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互文性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理论在本质上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带来了许多启示:翻译教学应强调要让学生认清翻译互文性的意义,注重提高学生的母语和外语运用能力,扩展学生跨文化知识面,强调学生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引导学生利用互文优化翻译效果。研究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文本互涉"或"文本互指性"。受到俄国学者巴赫金的启发,朱莉娅·克力斯蒂娃在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术语。她认为,每个文本的外形都是用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任何一部作品里的符号都与未在作品中出现的其他符号相关联,任何文本都与别的文本相交织,每一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折射,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它们互相参照,彼此牵涉,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从而构成文本过去、现在、未来的庞大辐射体系和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许多学者如罗兰·巴特、德里达和哈提姆都对互文性理论进行了多层次的界定和分类。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互文性理论的提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中国古典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互文性,互文性理论的提出要求译者将文本置于整个民族的文化、文学传统中加以思考,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蕴和内涵。本文拟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李清照《声声慢》一词中"雁"这一意象的翻译,从而进一步证明将互文性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英译《围城》为例,结合互文性理论对书中的互文性现象进行解读,分析处理互文现象所采取的策略,探讨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的具体过程,表明了对互文性的深入研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诗学中的"互文性"理论既是一种强调文本影响研究的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注重文本背后的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中西方的比较诗学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文本通过互文性联系了起来,本文旨在具体考察翻译中互文性的传递效果,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这种互文联系也应该尽量予以延续。通过对《玉阶怨》的英文翻译和原文文本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由于中西语言,文化差别很大,互文传递只能是相对的。但可以预见,文化的不断交融势必会减少这种遗憾。  相似文献   

6.
互文见义与古诗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科技信息》2007,(9):95-96
“互文”在中国学术传统中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只是一个训诂术语、修辞方式术语,其最基本、最简单的含义就是:“互文见义”。中国文化界中的互文见义概念和西方学术界中的互文性理论有其各自的渊源和内涵,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本文试通过分析互文见义的渊源、主要含义、其与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异同点,来探讨有关互文性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自从1969年法国学者朱莉娅·克里斯特瓦提出"互文"这一概念以来,互文研究在文学批评、翻译等许多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尽管实用语篇诸如广告语篇中存在着普遍的互文现象,有关实用语篇方面的互文研究依然非常少。本文运用互文分析理论,对平面广告中的细节互文现象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互文性在平面广告中的表现形式,语篇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所谓互文性,是指文本是由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形成。在互文性基础上,热奈特提出了承文本性,即对源文本的扩写、改编及翻译。中文歌词与古诗词之间、英语歌词与圣经神话故事之间存在着互文性。中西方歌词分别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圣经》,实质上体现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必须让译文通过译语文化背景与译文读者的认知图式形成最大互文性,在此原则指导下,本文从宏观层面(语篇层面的体裁互文性)探讨了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价值.并将文学翻译中的体裁互文性的不同互文场在中英文化中进行比较,对语篇翻译调整进行探讨.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翻译中的互文现象,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契合.  相似文献   

10.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互文性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中,讨论并分析了中医药说明书中的互文现象,并就翻译中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文章认为互文性在翻译中起了切实的指导作用,也给医学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日常用品》和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互文性阅读,透视摆脱奴隶制的非裔美国年轻一代,在对立与错位的多元文化和伤痛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精神危机,解读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模糊性、矛盾性和混沌状态,探寻黑人身份认同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3.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互文文本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互文特征的文本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如何处理好源语信息和目的语信息之间的完整传递,尽量减少文化缺损是每个译者都面临的棘手问题。但是,具有良好双重文化修养的译者只要对互文性的概念与类别、互文文本中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译者的能力和任务等方面有详细的了解和体会,正确掌握互文翻译的处理方法,就能够克服互文文本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互文性理论强调文学历史中的文本存在着普遍的相互联系相互指涉关系。钱锺书的著作旁征博引,引合众多话语现象,具有强烈的互文性特征。在钱锺书的文学批评中,话语现象的聚合不是简单的罗列堆砌,它们通过不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组成形形色色的文本网链,达成不同的批评目的。对这些文本网链的描述与分析,从一个方面揭示出钱锺书的文学批评与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与结构主义、符号学、文学批评和批评语言学相结合.覆盖面十分广阔.Genette提出了跨文本性,互文性成为五种跨文本性的其中一个类型.本文从垂直互文性的角度,依据Genette的划分的五种琦文本性类型,分析新闻语篇的跨文本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后结构主义者所提出来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最先由克里丝蒂娃提出。基于网络的数码技术带来的一种开放的、活的文本--电子超文本更是使“互文性”理念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同时,这种“互文性”理念又深化了人们对于文本特性的认识,并启迪人们去探索新的文本空间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他将文本和作品区别开来,作者的权威地位被否定,读者参与到文本的"编织"过程中,从而肯定了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系统。巴特提出了文本具有互文性,为后来互文进入接受理论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芳 《科技信息》2009,(29):I0194-I0194,I0057
翻译难,古典诗歌的翻译更难。而难绝非不可译,本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奈达的翻译理论与诗歌翻译、互文性与诗歌翻译和“三美”原则与诗歌翻译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押沙龙,押沙龙!》标志着福克纳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转向,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互文性的写作策略之上。文章拟以文本结构、人物选择和神话模式的易位为切入点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以求对文学传统与文本独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