、原料优选、实验论证、设备改进、工艺条件的摸索等,介绍了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RHY-614的研制过程,最终生产出合格的RHY-614产品,并投入市场。产品用于调制高档内燃机油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胡西院 《甘肃科技》2012,28(2):31-33
考察了均质机在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考察不同均质压力下均质机对3种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产品100℃运动黏度、稠化能力、剪切稳定性指数的作用效果,得出了适于生产优质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产品的均质压力,为均质机能够应用于黏度指数改进剂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从而达到改善产品质量,优化产品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顺丁生胶在普通机油中的热降解反应、制备成润滑油粘温特性改进剂的新工艺。探索出反应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小时、反应温度280℃、配比15%。 实验证明,该法比传统的合成路线简单,效果也较明显——可使润滑油的粘度指数由95提高到147。  相似文献   

9.
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的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油、合成酯和聚α-烯烃作为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的基础油,经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基础油对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及粘度指数改进剂等添加剂的感受性及添加剂间的配伍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可生物降解15W/30汽油机油的优化配方,并对评定生物降解性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进行了生物降解性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以具有较低门尼黏度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原料,通过添加引发剂与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应力诱导复合引发方法,研究EPDM与马来酸酐(MAH)的官能化反应,表征官能化产物胺化反应后作为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官能化反应主要是由引发剂引发和应力诱导引发共同作用所完成;所得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都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螺杆转速为800 r/min时,黏度指数达218,稠化能力最强为14.47 mm2/s。当胺化物加入量为0.24%时,黏度指数改进剂的黏度指数达223,稠化能力达到最大值14.74 mm2/s。  相似文献   

11.
原油流动的数学模型及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弹性体的松驰理论和粘性体的蠕动理论建立原油流动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影响原油低温流动性的相关因素,原油流动性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剪切时间、剪切模置以及原油粘度有关,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并提出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以及相关改进剂.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熵分析法,对9种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粘度指数PVN、粘温指数VTS等常规温度敏感性指标与通过动态剪切试验测试的指标GTSG'的灰熵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5℃针入度和135℃粘度为基础计算的针入度粘度指数PVN25-135与GTSG'具有较高的灰熵关联度,能较准确地评价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和引起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因素。方法检测60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印例普通健康人群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速率、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葡萄糖,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处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各切变值均增高(尤以低切值增高明显),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沉降速率和血沉方程k值,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葡萄糖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血细胞比容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各项影响其变化的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的微循环障碍,并积极地采取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酯类气体粘度的拓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分子的图形特征,以邻接矩阵为基础,建构新的基团染色指数^mR,以表征酯分子的大小和分支的情况。并研究了基团染色指数^mR与酯类气体粘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该指数与酯类气体粘度有良好的相关性,估算了酯分子在5种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各样本总体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对酯类化合物气体粘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30%。并采用留一法对模型稳健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桐油混合物中P树脂与无机调理剂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用于尿素包膜的桐油混合物,使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桐油混合物的粘度、粘度指数、粘度的温度敏感性,详细考察了组成和剪切速率对混合物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桐油与P树脂混合物的粘度与其粘度的线性加和关系之间存在负偏差,当P树脂质量分数达到30%左右时,混合物的粘度有最小值;对于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其粘度随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25%时,混合物的粘度小于500mPa*s,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达到50%时,混合物粘度可超过103mPa*s;混合物的粘度指数随无机调理剂的增加而减小,引入无机调理剂后混合物粘度的温度敏感性随之增大.桐油以及桐油与P树脂的混合物(m/m=1/1)的粘度在剪切速率增加时几乎维持不变,而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的粘度则随剪切速率的增加显著降低,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稀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润滑剂中添加摩擦改进剂能够提高混合和边界润滑状态下抗磨减摩作用.摩擦改进剂可以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吸附或反应润滑保护膜,从而减少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磨损.本文介绍有机摩擦改进剂的种类、润滑性能和润滑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对羧酸、醇、酯类及其衍生物、胺及其衍生物、含硼化合物、含磷化合物、有机聚合物等液体润滑剂中常用的有机摩擦改进剂的研究现状,展望有机摩擦改进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改进二甲醚燃料润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首次研究了二甲醚(DME)燃料中加入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润滑改进剂后两者的互溶特性、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变化以及燃油系统偶件润滑性能和磨损的改进,从而为 DME发动机选择合适的燃料润滑改进剂提供重要依据.实验给出了3种润滑改进剂与DME的临界互溶温度曲线,可据此在不同季节和地区为DME发动机选择合适比例的不同润滑改进剂来使燃油系统获得足够润滑,同时保证润滑改进剂与 DME能完全互溶.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油作为润滑改进剂效果较好;DME中加入少量的润滑改进剂后不会使发动机的排放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18.
火灾烟气中毒性成分CO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样化学反应方法制取CO气体,通过采样泵送入暴露实验箱,开展动物暴露实验,研究火灾烟气中主要毒性成分CO对家兔血气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CO的生物毒性.动物毒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家兔在吸入CO后,血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中毒现象非常明显.家兔呼入CO后出现代谢性碱中毒,CO中毒对PCO2和PO2指标影响最为明显.与正常组相比,血气指标PCO2、TCO2和HCO3-逐渐升高,PO2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全血高、中、低切变率血液粘度均高于正常值,而且暴露时间越长,粘度越高,尤其是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变化非常明显.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刚性指数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观察27例尿毒症患者醋酸盐血液透析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全血表观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增大(P<0.05);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无显著性(P>0.05)。提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血液粘度增大,可能主要在于红细胞硬度增加,而血浆粘度无改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变桐油混合物中P树脂与无机调理剂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用于尿素包膜的桐油混合物,使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桐油混合物的粘度、粘度指数、粘度的温度敏感性,详细考察了组成和剪切速率对混合物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桐油与P树脂混合物的粘度与其粘度的线性加和关系之间存在负偏差,当P树脂质量分数达到30%左右时,混合物的粘度有最小值;对于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其粘度随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25%时,混合物的粘度小于500mPa·s,无机调理剂质量分数达到50%时,混合物粘度可超过103mPa·s;混合物的粘度指数随无机调理剂的增加而减小,引入无机调理剂后混合物粘度的温度敏感性随之增大.桐油以及桐油与P树脂的混合物(m/m=1/1)的粘度在剪切速率增加时几乎维持不变,而桐油/无机调理剂混合物的粘度则随剪切速率的增加显著降低,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