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是海南省首批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学科,具有热带水产养殖动物苗种繁育技术研究、热带水产养殖动物种质改良技术研究、热带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技术研究3个重点研究方向,设有硕士点.本学科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具有鲜明热带特色的海南优势水产养殖产品为主的重要经济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种质改良和苗种繁育技术,增养  相似文献   

2.
从植酸酶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磷及其它矿物质生物利用、水产动物饲料营养消化率、水产动物体成分、水产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和降低磷酸二氢钙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综述了新型饲料添加剂植酸酶的作用。探讨了水产饵料中添加植酸酶的最适添加量问题和植酸酶的活性问题。从提高水产动物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阐述了植酸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甲壳类水产动物是我国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水产经济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甲壳类动物生长呈现一种非连续的梯形增长,每经过一次成功蜕壳体重会明显增加,而蜕壳失败往往导致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从营养与环境的角度综述近几年甲壳类水产动物蜕壳的研究现状,为甲壳类水产动物饲料开发与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辽西沿海地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需求,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水产养殖教研室就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改革等课程建设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从水产动物疾病诊断,高效疫苗制备,抗病品种培育,提高抗病力,水体污染监测等方面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水产动物的能量生态学、食物链及营养级等原理分析了目前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的基础上,联系我国水产养殖实际,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探讨了我国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防治的前景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22,31(4):44-45
[院士介绍] 林浩然: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研究,系统而创造性地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被尊称为"石斑鱼之父",其学术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两项教育部...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理学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理学教材的现状以及水产养殖专业对生理学知识的需求,提出了适用于水产养殖专业的《水产动物生理学》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编写了《水产动物生理学》(试用教材)以及相关电子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天津科技》2009,36(6):F0002-F0002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天津农学院内,为天津市高校研究机构。实验室目前设有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学4个研究方向,拥有固定研究人员29人,流动人员9名,包括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博士1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天津市授衔专家1人。  相似文献   

10.
杨爱琴  陈曙 《科技资讯》2011,(28):151-152
气象条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发育以及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浙江丽水虽然地处浙西南山区,然而山塘水库众多,拥有紧水滩、滩坑等大型水库,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还总结出稻田养鱼等生态效益较好的复合型农业生产方式,同时由于地处亚热带,水产养殖的气候资源非常丰富。由于水产养殖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是保证水产养殖生产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作物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根据国内外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的研究成果和笔者近年来的试验资料,对水分胁迫补偿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期间或旱后复水,作物在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以及根系活力、叶绿素浓度、叶片光合作用等方面均可出现补偿效应;补偿程度与水分胁迫程度、胁迫时期和胁迫持续时间有关;营养生长阶段或生殖生长阶段的初期,水分胁迫往往具有较好的补偿效应.论述了光合作用、补偿生长之间的关系,对补偿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在补偿效应的产生条件、变化规律、生理生态机制以及在田间尺度上的效应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对探讨其适应多变的水环境适应策略和提高其养殖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近30年来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水生动物营养性胁迫及恢复生长期间的生理生态变化,以及补偿生长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还对环境胁迫引起的水生动物补偿生长现象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总体而言,水生动物的补偿生长研究已涉及到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但是仍需更多的研究成果来补充完善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饥饿对花鲈生长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7月24日至8月23日在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室内水泥池进行了继饥饿补偿生长和不同日间隔停饵对花鲈生长效果的比较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对体重16.2g、体长10.1cm左右的花鲈在一个月的实验期内,与连续每日喂食相比,无论饥饿处理5d或10d再恢复喂食,花鲈均表现出明显的超补偿生长,不仅生长速度高于所有对比组,而且饵料系数有显著降低;而每日增加喂食次数虽能使生长有所加快,但饵料系数显著提高,结果表明:继饥饿补偿生长现象在花鲈养殖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补偿机制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研究选取甘肃东部、西部、中部的灵台、庆城、山丹、瓜州和皋兰5县为对象,重点分析了2005~2007年各个试点县的补偿模式、基金运行、参合农民受益率和补偿情况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针对当前在补偿机制方面的不足,该研究从家庭账户与县级统筹相结合、门诊支付比例、风险基金的建立以及医药费用合理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3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刈割(留茬高度1,3cm及不刈割)、施肥(施和不施尿素+磷酸二铵)和浇水(浇、不浇)处理对群落补偿生长的影响及其补偿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群落逐渐向以低矮植物为优势的方向转变,高大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值减少,矮生阔叶类杂草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物种多样性在各刈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群落密度在中度刈割条件下最高,在不刈割和重度刈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的超补偿仅发生在中度刈割+施肥条件下,在不施肥处理中则为低补偿.群落盖度在中度刈割下较低,不刈割与重度刈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浇水处理能显著增加群落密度,但对物种多样性、群落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影响均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重度刈割处理显著降低了生产性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值,而施肥能显著提高这些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并增加群落密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中度刈割后,群落在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方面表现出的超补偿机制与施肥的正效应共同作用,提高了群落的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产量和构件对持续干旱胁迫的补偿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干旱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它的负面作用上,认为水分胁迫必然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的障碍和产量降低。现从正面效应的角度探讨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补偿性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轻度水分胁迫不但不会导致水稻减产,产量还比对照增加了3.6%。水稻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对轻度胁迫也存在明显的补偿效应。轻度水分胁迫显著地促进了水稻茎鞘干物质的转运。虽然轻度胁迫抑制了水稻生育中期的根系生长,但显著地延缓了生长后期水稻根系的衰老。②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严重地抑制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前、中期根系的生长发育。但在生长后期水稻根系也出现了一定的补偿性生长,根质量、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的下降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然而,由于补偿作用低于水分胁迫带来的损失,水稻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25.0±1) ℃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过程中,虾体水分、灰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RNA/DN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2,4,8 d的日本沼虾投饵,在恢复生长结束后,各饥饿处理组的虾体生化组成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不仅食欲增加,而且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生态实验法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7.43±0.85) g分别饥饿0(对照组),2,4,6,8 d后的补偿生长规律,探讨军曹鱼幼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的能量及体重损失率显著升高;恢复生长过程中,饥饿处理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能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饥饿8 d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最高(17.20%);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湿重及干重特定生长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军曹鱼幼鱼在饥饿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其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军曹鱼幼鱼在饱食条件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C = 38.33G + 15.06F + 7.22U + 39.39R,同化能分配式为100.00A = 49.32G + 50.68R.  相似文献   

19.
The capacity of the adult brain and spinal cord to repair lesions by axonal regeneration or compensatory fibre growth is extremely limited. A monoclonal antibody (IN-1) raised against NI-220/250, a myelin protein that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neurite growth, promoted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compensatory plasticity following les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 adult rats.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of nogo A, the rat complementary DNA encoding NI-220/250. The nogo gene encodes at least three major protein products (Nogo-A, -B and -C). Recombinant Nogo-A is recogniz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IN-1, and it inhibits neurite outgrowth from dorsal root ganglia and spreading of 3T3 fibroblasts in an IN-1-sensitive manner. Antibodies against Nogo-A stain CNS myelin and oligodendrocytes and allow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ites to grow on CNS myelin and into optic nerve explants. These data show that Nogo-A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neurite growth and an IN-1 antigen produced by oligodendrocytes, and may allow the generation of new reagents to enhance CNS regeneration and plasticity.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饥饿时间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的饥饿处理时间下再恢复供食后黑鲷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在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部分或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提高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黑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是消耗脂肪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经过补偿生长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