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CaCO3/聚丙烯的结晶熔融多峰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纳米CaCO3/PP和改性纳米CaCO3/PP的非等温和等温结晶的多熔融行为。结果表明纳米CaCO3明显提高PP的结晶温度,诱导PP形成β晶。反应性单体改性纳米CaCO3/PP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但对β晶熔融峰强影响不大。而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性单体改性的纳米CaCO3/PP,促进β晶的熔融峰强明显增强。PP出现双熔融峰与PP形成β晶或者在等温结晶时形成两种不同形态有关。结晶温度提高,双峰移向高温;纳米CaCO3/PP的高温熔融峰高比低温熔融峰的高,但改性纳米CaCO3/PP在较高结晶温度时,高温熔融峰高反而比低温熔融峰的低。延长等温结晶时间对熔融峰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用差动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一种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A)、山梨醇类成核剂(D)成核PP和纯PP的等温结晶行为和熔融特性。结果表明成核样品缩短PP的半结晶时间,成核型A比D更明显;纯PP样品的半结晶时间正比于结晶温度,而成核PP的半结晶时间与结晶温度的关系在结晶温度低时,依赖性较纯PP的小,而在高结晶温度,半结晶时间对结晶温度的依赖性比较PP的大。成核剂的加入使PP结晶完善性提高,且熔融峰发生改变,熔融峰高温区出现一肩峰;而纯PP在低温区有一很宽的肩峰。根据半结晶时间,2种成核剂的成核效果为A>D,与非等温结晶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苯硫醚(PPS)与尼龙6(N6)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 PPS 及其共混物的结晶形态。结果表明,共混物中 N6组分的存在对PPS 晶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PPS 及其共混物在等温结晶过程呈现双峰特征是与 PPS 分子链的端基结构密切相关。经等温结晶处理的试样,在熔融时相应的 PPS 也呈现双峰,其低温峰随结晶温度的提高而向高温方向移动。PPS 及其共混物膜在一定条件下结晶后,可形成典型的树枝晶形态。  相似文献   

4.
AA改性纳米CaCO3/聚丙烯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丙烯酸(AA)改性纳米CaCO3,PP复合材料,通过DSC研究改性纳米CaCO3,PP中PP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纳米CaCO3对PP有异相成核作用,加入纳米CaCO3可使PP结晶温度提高,对熔融峰温影响不大,但能诱导β-PP晶的形成,熔融曲线上出现双峰。随从用量增加,PP的结晶温度和β-PP熔融峰的强度都提高。DCP存在下,能进一步提高了AA改性纳米CaCO3/PP的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5.
聚芳醚酮(Poly(oxy—1,4—phenylene carbonyl—1,4—phenylene),简称 PEK)是一种含有苯环的耐高温聚合物。本文用 DSC 法研究了 PEK 的玻礅化转变和熔融行为。PEK 是一种半结晶的高聚物。骤冷的 PEK 再升温时,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玻璃化转变过程和冷结晶过程,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_g 为158.2℃,T_g 下的热容变化△C_p 为0.244J/g·K,平衡冷结晶温度 T°(?)为179.9℃,平衡熔融温度 T°m(H)为379.0℃,熔融热△H_m(H)为53.5J/g。骤冷 PEK 在不同温度(250~310℃)等温结晶15min 后,其 DSC 曲线上可以看到数个熔融峰。随结晶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主熔融峰温度 T_m(H)略有升高,温度较低的熔融峰温度 T_m(L)大约在结晶温度以上20℃;温度较高的熔融峰面积△H_m(H)不变,温度较低的熔融峰面积△H_m(L)增加,△C_p 下降,T_g 升高。将骤冷的 PEK 从略高于 T_g 的温度(159.0℃)以不同速率降温,再升温时,可以看到 PEK 玻璃化转变的滞后现象。随降温速度下降,滞后现象变得十分明显。滞后峰面积△H_h 与降温速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 X 光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LM)、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等方法,对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G—PET)嵌段共聚物的结晶和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 DSC 扫描过程中,PEG—PET 经历了多重熔融与结构再组合的过程.当PET 链段结晶时,PEG 链段被挤出 PET 折叠链的表面,并不生成共晶.在 PET 的折叠链的弯折处,由于 PEG 链段的内增塑作用.使折叠链内应力降低.堆砌紧密,得到了 PET 在同等条件下所不能得到的完整的晶面衍射.嵌段共聚物在200℃淬火2h,PEG 链段无法挤出球晶的表面,从而形成了混品.且球晶的光轴方向发生偏转.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原位界面改性Sb2O3/PP母粒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SbO3/PP、十溴联苯醚(DBDPO)/PP母料和丙烯酸(AA)改性Sb203/PP母料,用DSC研究了SbO33、DBDPO对PP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以及AA对Sb203/PP母料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SbO3对PP产生的异相成核作用比DBDPO的明显,使PP结晶和熔融温度提高更大,但DBDPO促进PP形成β晶。AA加入及其用量改变对SbO3/PP母粒中PP结晶与熔融行为影响不大,在DCP存在下AA改性母粒中PP结晶与熔融温度比无DCP的低。  相似文献   

8.
间规聚苯乙烯的等温熔体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AXD、FTIR和DSC方法研究了间规聚苯乙烯(S-PS)的等温熔体结晶行为。发现不同温度tc下结晶所得的s-PS均为α和β两晶型的混合物。高温下(tc>245℃)结晶有利于β晶型的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和间规度的提高有利于形成α晶型。随tc的升高,结晶样品的熔程变窄,晶体的完善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相容剂PP-g-MA或PP-g-GMA增容PP/回收PET(r-PET)(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DSC研究了相容剂含量、熔融温度与时间以及降温速率对共混物非等温结晶与熔融行为的影响。加入PP-g-MA或PP-g-GMA对PP结晶温度影响不明显或使其有所降低,与相容剂种类及其用量有关。PP-g-MA增容共混物中r-PET熔点比PP-g-GMA增容的低,表明相容剂PP-g-MA与共混物中r-PET的作用比PP-g-GMA的明显。熔融温度提高,共混物中PP结晶和熔点降低,r-PET熔融峰形和熔点取决于熔融温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wAXD,DSC和FTIR等方法研究了PET在升温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升温过程中,双轴拉伸薄膜只有100晶面衍射峰,等温结晶和自然冷却样品有110和100两个晶面衍射峰,而淬火样品无衍射峰.淬火后加热再自然冷却样品有010,110和100三个晶面衍射峰.在DSC曲线中淬火样品有冷结晶峰,而其它样品没有.红外光谱图中的500cm-1,1950cm-1和2960cm-1谱带波数的位移表明了冷结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与聚乳酸(PLLA)通过熔融挤出的方法共混,研究二者的相容性、形貌、结晶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BS与PLLA是完全不相容的.随着两组分相对质量舍量的变化,共混物的形貌由一种组分组成的连续相(PBS)、另一种组分为分散相的海岛状(PLLA)形态变为双连续相,再到另一种海岛状(PBS)的形态结构.这种形态结构影响了PBS的结晶与力学性能.当PBS质量含量较低时,由于不同PBS微区引起成核杂质的活性不同,PBS发生了分级结晶,形成更细的晶体,相应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但是PBS与PLLA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模量由PLLA的质量含量主导,与PLLA的质量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性.PBS与PLLA共混物的动态模量由于受两组分的结晶、玻璃化温度及结构的影响而呈现出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几种添加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从等温结晶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5种不同添加剂的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体系的结晶行为和对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盐比金属氢氧化物具有更明显的成核效果.较明显地加快了结晶速率,减小晶体尺寸和增加结构均匀性.在 DSC 曲线上,熔融结晶峰(T_(mc))和冷结晶峰(T_(cc))的差值比未改性的 PET 增加了14℃,扩大了结晶温度范围,有利于改进现有 PET 薄膜的加工性,这已为东方绝缘材料厂的中试所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以滴熔点为113、104、92、83、78和73℃的6种窄馏分费托蜡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应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理论预测,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不同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相似,并且结晶过程依赖于冷却速率;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Avrami指数n平均值在1~2之间,说明结晶过程为二次成核,成核后生长形成棒状或纤维状晶体;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越小或冷却速率越快,越容易发生结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蒙脱土(PP/PP-MA/MMT)纳米复合材料,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脱土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加入能够明显促进聚丙烯的结晶,提高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及结晶速率,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熔融挤出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氢氧化镁(PBS/Mg(OH)2)生物可降解阻燃复合材料,并对其熔体流动性、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结晶与熔融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加入Mg(OH)2降低了PBS的熔体流动速率,延缓PBS在燃烧过程中的分解,有效提高PBS的极限氧指数和抗滴落性能. Mg(OH)2对PBS结晶具有的异相成核作用,显著提高PBS的结晶温度并改变PBS的熔融行为. 当Mg(OH)2质量分数低于40%时,Mg(OH)2提高PBS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但降低PBS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当Mg(OH)2质量分数大于50%时,由于PBS和Mg(OH)2的相容性较差,PBS/ Mg(OH)2复合材料在拉伸和弯曲过程中均呈现出脆性断裂现象,导致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负载型β-成核剂成核PP分别与PS、AS、ABS共混制备了β-PP共混物。用DSC和WAXD研究了苯乙烯系聚合物对β-成核PP中的β-成核作用的影响和β-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熔融特性和β-晶含量。观察到随着苯乙烯系聚合物用量增加,β-成核PP的结晶温度稍有降低,尤其ABS。苯乙烯系聚合物加入不影响β-成核PP的熔融特性,呈现三个熔融峰。β-成核PP共混物的β-晶含量随着苯乙烯系聚合物用量增加而降低,但可得到β-晶含量高于80%以上β-PP共混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凹凸棒(Attapulgite,AT)含量的聚乳酸(PLA)/A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DSC研究了AT对PLA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少量AT(≤3%)的加入使得PLA的冷结晶温度升高、高温熔融峰焓值下降,表明少量AT对PLA的结晶有抑制作用.当AT含量增加时(≥8%),PLA的冷结晶温度逐渐降低、高温熔融峰焓值逐渐增加,表明AT具有促进PLA结晶的能力.材料中,AT含量对PLA结晶能力有极大的影响.在379K进行等温结晶时,PLA的半结晶时间(t_(1/2))为4.47min;添加1%AT时,t_(1/2)增至5.63 min;而当添加8%AT时,t_(1/2)降低至3.98 min.同时,AT的加入使得PLA的结晶活化能E明显降低.在368~398K范围内,对PLA/AT纳米复合材料的熔体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Avrami指数n为2.34~2.42,表明PLA主要以球晶形式生长.  相似文献   

18.
PET/PEN扩链反应共混的研究——结晶与熔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ET/PEN扩链反应性共混物体系的热性能,对共混比例、温度和时间对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进一步考察了序列结构变化和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PET/PEN都呈现出一个玻璃化温度,即PET、PEN在无定形态是相混溶的;冷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与共混比例、共混时间、温度等因素密切有关。PET/PEN50/50即使共混短时间,亦不结晶。其他比例共混物随共混时间的增加,冷结晶温度升高,熔点下降,与序列长度变化有关,当序列长度小于7时,冷结晶峰消失。当酯交换大于30%时熔融峰消失。  相似文献   

19.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并对PBS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0,选择氯化亚锡(SnCl2)和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酯化温度在170℃,缩聚温度在230℃时,产物的特性黏度较高,副反应较少.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产物为预期的PBS.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力学性能分析可得,随着聚酯特性黏度的增大,其熔融焓、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都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增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DSC研究了微晶态与熔融态的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基尼龙(PA PACM12)的结晶及熔融行为.在425~441 K等温结晶1 h,微晶态的PA PACM12低温熔融峰的峰值温度(T1m)从447.2 K逐渐升高到466.1 K,高温熔融峰的峰值温度(T2m)不变.在441 K等温结晶1~144 h,T1m从457.3 K逐渐增加到514.7 K,T2m不变.在473~489 K熔体等温结晶1 h后,PA PACM12的T1m从493.6 K升高到508.9 K,T2m从522.1 K升至526.6 K;在468 K等温结晶1~144 h后,T1m从490.3 K升高至515.6 K,T2m不变.WAXD结果表明微晶态的PA PACM12为α晶型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