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翻译重在译意,译意即是对原作意义的解读与凸显。作品通过翻译而产生新意。原文的意义是非终极的,译者通过解读原文获得意义,继而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义变异。对于译文读者来说,照耀在文本上的不仅有来自原语的思想和精神意趣,更有来自译者和译语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语义翻译与语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译意。这“意”既包括语义意义也包括语用意义。本文认为,把再现原语的语义意义的语义翻译和传达原文语用意义的语用翻译两大翻译策略结合起来,能使译文更好达到翻译里的意似,神似的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浅谈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语际间的信息传递。在翻译的语际转换中,要做到真正透彻地理解原文,单纯地了解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原语的文化及构成该文化的各种背景知识。本文重点讨论了英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认为关注原文的文化背景是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和内涵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历史的相异必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容易产生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并增加理解障碍和翻译困难。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直译、音译或加注释相结合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对原文的文化及比喻进行对等处理;借词;意译时注意原语和译文在内涵和文化方面是否对等;意音兼译,生动再现原语的文化色彩;创造性地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5.
彭睿 《科技信息》2013,(23):133-133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导语的翻译方法。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方法,力争把原新闻导语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如何保留原新闻导语的语言与文化形式和内容,使译文最大程度的忠实于新闻导语原文,给译语读者以原汁原味的欣赏,如何有效的维护原语的美感功能,使译文和原文对读者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这些是很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翻译就是转达原语信息,其目的是信息交流,其服务对象是译语读者.在美学作用占次要地位的语用性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意义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意义是多层次的、复杂的.本文从语境、语篇和文化因素这几方面论述了有关意义的问题,然后讨论了阐释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认为阐释就是翻译.译者只有正确阐释原文的意义,才能把它正确地转达给读者,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译者是沟通原文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桥梁,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丽娟  崔瑾英 《科技信息》2009,(31):J0152-J0152
0.引言翻译对等的概念在翻译理论和现代翻译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但是,在翻译家们尝试给翻译对等一个充分、综合定义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截然相反的论点。为区分形式对等(原语和目标学语形式上最近的搭配)和功能对等(译文读者应能像原文读者理解原文那样,对译文做出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旅游翻译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诱导行动。提出译者可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对原文进行动态取舍,并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认为介绍原语文化、社会风情的旅游资料多采用直接翻译的阐释法为好。  相似文献   

9.
赵玉闪  王淼 《科技信息》2013,(14):190-191
本文运用巴塞罗情景理论及情景模型对诗歌语篇的翻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译过程中从语篇中快速读出其中的文本信息,同时要获得原作者的认知环境,才能真正的再现原语语篇的情景模型。译者在语境中理解原文方可再现原文的风采,译出最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商务信函是国际贸易活动中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帮助贸易双方相互了解,传递信息,以及最终达成交易。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主张在翻译时不苛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不仅做到文字意义对等,还要实现文体对等,准确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在商务信函翻译中只有深刻了解商务英语的含义及特点,才能力求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1.
朱丹平 《科技信息》2009,(31):I0188-I0189
中译英时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体味原文的写作风格,挖掘原文的隐含意义,尽量避免欠额翻译。为了缩小中英文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歧,并使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地等值,针对文本隐含意义,应灵活的运用变动、补偿,去繁除冗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摩托”与“马达”作为同一个英文单词的不同音译形式,在长期的使用中经过了由混同到分化的过程,它们具体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现有的工具书对二者的释义极不准确,主要的问题是以偏概全,因而不能反映二词的真实意义和用法。与二词意思相近的还有另一个音译词“引擎”,三者之间也是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姚刊三韵本《类篇》讹舛较多,曾有文对其进行过校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今仍以石部为例,利用现存字书、韵书等相关文献进行校订,例举“ 、 、 、 ”四字注音之误和“ 、 、 ”三字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14.
针对科技英语翻译中,由于有时会出现语言歧义而导致模糊语义的出现的问题,提出要采取引申词义、正确判断句法结构、仔细分析万能动词含义、合理把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准确分析语篇等方法,化虚为实,将原文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缪肖强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95-1799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近几年考试的改革力度加大,翻译题型的改进和难度的加大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要对翻译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本文以2013年12月大学英语6级考试翻译新题型为突破口,分析和探究了考生考试过程中在词、句、篇章等层面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措施,希望藉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今通行之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奉命校订,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其中变化自然难免,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利用字书、韵书等文献对《说文解字》水部进行校订,可以解决它在释义和注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浩"的释义"浇"应是"饶"的讹字,"沼"的释义"池水"之"水"当是衍文,""、""释义中的"云雨"应是"雨云"之倒文,""的反切上字"子"是"于"字之形近而讹等。造成这些讹误的原因主要有形近而讹、衍文、倒文等。  相似文献   

17.
词汇意义主要由概念意义和一组附加意义构成,其中包括文化附加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附加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词典是对词汇意义的记录和描写,是英语学习者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编制的英汉学习词典在阐释文化附加意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还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空间,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阐释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静  路东平 《湖州师专学报》2011,(4):97-100,116
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越来越注意到了翻译主题的多元性,也更加强调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只有在主体间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才会彰显出来。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主体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翻译语境,并在翻译语境的结构特点的影响下,通过四个主要层面的填充和弥补,完成对"空白"和"未定点"的填充,从而成功完成对文学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叶海霞 《科技信息》2008,(9):163-163
本论文主要引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视界融合”的理论,展示文学翻译中译文的形成是译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在“效果历史”中实现的融合。揭示了文学文本意义的自律性和开放性,文学文本阐释的动态性和循环性,给文学翻译及其评判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译文和原文一样,是意义存在的方式,是一个提供交流和对话的不可能被穷尽的意义世界,译文是在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中重新再现了原文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中2488条比喻义的释义特点及所反映的词义性质.概括出了六种释义类型,反映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比喻义固定比喻义与语境比喻义.固定比喻义是指已经凝固为稳定词义成分的比喻义,已成为词典释义中的一部分.语境比喻义是指靠具体上下文来显示的比喻义,以例句的形式来体现.<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喻义的处理方法在词汇学与词典学有着独到的贡献再现了词义形成、稳定的过程;扩大了规范语文词典反映语言事实的范围,加强了语文词典的"引导"功能;丰富了词典的编纂技巧,完善了语文词典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