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吉林忠 《山西科技》2014,(2):111-113
针对山西大唐国际临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汽轮机油旋转氧弹值下降快、T501抗氧剂含量也降至较低水平的情况,通过用QZZ-6型汽轮机油在线再生净化装置对汽轮机油进行处理,处理后添加0.08%的T551,使汽轮机油旋转氧弹值、抗氧化性均符合GB/T 14541《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中规定,油质各项指标稳定,无异常,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枝动菌对变压器介质油中抗氧化剂T501的代谢以及枝动菌在氧化介质油的过程中其数量与油中主要成分(环烷烃、 烷烃和芳香烃)以及油介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枝动菌完全可以利用T501抗氧化剂作为惟一碳源进行繁殖. 在枝动菌氧化介质油的过程中, 随着油中菌量的增加, 油中抗氧化剂T501的含量逐步降低. 与此同时, 变压器油中的烷烃、 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进而导致变压器油介损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菜籽油应用于润滑油基础油抗氧化性能比较差的缺点 ,合理地选用在矿物基润滑油中作用性能良好的抗氧剂 ,考察其对菜籽油抗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DNA和 Tp 两种添加剂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 ;T2 0 2、Cu DTP等在矿物基润滑油中起着优良抗氧化性能的添加剂在菜籽油中作用效果不显著 ;在矿物油中兼起抗氧作用的 T70 6在以菜籽油为主的基础油中抗氧抗腐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温条件对变压器油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变压器油的稳定性也会对变压器的运行造成影响。文章对变压器油的作用和要求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对变压器油抗氧剂含量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测试方法,并总结了在高温下,多种因素对变压器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合成的七种二烷基胺为基础,进而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MoDTC的烷基基团的差异对其热性质的影响,以及MoDTC用于润滑油抗氧剂的抗氧化效应。试验结果说明,具有支链烷基的MoDTC比带有直链烷基的MoDTC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MoDTC比工业抗氧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有更好的抗氧能力。并用热重天平方法研究了MoDTC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6.
MTBE合成抗氧剂T50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甲酚和MTBE为原料合成抗氧剂T501,通过对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的探索,得到了T501含量较高的烷化液(质量百分含量60%),比同类报高2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通过8 h加速氧化试验,定时取样,分析了氧化油的运动粘度、酸值和过氧化值,并与不同掺混比的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比柴油差,两者混合燃料的氧化安定性随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而逐渐变差.考察了4种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通过筛选确定了一种效果良好的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吸附剂净化汽轮机油中微量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汽轮机油中微量水分的净化合成了一种高分子吸附剂,实验研究了高分子吸附剂在水中与在含微量水的油中的吸水性能。研究了去除汽轮机油中微量水分的工艺等。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吸附剂可使汽轮机油中的水分降至0.03%以下。它不但净化效果好,成本低;而且不改变汽轮机油的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重质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采用活性白土和自制的脱酸吸附剂WK-Ⅱ,考察了重质润滑油基础油吸附脱酸后的脱酸效果和氧化安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对重质油650SN进行脱酸精制,活性白土用量需5%才能满足中和值要求,而WK-Ⅱ脱酸吸附剂仅需1.5%.中和值越小,其氧化安定性越好,当中和值为0.030mgKOH·g-1时,氧化安定性可达到180分钟.用WK-Ⅱ对重质基础油进行脱酸精制,平均每个百分点吸附剂可脱除基础油酸值0.04-0.05mgKOH·g-1,且中间基基础油比石蜡基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明显要好.  相似文献   

10.
王国栋  周国庆  杨海龙  张丽娜 《科技信息》2010,(17):J0077-J0077
汽轮机油亦称透平油,通常包括蒸汽轮机油、燃气轮机油,水力汽轮机油及抗氧汽轮机油等,主要用于汽轮机油和相联动机组的滑动轴承、减速齿轮、调速器和液压控制系统的润滑。汽轮机油质是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油质乳化会造成油系统腐蚀.机组部件发生锈蚀。同时。汽轮机油也将失去润滑、散热和调速的作用,严重地影响了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以菜子油为基础油,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分别考察了硫系添加剂T321与T307以及磷系添加剂P120对菜子油的耐磨性和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菜子油中分别加入T321、P120和T307能够降低磨损、提高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和极压载荷·对钢球表面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含上述添加剂的菜子油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变化,生成了由菜子油三甘油酯和添加剂化学产物组成的边界润滑膜,从而改善抗磨性能并提高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硫、磷复合添加剂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含硫、磷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复合使用可产生增效作用,使菜籽油的极压抗磨性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还表明添加剂的量并非越高越好,否则WSD值增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12-羟基硬脂酸与碱液皂化生成稠化剂来稠化菜籽油与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复配物,制备一种机车轮缘用的菜籽油-DOP润滑脂.探讨其不同配比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在较佳配比的基础上研究添加剂的加入对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菜籽油与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的配比为6∶4时润滑脂性能较好,其滴点为148℃,锥入度为31.41mm.当石油磺酸钡作为防锈剂时,产品的防锈性能较好,达到2c级别.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647N,与外购产品相比,增大了50.11%.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对铝热轧用润滑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乳化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T702,SPAN80,油酸三乙醇胺皂,Tween80和NP-10这5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对铝热轧润滑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基础油中添加油性剂,可与表面活性剂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其乳化性能,降低乳液的表面张力,提高乳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油酸三乙醇胺皂与Tween80或NP-10复配能使乳化液分散更细、更均匀,进一步降低其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乳化剂的类型、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用量和复配技术对乳化液的粒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润滑油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以及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开发新型的、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代替矿物润滑油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为了合理开发出可生物降解润滑油,以菜籽油为基础油,选用了硫系(T321和T322)与磷系(T307)添加剂为基础添加剂,研究了它们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加入T322和T307相比,在菜籽油中加入添加剂T321和T307的平均最大无卡咬负荷值,与磨斑直径为1.0mm的载荷Pd1.0分别平均提高7.35%和19.53%,钢球在载荷为392N时,30min长磨时间的磨斑直径平均降低5.07%,因此,在菜籽油中加入T321和T307的抗磨性能和极压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温反应釜与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添加有抗氧剂N-苯基-α-萘胺(T531)的聚α-烯烃(PAO)航空润滑基础油高温衰变,考察该润滑油的热安定性能.结果显示:低于200℃时,T531具有优良的抗氧化作用,能够较好地延缓基础油的高温衰变,但温度超过270℃后,T531的抗氧化性能降低,无法有效保护基础油.300℃高温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到63种化合物,包括36种烷烃类化合物、25种烯烃类化合物、1种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剂T531,短链烷烃和烯烃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835%和2.32%,是200℃高温时的20多倍,直接导致润滑油黏度的降低.在200℃高温反应油样中的T531相对含量仅为0.734%,远低于170℃和300℃反应后的2.019%和1.587%.可见,T531在200℃环境中消耗剧烈,对润滑基础油分子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具有酸性功能的离子液体[Hnmp]HSO4,并用其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该离子液体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在醇油比为8∶1、反应温度(100±2)℃、反应时间5h和[Hnmp]HSO4的用量为菜籽油质量的8%时,生物柴油收率可达85.4%.并且该离子液体有较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4次后仍有较高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低粘度润滑剂和自来水为基本原料,添加防锈剂、极压剂、消泡剂等表面活性剂,研制了一种水基合成切削液.研制出的水基合成切削液稀释后适用于黑色等多种金属的切削、研磨等.具有良好的防锈、防腐、抗硬水稳定性能,且无毒无味、对皮肤无刺激.经试验及生产使用后,证明这种多功能切削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经前处理后得到的脱色油,分别在玻璃蒸馏瓶和不锈钢制设备中进行实验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贵州省产的二级菜籽油能制得满足外销标准的色拉油。试验还证明,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水蒸汽精炼设备的结构基本合理,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