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论传播的无标度特性及其衰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舆论传播者通过特定话题的引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络.本文通过对我国某网络论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该网络的度分布为幂律分布,有明显的无标度特征.除增长和优先连接外,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的演化还包括兴趣衰减、初始吸引度和边的添加等事件,据此建立了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度衰减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的统计特性与实际数据吻合,对网络舆论传播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的传播机理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差异。文章在分析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现有法律和技术的前提下构建网络舆论和突发舆论事件管理体系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传播在当前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舆论在虚拟网络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延伸作用到现实社会的改变。公众监督直接体现在网络言论表达之上,网络成为了社会各阶层对话的平台,正在挑战传统意义上的主流舆论。但在目前我国网络环境“谣言满天飞”的情况下,维护网络良好秩序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必然对我国公众舆论和现实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舆论传播的规范有一个“度”的界限,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路程,就要把握好公众舆论规范度的“窄”与“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使各级地方政府遭遇了一种全新的危机模式即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当前,地方政府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中存在诸如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行动反应迟缓等处置失当的问题,折射出其危机意识的缺乏、应对机制的不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受制约和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等。要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地方政府必须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拓展信息传递渠道,做好网络舆论的监测预警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使各级地方政府遭遇了一种全新的危机模式即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当前,地方政府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中存在诸如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行动反应迟缓等处置失当的问题,折射出其危机意识的缺乏、应对机制的不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受制约和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等。要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地方政府必须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拓展信息传递渠道,做好网络舆论的监测预警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物理学的三大理论,提出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网络舆论传播集中度、基于社会行为熵理论的网络舆论传播组织度、基于社会激波理论的网络舆论传播临界度,并试图将三度法结合起来,运用仿真、复杂网络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将网络舆论传播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应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由网络舆论环境、舆论主体和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现在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主体构成单一,稳定性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引发网络舆论事件,影响现实社会的安定团结。善治网络生态系统,除了技术监督、政府引导、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之外,还必须重视舆论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盈  薛蕊萍  蒋雯洁  黄巾津  范靖 《科技信息》2010,(10):I0035-I0036
在"艾滋女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中,可以从该事件不同阶段发现网民对在谣言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态度变化,从中可以反映网络舆论变化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近期发生的典型网络舆情为蓝本,结合网络传播环境、网络舆情特点及传播规律,探析新闻通稿在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表现出及时回应,权威性强;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持续跟进,连续性强等三个方面的特点,以及引导舆论,净化环境;化危为机,保持稳定;提升能力,维护公信等三方面的显著作用.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通稿在网络舆情处置中的作用,有效引导舆论,促进网络舆情事件的妥善解决,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正式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的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于是一种全新的舆论类型--网络舆论应运而生,这种新类型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态,而且还迅速显现出其强势,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空间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社会舆论。由于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复杂性系统,使得网络舆论传播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性。通过对元胞自动机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社会的网络舆论传播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舆论传播模型,并模拟分析了人员密度、大众媒介导向、人员移动这几个特定的因素,对网络舆论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在人人皆可自媒体的时代,突发公共事件在传播机制上发生着变化,如何有效控制网络舆论发酵、防止舆情传播、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引发出的舆论中,主流媒体在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舆情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新媒体传播因去中心化、跨区域性的特征,呈现平台管理和审查力度不足、舆论引导偏离、信息资源过剩等方面的不足。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来源虚假、舆论矛头不断转向、舆情多次反转等异常情况,需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传播新闻的真实性、加强政府与新媒体的协同引导作用三个方面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3.
如果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网络舆情就能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发现苗头的“警报器”、扩大期消除矛盾的“润滑剂”与消弭期改进政府工作的“意见箱”;反之,其充当群体性事件酝酿期引发事件的“导火索”、扩大期助长事态蔓延的“助燃剂”与消弭期激发原有矛盾的“发酵池”.我国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健全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强网络舆情正确引导,发挥网络舆情在群体事件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无标度BA(Barabási-Albert)网络上设计个体的局部相互作用规则,讨论对立舆论在BA网络中的传播规律.将对立舆论传播过程分为自由传播和竞争传播两个阶段,并设置自由传播阈值m1和竞争传播阈值m2,传播深度h.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1,m2值的变化及传播深度h的变化,对立舆论在网络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情况,从而导致舆论传播的最终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高校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生成环境、形成过程、萌发动力,认为新的办学生态和舆论生态使新媒体成为高校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起点,提出网络爆料、网络围观、话题链接的动力分别在于涉事方的利益诉求、社会情绪的出口、广大民众的民生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高校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晓辉 《科技资讯》2014,(26):246-246
舆情在社会舆论发展逐步趋向公平、公众、公开的环境情况下,实际上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过程,舆情事件通过使用相应的逆向途径来船体某些信息,达到了减小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由于特定来源发出、通过特定途径传递而对信息产生的影响。重大突发事件突然爆发,不确定性高,涉及面广,轰动性强,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热点。网络是目前最直接、最快速的信息载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解决产生着重要影响。网络媒体传播、报道重大突发事件,一段不起眼的网络视频,一篇表示质疑的文章,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都足以掀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造成严重的企业危机。  相似文献   

17.
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事故发生的经常性、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性和影响范围的局部性等特点。在信息社会,出现事故灾难时,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可以构建政府主导、网络媒体推动、网民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引导模式,在事故灾难的网络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11,(11):63-63
[七成] 七成涉事党政部门能回应网络监督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10月20日发布的2011年网络舆情第三季报显示,在与党政部门或官员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中,72.3%的涉事主体选择了回应质疑。这显示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愿意在网民监督下改进工作。但是,仍有近三成的涉事部门、官员保持沉默,不回应、不处置。在当事方回应的负面话题中,近五成涉事主体选择在“黄金24小时”回应舆论质疑,体现出相关主体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和应急效率。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新兴网络媒体的兴起,加速了信息流动,丰富了公众表达,但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情绪化等问题。在新的舆论格局下,政府与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定位、如何作为,作为空间又在哪里,是当前我们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2011年网络代表性事件为基础,通过对事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的深度解析.尝试提出有效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欢 《科技信息》2007,(31):26-26,109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很多重大事件的讨论中来,进而形成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但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大量的网络舆论也充斥着非理性的声音,使人们失去对事件的正确的判断,因此,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引导,保证其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