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立地条件对拟赤杨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立地条件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与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差异干缩和除冲击韧性以外的其它力学强度指标均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冲击韧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增大,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的波动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立地级对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差异干缩和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影响极显著或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林杨树木材小×钻4707#杨的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壁厚等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径向上,木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的变异都是自髓心向外开始逐年增大,此后再逐渐减小或保持平稳;而纤维壁厚变化幅度不大.纤维形态各指标的径向变异均要大于轴向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杨树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之一,如何在适地适无性系的基础上提高无节良材的出材率,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不同修枝方法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光合叶面积和主干饱满度的影响,旨在为杨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两种密度的无性系I-69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修枝处理方法,通过测量胸径、树高、枝下高、主干不同高度的直径、光合叶面积,分析不同处理对杨树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枝下高、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叶面积指数、不同高度主干分段饱满度变化的影响,再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处理的修枝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密度的I-69杨林分对4种修枝方法的响应存在差异:修枝处理1(T1)和处理2(T2)有利于株行距为3 m×6 m林分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而对株行距为6 m×6 m的I-69杨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与对照(T4)相比,修枝显著提高了林木枝下高,并降低杨树单株叶面积和林分叶面积指数;修枝对I-69杨主干不同高度区分段饱满度影响不显著,但修枝处理2有利于提高两种密度林分主干的饱满度。【结论】综合评价分析得出,采用处理2的修枝方法[第1年4月上旬不修枝,第2年3月下旬修除冠层Ⅰ的枝条(枝龄4 a),第3年3月下旬修除冠层Ⅱ的枝条(枝龄4 a)]对I-69杨人工林的效果最好,更有利于培育通直、饱满、无节的优质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4.
采用北抗杨(P.del.cl.Beikang-1)为母本、创新杨(P.del.cl.Xinshiji)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按照杂交育种程序和常规试验方法,经过3年的苗期生长量、抗虫性及材性选择,选育出抗虫性良好的北创杨2号和材性优良的北创杨8号.其中,北创杨2号与父母本相比,美国白蛾虫害率分别降低了39.9%和10.1%,虫害指数分别降低了54.6%和47.5%.北创杨8号的木材纤维长度与父母本相比分别增加了15.1%和25.7%,木材纤维长宽比分别增加30.5%和39.1%,壁腔比分别降低了10.3%和8.4%.北创杨系列的选育不仅为我国北方型杨树家族增添了抗虫及纸浆用材新品种,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杨木的强度和耐光色牢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木材增强-染色联合改性,提高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和装饰性能,为人工林速生软质木材的高效增值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水溶性低分子质量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与酸性大红G复配得到复合染色剂,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对杨木进行增强-染色一体化改性,测试改性材颜色、强度、氙光老化等性能,并利用SEM分析其微观性状。【结果】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Δa*、Δb*、ΔC*、ΔL*与ΔE*等色差指标与水染材基本一致; 复合染色材表面与内部颜色差异小于水染材。与未处理材相比,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密度、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8.2%、6.28%、20.67%和48.87%,与树脂增强改性材相当。SEM分析结果表明,MUF改性材和复合改性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被改性剂填充; 与水染材相比,复合改性材中的染料颗粒分布更均匀。耐光色率度测试结果表明水染材颜色在10 h内变化最快,50 h开始趋于平缓; 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在光照50~75 h颜色变化加快,75 h后趋于稳定,其耐光色牢度比水染材提高了28.3%。【结论】染料的添加对树脂MUF的增强改性作用无明显影响,染料的加入也不影响水溶性低分子质量MUF树脂的高渗透性,树脂填充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使得两种改性材的密度和力学强度均大大提高,树脂对染料的包覆和固结使得复合染色材的耐水色牢度明显提高,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比水染材具有更好的耐光色牢度。将木材功能性改良与染色相结合的杨木增强-染色一体化改性技术,能显著改善速生杨木材料的物理力学和装饰性能。  相似文献   

6.
黑杨派新无性系木材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正>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在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测验群体中均具有广阔的遗传基础,并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表明选育一个密度大、纤维长、微纤丝排列紧密的优质材性基因型是可能的。木材性状株内变异模式揭示了树干利用率。基本密度水平变化呈“马鞍型”,是较理想的类型,纤维长度随年轮逐渐增大,平均纤维长度达到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中级长度标准;微纤丝角从髓心到树皮是逐渐减小的。三个性状在垂直方向的变异对树干纵向利用率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杨树的天然杂交和人工控制杂交,经过多年多点苗期试验和无性系对比试验,综合评价了筛选出的鲁林1号、2号和3号3个适宜制浆造纸的杨树优良新品种,它们具有生长量大、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材质好等特点,适宜制浆造纸和制作胶合板用材。其中:鲁林1号杨为雌株,是从美洲黑杨228-379(Populus deltoides‘228-379’)优树上采集天然杂交种子选育而成,在莒县和长清区试验点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I-107(P.×euramericana‘Neva’)26.5%和14.5%。该品种树干圆满、侧枝细小、出材率高、木材制作胶合板性能优良,特别适合培育大径级胶合板用材,也可培育纸浆材。鲁林2号和3号都是通过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杂交培育而成,鲁林2号杨为雌株,母本为欧美杨I-72(P.×euramericana‘San martino’)、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P.deltoides‘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P.del-toides‘Lux’)24.7%~59.0%,特别适宜培育纸浆材;鲁林3号杨为雄株,母本为美洲黑杨I-69,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25.1%~62.5%,适宜培育胶合板材,也可以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描述了黑杨派和青杨派的17种杨树叶片的解剖构造,它们分属两种类型:等面叶和异面叶。属等面叶的是黑杨派的5个无性系:Ⅰ-69、Ⅰ-63、872、888、890;属异面叶的是青杨派的二个种:小叶杨和辽杨以及黑杨派的加农杨。杂交子代Ⅰ-69×加农杨、山海关杨×Ⅰ-63、Ⅰ-214×Ⅰ-63、Ⅰ-72×Ⅰ-63和Ⅰ-72趋向于等面叶型;杂交子代Ⅰ-69×小叶杨、Ⅰ69×辽杨、Ⅰ-214和山海关杨趋向于异面叶型。文中分析了杂交子代的遗传性状,讨论了叶片结构和环境因子及遗传因子的关系,试图为选育优良无性系提供解剖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金属离子诱导剂用量及干燥温度对实木复合地板柞木表板色空间分布和光泽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诱导剂用量增加和干燥温度提高,柞木表板明度色品指数、红绿轴色品指数、总色差、光泽度均升高.获得偏红色柞木表板的诱导剂用量为0~0.015 0 g/cm~2,干燥温度低于50℃;获得偏绿色柞木表板的诱导剂用量应大于0.015 0 g/cm~2,干燥温度高于55℃.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10年生I 69杨无性系(PopulusdeltoidesBartr.cv."Lux")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林分总的碳储量为(136.2±15.9)(平均值±标准差)t/hm2,其中林木、林下植物、A0层以及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74.1±8.3),(0.3±0.1),(1.9±0.2)和(59.9±14.2)t/hm2。10年生时林木碳的净生产力为(11.1±1.7)t/(hm2·a),凋落物归还量为(2.3±0.3)t/(hm2·a),土壤CO2释放量为(5.5±0.2)t/(hm2·a)。可见,I 69杨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碳储量,发展杨树等速生丰产林能对大气碳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两个杨树无性系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两个杨树无性系(I-69杨和I-72杨)各生物组分中大量元素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大量元素在其各生物组分中的含量相近,变化规律相似;两个杨树无性系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均以叶中元素含量的年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82.6%、82.2%、84.7%、85.7%和88.7%;当年生小枝与2年生小枝积累大量元素的规律相似;各生物组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存在养分的“稀释效应”;氮、磷、钾的平均含量以叶中最大,钙、镁以当年生木质部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杨树人工林的营养管理和地力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以年遗传增益(△G_t)和期望遗传增益(G_t)为评定尺度,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佳选择年龄(x_(max)),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早期选择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Ⅰ-69杨×小叶杨F_1无性系的早期选择年龄可早至定植后2年 (包括定植年龄),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在定植后3年(不包括定植年龄)。在这些年龄对无性系进行的选择能够代表轮伐年龄的选择,并且选择的遗传增益将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黑杨派新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Ⅵ.苗期年生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异模式,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用Logistic曲线模拟各无性系的年生长特点,估测它们日生长速率最大的点和速生期天数。根据速生期对早中后三个时期的覆盖程度,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型式作了分析。以正交多项式逼近无性系增长曲线,对组成增长曲线的系数β_0,β_1,β_2检验结果表明:苗高增长曲线的差异在整体及阶段上均是显著的;地径增长曲线仅在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290块I-6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以密度效应模型为基础,以林分胶合板材产量最大为目标,导出了最佳造林密度模型。通过对模型拟合,采用最佳造林密度模型求得I-69杨胶合板用材林造林密度为小于286株/hm2。立地指数小于等于16m的立地不宜用于营造胶合板用材林。要实现胶合板材培育的基本目标D>26.8cm,林分优势高必须大于28.9m。以选择立地指数大于等于20m的立地为佳。在立地指数18、20、22m条件下,满足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培育目标的最短轮伐期分别为11、10、9a;最大造林密度为257、240、236株/hm2。  相似文献   

15.
黑杨派几个新无性系造林立地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72年从意大利引入江苏省的黑杨派无性系Ⅰ—63、Ⅰ—69、Ⅰ—72、Ⅰ—45、Ⅰ—214和加龙生长迅速,特别是Ⅰ—63、Ⅰ—69和Ⅰ—72速生性状最为突出,这充分证明这些无性系适合于我省栽培。但由于这些无性系的地理起源不一致,引种到全国有关各地后,在生长上表现很不一致,为了发挥每一无性系的生产潜力,应根据适地适品种的原则,合理选择其适生的气候范围。杨树生长十分迅速,要求较好的立地条件,由于各地区影响立地条件的土壤因子各不相同,所以在选择杨树造林的立地条件时,应根据各地影响立地条件的主导因子来确定适宜栽培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Ⅰ、苗期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正>从I-69杨 ×小叶杨派间杂交 F_1中和从I-69杨×欧洲黑杨种间杂交 F_1中分别 初选出 19个和11个无性系。前者h~2_h= 86.0211%,h~2_d= 85. 1068%,h~2_v= 76.4196%; GCV_h= 15.8371%, GCV_d=17.5931%,GCV_v= 41.7448%。后者h~2_h= 86.6561%, h~2_d=96.6488%, h~2_v=88.0213%; GCV_h=17.0832%,GCV_d=18.8078%, GCV_v=42.9045%。说明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能的。 苗高、地径和材积三个性状之间的遗传、表型和环境相关系数都是极显著的,表明三个性状中任何一个性状均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性状。在前述初选的19个和11个无性系中又分别选择了5个和6个无性系,并估算了它们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7.
十六种速生树材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制浆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本文报导了对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Ⅰ-69杨(Populus deltoidesCV.’Lux’.)、Ⅰ-72杨(P.x euramericana cv.’San Martino’)等速生材的化学组分,纤维形态以及制浆性能所作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除常规分析外,还使用UV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酸溶木素”,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了综纤维素的糖基组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了Ⅰ-69杨、Ⅰ-72杨中的应拉木(tension wood)。此外,还采用烧碱一蒽醌法和硫酸盐法对制浆性能做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水杉、Ⅰ-69杨、Ⅰ-72杨是宜于制浆的优良的速生树种,可以考虑在造纸工业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江苏北部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特征及其与杨树生长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林场的35杨(Populus deltoides ‘I-35’)林地、农耕地以及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盐分状况,并对杨树胸径、树高和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同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农耕地土壤含盐量(质量分数)普遍低于0.1%;杨树林地土壤含盐量多数低于0.2%;未开垦的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明显较高;含盐量较高的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pH普遍为8~9,平均为8.23,属于碱性土壤;土壤含盐量、电导率和pH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之间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pH之间、土壤电导率与pH之间均是指数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土壤含盐量与杨树的成活率、胸径、树高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方程或乘幂方程拟合。【结论】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及其盐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含盐量对杨树的生长和成活率影响较大,当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明显较低;当土壤含盐量低于0.2%时,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成活率均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19.
<正>Populus delioides Bartr.ev.‘Lux’(ex.I-69/55),和P. ×euramericana(Dode) Guinier ev.‘San Martino’.(ex.I-72/58)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不具有草本双子叶植物中的A型和B型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但小脉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的某些结构-复合胞间连丝和壁旁体(paramural body)的形态是随叶片发育而变化,表明它们的发生与局部频繁的运输有联系。小脉筛管分子的分化是通过 P-蛋白体(P-protein body)的形成和液泡系的溶酶体作用,并伴之以高尔基体的分泌作用。I-69和I-72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的超微结构有区别,似与生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黑杨派五个现代无性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杨派在杨树栽培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中纬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它对促进木材生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意大利杨树造林总面积约40万公顷,仅占全国农林用地面积的3%,而每年能生产木材400万立方米,占工业用材的三分之一。1972年我国从意大利卡萨尔杨树研究所引入黑杨派五个现代无性系,七年来的试验表明,这些无性系具有生长期长,生长快,抗性强,材质好等优良性状,目前已在江苏的淮阴、徐州等地区重点推广。现将部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