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基于随机过程的盘式制动器闸瓦温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式制动器闸瓦的温升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制动系统的可靠性,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闸瓦热流输入是一个随机过程,本文把随机热传导应用于研究闸瓦温升问题,进行了闸瓦温度场的一维解析分析,较好的描述了在制运过程中时刻闸瓦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场的随机特性,得出了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含磷蠕墨铸铁闸瓦的摩擦系数与耐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证明,含磷1.0~1.3%的蠕墨铸铁闸瓦,其摩擦系数与2.0~2.5%的高磷灰铸铁闸瓦相当,而远高于含磷0.7~1.0%的中磷灰铸铁闸瓦。实际装车运行试验表明,含磷蠕铁闸瓦的耐磨性比上述高磷灰铸铁闸瓦的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试验与实际装车运行试验,本文研究了硼量对蠕墨铸铁性能的影响以及合硼蠕墨铸铁闸瓦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模拟试验条件下,随着含硼量的增加,蠕墨铸铁与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增加,耐磨性能提高;含硼蠕墨铸铁闸瓦的铸造工艺性能优于含磷蠕墨铸铁闸瓦,实际装车运行结果表明,含硼蠕墨铸铁闸瓦的耐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矿用电机车手轮闸瓦制动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应用遗传算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其参数进行稳健设计与优化.首先,对矿用电机车手轮闸瓦制动连杆机构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理想状况下的闸瓦制动连杆机构运动学模型.然后,考虑转动副间隙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计入转动副模型的闸瓦制动连杆机构运动学模型.最后,以机构杆长为设计变量,以转动副间隙、间隙副接触角和杆件加工误差为噪声因素,建立以闸瓦制动距离误差均值和标准差最小化为目标的矿用电机车手轮闸瓦制动连杆机构参数稳健设计优化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参数进行稳健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闸瓦制动连杆机构制动距离的误差均值减小了15.4%,标准差降低了28.6%.在不提高连杆制造精度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闸瓦制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对提高矿用电机车手轮闸瓦制动连杆机构的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结构顺序耦合法对货车用高摩合成闸瓦在不同工况下的紧急制动和长大坡道调速制动进行仿真分析,并结合相关标准判定闸瓦是否满足制动要求;对相同工况下不同磨耗程度的闸瓦温度场进行曲线拟合,计算闸瓦在不同工况下的磨耗量.结果表明,仿真较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制动过程中闸瓦的瞬态温度和应力变化情况、拟合曲线和原曲线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工况越恶劣闸瓦每万公里的磨耗量就越大,最大值达到21 mm/万km.  相似文献   

6.
邹伟  万建兵  艾正武 《科技信息》2013,(12):350-350
<正>一、概述闸瓦托是踏面单元制动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对闸瓦提供可靠的固定和定位,并向闸瓦有效的传递制动力。现有机车上的踏面制动单元在机车车辆重量发生变化,运行时转向架产生振动情况下以及闸瓦与车轮踏面的磨耗等情况下将导致闸瓦与车轮踏面的间隙不均匀,从而导致闸瓦偏磨及制动时制动力的变化,因此研制一种克服闸瓦偏磨及制动力不稳定的闸瓦托结构是完全必要的。本文重点研究一种新型的闸瓦托结构,能够满足闸瓦不偏磨及制动时制动力的变化范围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含磷铸铁闸瓦的致断原因。结果表明,裂纹萌生于工作表面或次表面,由工作表面向背面扩展。在使用过程中,高磷灰铁闸瓦有严重的断裂现象,蠕化良好的含磷蠕墨铸铁闸瓦与没有明显铸造缺陷的中磷灰铁闸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8.
应用扫描电镜(SEM)对火车刹车闸瓦进行了失效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闸瓦的磨损主要是由疲劳块状剥落及磨粒磨损所造成;疲劳剥落是由于在应力作用下,次表层的磷共晶破碎,以及石墨尖端造成的应力集中,使它们周围的基体萌生裂纹并扩展的结果;闸瓦的块状剥落与磨料磨损相互促进加剧了磨损。最后提出了闸瓦磨损的物理模型,进一步说明了闸瓦的磨损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铁车辆合成闸瓦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新型摩擦材料配方,采用干法生产工艺制造了新型的地铁车辆合成闸瓦.对研制的合成闸瓦进行制动性能1∶1台架试验,包括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坡道试验和洒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合成闸瓦在80 km·h-1速度下的最大制动距离、最长制动时间和踏面最高温度分别为161.9 m、15.4 s和118℃,平均摩擦系数为0.294~0.303,试验结束后测得停车制动磨耗量0.73 cm3/MJ.合成闸瓦制动过程中无噪音、火花和难闻气味.研制的地铁车辆合成闸瓦具有冲击强度高、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适中、吸水率和吸油率低、磨损量低和摩擦性能稳定等优点,完全能够满足地铁车辆制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姚振勇 《科技信息》2012,(26):398-398
本文从闸瓦的结构、加工工艺及装车使用方面分析,并进行了有限元受力计算,探讨闸瓦断裂的原因,并提出避免闸瓦在使用中断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铁路货物周转量同营业里程、列车牵引净重和货物列车密度间的数学表达式,利用由此建立的货物周转量指数体系,研究了营业里程、列车牵引净重和货物列车密度变动引起的货物周转量的变化量;分析说明,40多年来货物列车密度的快速增长是货物周转量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本文所建立的一组回归方程,得出了营业里程、列车牵引净重、货物列车密度和货物周转量的2000年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铁路货运需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铁路货物运输、国民经济、铁路路网扩展的协整VAR模型基础上,对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的长期的收入弹性和供给弹性进行了估计,并对三者的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具有长期平稳的,幅度不大的收入弹性,而长期的供给弹性大且不稳定.在短期中,国民经济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影响因素,路网扩展对其影响不大.铁路货运和路网扩展的短期变化对国民经济冲击不大.铁路货物运输是路网扩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国民经济的短期变化对路网扩展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货车车号的断裂、倾斜、变形等特点,传统字符分割方法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包围圆的分割方法。基于铁路货车单行、双行2种排列方式,采用自适应游程算法进行双行车号的分割,鉴于游程算法背景像素前景化的处理特点,预先采用游程算法进行断裂消除,再使用包围圆方法进行字符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像质量不高情况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分割精度且在分割准确率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4.
组织“按图行车”是实现铁路运输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调查资料,研究了当前我国铁路实现“按图行车”的现状、货物列车晚点的一般规律,并据以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铁路组织“按图行车”水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对列车提速的必要性、原则和有限目标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列车提速对运输技术设备的要求和运输组织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多速度客货列车混跑时,不同速度配比的组合方案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为干线提速的方案选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铁路货运网络上的零散白货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了货物的发到时间要求、货物的可运出时间与列车在沿途各站到发时间的协调约束、零散白货快运列车的多种停站方案和列车的非满轴运行特性等基础上,构建了以列车运营费用、货物的装卸作业费用、在货运站的库存费用和未满足最迟送达时间的惩罚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在小案例网络上对模型的求解效果进行验证并对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优化基于时空网络的列车方案和每支OD可采用的运送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铁路既有货场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节点等级,研究了跨区域下多等级铁路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方法.在利用改进DEA模型对既有货场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以铁路既有货场资源利用最大化、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铁路物流中心分层选址的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以全路2500余个货场为对象,设计了"45-256-509"的全路铁路物流中心选址方案,三个层次的节点分布呈金字塔形,符合网络构建的基本特征,充分验证了优化数学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勇  朱晓宁 《山东科学》2014,27(5):46-53
根据实货制铁路货运的基本要求,对铁路枢纽货运站进行业务调整优化。首先,明确铁路决策部门与货运客户之间的主从决策关系,建立铁路枢纽内货运站业务调整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最小化枢纽货物周转量和业务分散度为目标,下层模型以客户集运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接着通过构造上、下层决策变量间的反应函数,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最后,采用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显示,调整后货运站业务分散度降低72.5%,枢纽货物周转量降低40.2%,而客户运输费用只增加8.4%。  相似文献   

19.
从铁路货运量的预测问题出发,试图找到稳定有效的方法对铁路货运量进行预测。通过对历年铁路货运量的定性分析,合理地选择预测数据数列,以充分体现铁路货运量的变化趋势。尝试采用单因子系统云灰色SCGM(1,1)c模型对铁路货运量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单因子系统云灰色SCGM(1,1)c模型在对铁路货运量的拟合和预测均有较好的效果。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分别达到了98.83%和98.04%,可以有效地进行铁路货运量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铁路车辆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实时记录测试结果,设计了一种采用微机控制的车辆制动机试验器,对制动缸活塞行程自动测量,采用电磁阀组代替操纵阀手把位,实现了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动态显示车辆制动机试验测试全过程,自动化程度和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为实现数据联网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