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对虾和罗氏沼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研究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其生产养殖结果表明:第一次在廉江龙营围虾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了27天以后开始爆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患病的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病症相同,其甲壳特别是头胸壳具有白色斑点。养殖的罗氏沼虾没有出现病症。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能引起南美白对虾90%左右的死亡率,引起罗氏沼虾大约50%的死亡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三种对虾感染的病毒都是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三大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离水时间长,便于起捕运输和销售等优点。种苗不但可供海水养殖,而且淡水中养殖效果也很好,是比较理想的养殖新品种。开展南美白对虾育苗和食用虾养殖,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但南美白对虾亲虾以往只能从美国引进,价格昂贵(950-1000元/尾);受精卵或虾苗从台湾引进,苗价高昂(500-800元/尾),严重制约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人工培育南美白对虾亲虾既可以打破海外渔商的垄断,节约外汇,降低成本,发展生产,又可以防止海外虾病毒进入。1999年该项目获市科技局批准列项,并荣获深圳市2001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 本项研究掌握了大批量人工培育南美白对虾的生态条件,首创设计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热带大型对虾,也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阐述了膜覆盖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生态池塘的使用管理以及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宁波市发展很快,但由于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以及不当的病害防治技术,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已对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对近几年宁波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发病原因,并结合宁波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实际状况,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施用某些抗生素类药物后,药物在虾体内代谢时间长短进行论述,对下药后多长时间其在虾体内代谢至安全水平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冯修德 《科技资讯》2014,12(18):210-210
南美白对虾作为水产养殖业的标志性产业,在各个水产养殖区域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然而,现今的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存在着施放禁用药物、可用药物使用过量和成虾体内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等问题,这些都威胁着消费者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在养殖过程实现无公害养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南美白对虾的无公害养殖技术做出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种疑似IMNV对虾病毒感染新病害,已严重影响汕头市高密度对虾精养殖(高位池)生产。2005年,汕头市晚造虾生产首先发现不明新病症(肌肉白浊及“死底”),怀疑是一种新病害。2006年起,该病害影响了包括广澳高位虾池、莲塘大顺公司淡化精养场等养殖的南美白对虾;2007年,更使濠江区等5个高位虾场,以及饶平海山、拓林2个高位虾场生产损失严重,晚造虾全部失收。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南美白对虾苗在高寒地区淡水养殖的可行性,2004~2005年在石河子大学教学实验农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试验,初步总结出在新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淡化技术、模式放养技术、饲养管理和防治病害技术,并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黄德生 《广东科技》2012,21(11):177+183-177,183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淡水虾较佳的替代品。但是,它的淡化及养成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条件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病害、死亡等,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及养成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其在淡水池中的大量生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低盐度地下卤水对南美白对虾仔虾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东营地区低盐度地下卤水对南美白对虾仔虾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仔虾的存活率与地下卤水中的Na /K 比值有关,当地下卤水的Na /K 比值过高时添加适量的K 可显著提高仔虾的存活率;南美白对虾仔虾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范围很广,盐度从30突变到5对仔虾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当盐度由30突变到0时,仔虾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w=20%的葡萄糖、小麦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蔗糖、糊精,饲养初始质量为(0.78±0.01)g的南美白对虾,经过56 d的生长试验,观察不同糖源对于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成活率、机体营养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对不同糖源的利用表现出差异性,蔗糖组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最高;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不同糖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依次为蔗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糊精>葡萄糖>马铃薯淀粉;对南美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依次为蔗糖>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糊精>葡萄糖.不同糖源对南美白对虾全虾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糊精和马铃薯淀粉组的全虾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蔗糖组的全虾灰分与其他各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葡萄糖组最高,糊精组最低.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期间发光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浙江某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苗种场在虾苗淡化过程中发生了发光病.通过对典型发光病虾的镜检、细菌分离,结果从濒死病虾体内分离到4株细菌,其中菌株Pv-1在TCBS和TSA培养基上均能发光,用此菌株浸泡感染健康南美白对虾,可复制出发光病虾,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对Pv-1进行了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确定Pv-1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直杆状,大小为1.5μm×0.8μm,极生单鞭毛运动,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对弧菌抑制剂0 129(150μg)敏感,经鉴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由此表明哈维氏弧菌为此次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期间发光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镇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状况,本人走访了养殖大户和与周边市场的调查,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本人认为我镇南美白对虾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种质混杂,品种退化由于我镇受环境条件限制,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尚未进行,通常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08,(7):79-79
近年来,中山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发展迅猛,但由于池塘老化,虾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卓标养殖场作为现代农业机械化试点示范基地,为中山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摸索新经验,寻找新路子,成为全省首例运用先进监控手段和先进农机结合,开展水产健康养殖试验的养殖场。  相似文献   

15.
将一袋南美白对虾包装上的二维码用手机拍下来,再将这个照片发送到中国移动萧山分公司的接入码上,一条包含了这袋虾养殖虾塘、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加工车间等生产加工信息内容的短信就马上就会回复到手机中。  相似文献   

16.
池塘循环海水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池塘封闭式循环海水养殖新模式进行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新模式有集约化程度高,人工调控能力强,饵料转化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能有效预防虾病,对海洋环境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的高环保要求等特点。宁海县越溪点0.933hm^2试验塘,平均产量11401.5kg/hm^2,创我省对虾养殖历史上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不同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和高压脉冲电场以及两个电场联合作用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进行处理,对南美白对虾幼虾在少氧状态48h成活率和对盐度突变的适应性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一定的电场辐射可以改变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抗逆性,其作用效果与电场的类型和频率都有关,且适当提高频率作用效果会更好。实验发现在高压静电场(场强:4.0kV/cm,作用时间:4min)与高压脉冲电场(场强:1.5kV/cm、频率:120Hz,作用时间:4min)联合作用时,效果比电场单独作用时要好。对电场辐射对幼虾盐度突变适应性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配对分析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df=15,P=0.000,按α=0.05的水平,拒绝检验假设,说明电场处理后幼虾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有改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水、热蒸汽两种工艺对南美白对虾进行干燥前热预处理,对不同预处理虾的干燥过程及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虾干制品的硬度、弹性、复水率等为指标,研究预处理对干制后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得到的虾含水率不同,相比热水预处理方式,经过热蒸汽处理虾的初始含水率更低,干物质量损失更小。南美白对虾的干燥过程仅经历降速阶段,水分扩散起主导作用。干燥前预处理有助于虾干制品品质的提高,经过热蒸汽处理后的虾干制品复水率更高,色泽更加鲜亮,肌肉组织更加紧密有弹性。  相似文献   

19.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南美白对虾幼体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drium tamarense ATDH01)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溞状幼体和仔虾的存活率影响.结果显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密度对南美白对虾溞状幼体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差异,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密度越高,存活率越低.在96 h急性实验中,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南美白对虾溞状幼体的半致死密度为7 500/mL;在密度12 000/mL以下对仔虾的存活率无显著的影响;在密度15 000/mL时存在显著影响.其本身的毒力经过小鼠生物检测法得每细胞为8.407×10-5鼠单位(MU).  相似文献   

20.
从苏州市某淡水养殖池塘中采得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病虾,从病体中分离出一种杆状病毒,纯化的病毒粒子经电镜观察发现其大小(50nm×375nm)、形态特征(杆状)与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极其相似,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回归试验及病毒分离、观察实验,初步表明采集的病料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