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新闻的互文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新闻互文类型有互文性、元文本性和副文本性。报纸新闻互文研究既是句子角度的静态研究,更是语篇角度的动态研究。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建构,这种建构就是互文,互文在语篇中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互文体现出作者对"不同的互文来源+不同的互文动词+不同的互文形式+不同的互文本"的选择。互文及其成分在新闻语篇中表现出不同的语篇作用,共同建构新闻语篇的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公正性,并建立作者的立场、态度。互文把文本(当下文本)引入无限的文本世界,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McCarthy&Caner“语言及语篇”的观点,强调在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性之一。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的重视,语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纳入到互文这一视角下进行。因此,进一步从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以及媒介互文性这三方面对高级英语语篇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检索或资源推荐系统当中,用户查询和返回结果之间的匹配程度反映了用户满意程度.体裁可以作为除内容以外的另一种方式来提高用户检索体验.本文给出信息空间中体裁的基本概念,使用向量来定义体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体裁互文性的内在定义,用距离度量体裁互文性.此外根据语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共现概率,建立体裁互文性的外在定义,研究体裁互文性两种定义下的度量,证明体裁互文性两种定义的统一和量化计算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词语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和开放的,意义的建构往往和文本中其它成分或其它文本联系在一起。词语的意义被放置在互文性编织成的意义网络之中。从词语的内涵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等角度探讨了互文性对词语意义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篇的普遍特征,体裁互文性指的是语篇内部融合不同体裁、语域或风格特征的现象。文章是依据体裁互文性理论对中美法庭判决书中存在的体裁互文性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中美两国判决书语篇体裁特征,揭示中美法庭判决书中所蕴含的法官和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互文本,互文本的语言形式可以是词语、小句、句组和语篇,互文标记可以是互文小句、名词短语、词语、引号、引用标记。互文过程就是作者从"不同的互文来源+不同的互文动词+不同的互文形式+不同的互文本"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学术论文就形成了一个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互文网。互文揭示的学术论文的生成与创新是建立在参考文献这个他者的基础上的,参考文献对文本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补充、更正、延伸、发展、讨论、协商等。互文形式成分的选择过程形成了学术论文的语篇特征,同时建立了作者自己的立场。参考文献是个集合体,它们又把学术论文语篇引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文本世界。互文性是一种多元性理论,互文关系理论是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互文本,互文本的语言形式可以是词语、小句、句组和语篇,互文标记可以是互文小句、名词短语、词语、引号、引用标记.互文过程就是作者从“不同的互文来源+不同的互文动词+不同的互文形式+不同的互文本”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学术论文就形成了一个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互文网.互文揭示的学术论文的生成与创新是建立在参考文献这个他者的基础上的,参考文献对文本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补充、更正、延伸、发展、讨论、协商等.互文形式成分的选择过程形成了学术论文的语篇特征,同时建立了作者自己的立场.参考文献是个集合体,它们又把学术论文语篇引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文本世界.互文性是一种多元性理论,互文关系理论是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中的互文性是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五部马纳瓦卡小说中人物、情节和故事主题的分析得出互文性是文本的内在属性。在互文性视野下,劳伦斯的民族观和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与《创业史》的“互文”关系及其意义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鹿原>中的叙述隐约地暗示,其主人公白嘉轩与<创业史>中的姚士杰是基于同一个生活原型.这表明出现在不同语境中的两部经典作品存在着"互文"关系.这种"互文性"在故事之外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阐释空间.通过两组人物白嘉轩/姚士杰和小娥/素芳的对比,可以阐释前者对后者有意"误读"所产生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新词的英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必需确当地处理好文本间的文化差异,才能追求译文的可读性与创新性.从互文性角度分析汉语新词英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提出研究新词英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反思摹仿论的时候,人们趣来越多谈及审美虚构。但“现实”也是一种虚构,一种文本。这样,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就主要不是摹仿而是文本间性,本文主要从文本间性分析审美虚构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中不同译者的策略选择。互文性因素对译者所用策略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前人成功策略的学习与吸收;二是出于“影响的焦虑”而对前人所用策略的逆反与创新。以Gone with the Wind的复译为例,对不同译本所用的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互文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文本理论强调文本的互文性存在和读者的自主参与。罗兰·巴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读文本和可写文本的概念。可读文本被作者牢牢控制,意义固定,读者只能被动接受。而可写文本是动态开放的网络,读者获得了作者的地位,文本的意义无限多元。网络可视为一巨大的可写文本,网络新闻正逐渐可写文本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新闻动态生成性与碎片化;开放性与互文性;受众参与文本生产过程带来意义的多元不确定。这是受众权力的回归,它向新闻把关人的意识形态控制发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亚历克斯和莫里森立足于黑人寻根的共同母体和名字与自由的潜藏符谱,超越黑人饱受白人奴役的忧郁记忆,致力于不断地创新,分别创造出具有开创意义的《根》和世界名著《所罗门之歌》。这两个文本在共时层面上具有互文性,在互文性理论下,通过文本的鉴照,让读者对自由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同时凸显了莫里森在思想认识上的深邃性和广延性。  相似文献   

18.
自译介到国内之日起,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就被看作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但是,无论从文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史角度,这种看法都未免失之简单化。无论从"互文性"还是戏仿等手法来分析,该小说都是一部继承了英国讽刺小说传统的现代杰作。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对艺术发展趋向的技术性考察使我们获得了进一步探究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创造问题的契机。“灵韵”衰竭的过程就是去宗教化的过程,它显示出了古代性与现代性的对立。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对古代性和现代性问题的分析可置换为“原型”与“互文性”的问题来加以审视。“灵韵”就存在于原型与互文性之间,以本雅明的技术性视观的分析方式来看,这既是指艺术内部(自律)的,也是指艺术外部(他律)的,它是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有着明显的后现代特征的美国小说《时时刻刻》与现代主义小说名作《达洛卫夫人》之间有着互文关系。《时时刻刻》通过互文性传承了《达洛卫夫人》的风格和主题,然而,它还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表现在它对《达洛卫夫人》的主题的拓展、深化以及对后现代涵义的扩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