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an)亲虾的致病力强,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100%.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织病变,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组织(包括卵巢)的细胞内有大量病毒粒子;原位杂交结果证明,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亲虾的卵巢中不仅卵母细胞感染上病毒,卵细胞也感染上了病毒.这些结果表明,WSSV在斑节对虾中具备垂直传播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对虾和罗氏沼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研究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其生产养殖结果表明:第一次在廉江龙营围虾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了27天以后开始爆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患病的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病症相同,其甲壳特别是头胸壳具有白色斑点。养殖的罗氏沼虾没有出现病症。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能引起南美白对虾90%左右的死亡率,引起罗氏沼虾大约50%的死亡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三种对虾感染的病毒都是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水温55℃以上浸泡15min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失活不能感染斑节对虾;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在-20℃的冰箱保存60d后,WSBV仍然具有致病力;用患有白斑综合症的病虾肉投喂日本对虾和脊尾白虾时,养殖水温越低,死亡率也越低;病厚蟹肉在水温26-30℃的海水中浸泡81.5h后,WSBV不能感染斑节对虾。  相似文献   

4.
通过人工感染 ,获得具典型白斑综合症的病虾 ,取病虾的鳃和胃组织冰浴匀浆 ,通过 3次冷冻差速离心 ,获得大量较纯的病毒核衣壳 ,其大小为 (5 8~ 75 )nm× (36 0~ 42 0 )nm。  相似文献   

5.
报道海南省临高县文科虾场、广西北海横路山虾场、北海市海水养殖综合实验场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实验。认为放苗前用二氧化氯消灭病毒,用漂白粉消灭病毒和细菌,用孔雀石绿杀死真菌和原生动物,用石灰中和酸性,用尿素和过磷酸钙培养浮游植物。养殖期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用水质稳定剂净化底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恶化病原体繁衍条件,优化斑节对虾生存环境,可以成功地预防斑节对虾白斑综合症,对早期轻病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对虾养殖业中最普遍、分布最广、最致命的病毒.但目前仍没有一种有效可行的措施来控制该病毒的发生和扩散.自1993年发现该病毒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深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这些信息将会拓展我们的认知,可能有助于发展有效的预防策略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洵教授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攻关,终于成功地测定了造成多年来虾病爆发与流行的"罪魁祸首"--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从而在世界上率先破译了虾病病毒的遗传密码,而国际同行仅完成了对虾病毒1%的测序工作.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基因组研究从人到动物、到农作物之后,又向海洋生物延伸,而且为防治虾病和发展对虾养殖业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研究的进展情况,就WSSV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和防治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又称白斑综合症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体,至今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充分了解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分子致病机理,是病害防治的根本途径,了解病毒的动态增殖特征是该研究的基础.本文采用定量PCR技术,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人工注射感染后,早期的增殖规律以及感染致死对虾的病毒累积.并对对虾感染病毒后存活时间与个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初期感染病毒含量有短期下降,然后才呈现递增的过程.死亡对虾病毒累积量大于1011病毒粒子/毫克组织(P<0.01).而在4.6~11.6g范围内,感染对虾存活时间与对虾质量不存在相关性(P>0.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中国南方超过50%以上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在养殖30 d后爆发1种疾病,导致80%以上的养殖对虾死亡。患病对虾临床症状为肝胰腺萎缩坏死、活动力减弱、对虾在池塘底部死亡,发病初期水面和池塘边观察不到病虾,因此养殖者通常将该病称为"偷死病"。患病对虾肝胰腺萎缩坏死是主要症状,因此,我们称这种对虾疾病为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HPNS)。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们在中国南方广东、海南和广西3个省的12个养殖地区采集具有HPNS症状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组织病理观察、病毒检测与人工感染、细菌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研究。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具有HPNS症状的病虾肝胰腺坏死,在部分区域肝胰腺管细胞消失,肝胰腺小管间结缔组织减少。对305尾HPNS对虾进行11种对虾病毒PCR检测,并采用人工病毒感染方式感染健康对虾,感染对虾不表现HPNS症状。从63尾HPNS病虾的肝胰腺、血淋巴和肠道分离鉴定383株细菌,这些细菌分别属于10个属,49种细菌,每尾对虾均混合感染多种细菌,其中38尾对虾中分离到副溶血弧菌,34尾对虾中分离到蜡样芽孢杆菌,20尾对虾中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19尾对虾中分离到霍乱弧菌。选取副溶血弧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别采用注射和浸泡方式感染健康对虾,感染对虾均出现HPNS症状。结果表明多种细菌与凡纳滨对虾HPNS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南中国斑节对虾养殖中控制白斑综合症病的理论和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white spot syndrome (WSS) of cultured penaeid shrimps. WSS breaks out and prevails in cultured penaeid shrimps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southeast Asia. WSSV is the virus most severe damaging to the cultured penaeid shrimps in the world. At the present time, the control of the outbreaks of WSSV will recover and develop the penaeid shrimp cultures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2.
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对蟹类的感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病发生期间,养殖虾池内的蟹类也往往出现异常甚至死亡.通过WSSV对三疣梭子蟹(Portumus trituberculatus)的人工感染证实了其感染性.三疣梭子蟹在注射感染后第9天全部死亡,注射后第6天死亡率最高;经口感染,三疣梭子蟹在感染后第25天全部死亡,在15~20d死亡率最高;在浸洗感染和对照组30d内无蟹子死亡.在感染死亡蟹子和发病虾池内病蟹的鳃、上皮组织的细胞核内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其形态特征与在对虾上观察到的一样.用PCR和单克隆抗体的FAT法在注射感染和投喂感染的蟹子都得到了WSSV感染阳性结果,浸浴感染的蟹子和健康蟹子都得到了WSSV感染阴性结果.蟹类(三疣梭子蟹)对WSSV的敏感性较对虾低,为此蟹类有可能是WSSV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相似文献   

13.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Ⅰ.高位池种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 kg/hm2,最高单产达30000 kg/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4.
白三叶草褐纹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三叶草褐纹斑病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 sarcinifoDne(Car.)Wiltsh.],并对该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燕麦片培养基(OA)为最适,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min),全光照菌丝生长最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2℃(10min),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斑节对虾白斑症的发病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虾白斑症的病程及病症特点,方法:对健康斑节对虾进行人工感染,同时用套式PCR检测感染后斑节对虾血液中病毒核酸的相对含量,结果:斑节对虾感染白斑症病毒后,依次表现出厌食,不活动、体色变红、甲壳出现白斑,反应迟钝直至侧卧死亡,濒死对虾的典型症状为空胃、红体、甲壳白斑、甲壳下水肿及甲壳易剥离;感染对虾出现拒食后,其血液中白斑症病毒(WSSV)DNA的相对含量急剧增加。结论甲过同步不肿和甲壳易  相似文献   

16.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一种对虾养殖业中危险极大的传染性病原体,它是一种双链环状DNA杆状型病毒.ICP11是WSSV感染宿主后产生的一种高丰度表达蛋白,根据icp11基因的序列,通过PCR扩增获得了该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在载体pET-His上,以E.coli BL21为宿主菌,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含His标记的目的蛋白,并制备了特异性鼠抗血清.Western blot杂交实验结果显示,该蛋白不存在于纯化的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中,只存在于病毒感染的虾中肠组织的总蛋白中.这说明ICP11是WSSV的一种非结构蛋白.通过Far-western blot杂交分析,发现重组表达的ICP11会发生自身蛋白的聚合作用.凝胶过滤色谱层析法进一步证实ICP11蛋白可以聚合为二聚体.  相似文献   

17.
白斑综合征中国对虾肝胰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白斑综合征中国对虾肝胰腺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以患白斑综合征中国对虾的肝胰腺为研究对象,健康中国对虾肝胰腺为对照组,探索2种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的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4~7固相pH梯度干胶条,10%SDS-PAGE)分离蛋白质组,银染显色,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胶上扣点,处理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OLDI-TOF)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软件分析后应用Mascot数据库搜索软件鉴定蛋白. 分别获得中国对虾患白斑病组及对照组正常肝胰腺蛋白质组表达图谱. 分别识别出203和107个蛋白质点. 筛选并尝试鉴定数个差异蛋白. 对各方法步骤进行了技术探讨,对实验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建立了双向电泳及生物质谱方法研究中国对虾白斑病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 该体系拓宽了对虾免疫生理研究的途径,以从蛋白质水平探讨对虾发病机制,寻找有效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8.
从GenBank中选取8株国内报道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株,应用DNAStar软件对其ORF6、ORF7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与VR-2332株、LV株、国内及周边国家分离株进行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株的ORF6、ORF7核苷酸与VR-2332株的同源性为95.1%-95.4%、93.8%-94.1%,与欧洲型(LV)的同源性为69.4%-69.6%、67.9%-68.5%;ORF6、ORF7推导氨基酸与VR-2332株的同源性为97.7%、94.4%-95.2%,与欧洲型(LV)的同源性为80.0%-80.6%、65.3%-66.1%.系统进化树表明,8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株仍属于美洲型.说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不断变异的现今,ORF6和ORF7基因依然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