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只放归亚成体大熊猫和3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17种细菌,发现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优势菌群均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大熊猫放归野外后,肠道菌群中的肠球菌增多,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动物肠道内含物中微生物菌群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提取SD大鼠与鲫鱼不同肠段的内含物菌液,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后进行平板计数。结果 大鼠肠道中乳酸杆菌所占比重高于鲫鱼肠道,其余菌落(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比重明显小于鲫鱼肠道;大鼠和鲫鱼肠道厌氧的双歧杆菌沿肠道向下数量递增。需氧的肠球菌在鲫鱼、大鼠整个肠道中的数量级相当。结论 研究不同动物肠道的微生物信息可以为病理学、毒理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3.
人体中微生态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益生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等几种重要的肠道益生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简要讨论微生态制剂应用现状及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收集Hp 阴性和Hp 感染(阳性)患者的粪便标本,选择Hp 和肠道菌群中具代表性的大肠杆菌O157、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进行PCR 扩增。实验结果表明,Hp 阴性组中未见Hp 表达,与13C 呼气实验结果基本一致;Hp 阴性组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表达较高,而Hp 感染组中3 者表达较少;Hp 阴性组中未检测到大肠杆菌O157。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改变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菌落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结合高通量测序和平板计数实验探索含活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p)的饲料对慢性腹泻猕猴(Macaca mulatta)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腹泻症状的影响.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添加双歧杆菌前后饲料的菌群组成,发现添加组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向慢性腹泻猕猴投喂该饲料,一个月后收集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并与前期研究获得的未添加组慢性腹泻猕猴和健康猕猴的肠道宏基因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添加组的肠道菌群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p)相对丰度较未添加组显著上调(P<0.05),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最后对饲喂双歧杆菌后好转及持续腹泻猕猴的粪便进行乳杆菌平板计数实验.发现经饲喂,猕猴肠道中乳杆菌数量增加,验证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奶犊牛直肠主要正常菌群的检测及其定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稀释滴种法,对奶犊牛直肠内容物中8种主要正常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真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消化球菌、梭菌、肠球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奶犊牛直肠8种主要正常菌群的对数均值.犊牛出生6h后可检测到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菌;12h后,8种菌群全部检测出来,并以大肠杆菌、梭菌为优势菌。随着厌氧菌大量增殖,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逐渐下降,1周后形成以乳杆菌、双歧杆菌为优势菌群的微生态区系.8种细菌的数量随饲草采食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断奶后1个月完成定植,此时直肠的优势菌是双歧杆菌、真杆菌,为7~8logCFU/g,然后依次为乳杆菌、梭菌7logCFU/g,类杆菌、大肠杆菌、消化球菌6logCFU/g,肠球菌5logCFU/g.  相似文献   

7.
姜振 《科技信息》2009,(2):13-1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氧自由基代谢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骨骼肌损伤的防治机理。方法:24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递增负荷训练组、高压氧恢复组;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MDA、SOD活性,HE染色与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递增负荷训练组大鼠骨骼肌MDA值显著增加,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数量增多;经高压氧恢复后,与训练组相比MDA值降低,SOD活性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骨骼肌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结论:高压氧疗法能抑制递增负荷大强度训练大鼠骨骼肌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凋亡数量,促进运动性肌损伤与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为解藏绵羊肠道乳酸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基本生物学特征,无菌采集12头健康藏绵羊新鲜粪便,分离培养及纯化乳酸菌株,并通过16S rDNA序列扩增和测序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从12个样本中共分离纯化出19株乳酸单菌,分属于7个属,其中鹑鸡肠球菌、海氏肠球菌、粪肠球菌及植物乳杆菌所占分离比例较多.该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藏绵羊肠道乳酸菌的菌群种类及藏绵羊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甘露低聚糖     
当今市场上最热门的功能食品配料——低聚糖,是甘露糖与葡萄糖相连的直链低聚物,主要由二糖至六糖组成,具有功能食品的优良特点:1.非吸收性:甘露低聚精是由β—1.4糖苷键相连的低聚糖,人体不能消化吸收,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可有效地到达肠道下部.2.对有益菌的增殖性:经动物及人体服用试验表明,甘露低聚糖可使体内的双歧杆菌显著增殖,服用一周后,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增加 50~100倍,同时抑制有害菌增殖,而且动物增重明显.体外试验也表明,甘露低聚糖可被多种双歧杆菌(如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双歧杆菌等)及链球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大鼠的运动能力、抗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Na -K -ATP酶和Ca2 -ATP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大组,即对照组(C组,20只)、小负荷游泳训练组(L组,20只)、大负荷游泳训练组(H组,20只),测试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抗氧化能力和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安静时红细胞膜上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大负荷的训练则产生相反的结果;力竭运动后小负荷训练组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增加,大负荷训练组Na -K -ATP酶活性下降;力竭运动后即刻各组RBCM上Ca2 -ATP酶活性都有下降,安静时小负荷的运动训练组Ca2 -ATP酶活性提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大负荷的运动训练使Ca2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结论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而大负荷的训练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适宜负荷的运动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安静时酶的活性,而且可以提高酶活性的储备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抵抗力竭运动对机体造成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抗生素干扰小鼠肠道原籍菌群,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并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进行调节治疗。观察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调节效果。选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对小鼠进行灌胃。取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培养主要菌群变化。模型制备成功后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进行菌群的治疗性调节,口服6周后,检测被检菌群的数量。结果不同剂量头孢曲松钠灌胃的小鼠盲肠体积均有所增大,模型组的优势菌的数量显著减少。通过口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可以适当的恢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衡模型,模拟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机能环境,通过外源性的补充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具有调节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热应激对猪肠道CD3^+T细胞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肠道CD3+T细胞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慢性热应激对猪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12头小型猪随机平均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24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h;常温对照组在24℃下饲养。试验持续10d,热应激10d后39℃高温持续期结束剖杀试验猪,取其十二指肠中段、空肠及回肠中段进行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中CD3+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猪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及十二指肠肠腺均呈CD3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CD3阳性面积系数显著上升(P〈0.05);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层的CD3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固有层中的CD3阳性细胞数量则无明显变化,增加的幅度小于十二指肠。慢性热应激中实验猪肠道结构严重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下降,而肠道CD3+T细胞的增多,可能是机体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一种代偿性增强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收缩蛋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只,6周龄,体重135-150g,随机分为2组。A:安静对照组,n=10,B:运动训练组,n=10。运动训练组:进行持续性大运动量跑台训练8周。实验使用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浓缩胶浓度5%,分离胶浓度10%,电泳电压160V,时间200min。结果:在骨骼肌收缩蛋白SDS-PAGE后,运动训练组电泳图谱上出现大量新的条带,分子量范围为43-200 kDa。结论:本运动模型下,在骨骼肌收缩蛋白SDS-PAGE后,运动训练组图谱上出现大量新的蛋白条带,这些新的条带是肌肉蛋白质的降解产物,还是为了修复运动损伤而合成的新的蛋白质片段,还有待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过度训练状态下肠粘膜超微结构和免疫的病理性变化及其发生机制,采用建立一般训练和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形态学手段和分子生化技术,结合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对训练后两组大鼠肠道粘膜的超微结构、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粘膜IgA的产生及含量作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4周末,一般训练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肠道粘膜的超微结构、MDA和GSH含量、SOD活性和粘膜IgA水平未见异常改变(p>0.05).但是第8周末过度训练组电境下见肠道粘膜超微结构明显改变,MDA含量明显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第8周末,IgA浆细胞计数及其平均吸光度,以及粘液Ig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过度训练可以引起肠道粘膜超微结构和IgA屏障结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肠粘膜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黄散(Si-Huang-San,SHS)外敷和封包照射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临床病人分为临床常规(c-convention)组和临床四黄散(c-SHS)组两个组:c-convention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c-SHS组在临床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大鼠EPISBO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常规治疗(convention)组、常规治疗加四黄散(SHS)组。结果 c-SHS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较c-convention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组大鼠的回肠粘膜损伤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convention组;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的24 h小肠推进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大鼠CRP、IL-8 和TNF-α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可提高对EPISBO的临床疗效,促进小肠蠕动,减轻回肠粘膜损伤,降低炎性肠梗阻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为EPISBO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择某大型健身俱乐部40名成年男性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受试者划分成对照组、大负荷训练A组、B组及C组,进行10周不同强度的大负荷训练,对照组除正常生活之外,不进行任何训练。大负荷训练能够使成年男性的身体脂肪分布向良性方向发展;可增加胰岛素的产生,有助于血糖的降低;有效降低血脂成分,预防脂代谢紊乱,且负荷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胃肠道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3组,即安静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各组给予8周不同强度的运动后,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肠推进率、胃窦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AChE、NOS阳性面积率。结果低强度运动组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胃窦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AChE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趋势(P<0.05),NOS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高强度运动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胃窦组织和十二指肠组织AChE和NOS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与低强度运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强度运动使大鼠胃排空和肠推进增强,高强度运动对使大鼠胃排空和肠推进有抑制作用,ACh和NO神经递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强度游泳训练对大鼠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游泳运动对大鼠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适度游泳组(Moderate swimming group,MS)、高强度游泳组(High-intensity swimming group,HS)和空白对照组(Sedentary control group,SC)。8周的游泳训练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指标。结果:与SC相比,MS组和HS组大鼠心脏重量分别增加了16%和17%(P<0.01),MS组和HS组大鼠心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厚度显著增加(P<0.001),左室的重量分别增加了36%和41%(P<0.001),但MS组和HS组左室的重量无显著改变。与安静对照组相比,MS组和HS左室内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组织多普勒结果显示MS组和HS组大鼠心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几乎没有改变,导致MS组和HS组Ea/Aa显著高于SC组(P<0.01),并且,HS组Ea/Aa显著高于MS组(P<0.01)。结论:(1)长期游泳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大鼠的心脏功能,其主要生理特征表现为提高安静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可导致心肌的能量利用出现节省化;(2)运动训练强度可能比训练时间更能有效提高大鼠心脏舒张功能;(3)大强度的游泳运动并不能导致病理性心肌肥大征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雪芙蓉胶囊对雄性大鼠力竭跑台时间、血清激素水平及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对照组、训练组、中药训练组。中药训练组每天灌服雪芙蓉胶囊(5mg/kg),8周后测试大鼠力竭跑台时间,检测血清睾酮及皮质醇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对c—fos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及灰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与训练组比较,中药训练组大鼠力竭跑台时间延长、血清睾酮水平增高(P〈0.01,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下降(P〈0.05);下丘脑室旁核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和阳性产物面积表达均降低(P〈0.05,P〈0.01),灰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雪芙蓉胶囊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延缓中枢疲劳,机理可能与此中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同时降低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及下丘脑室旁核c—fos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递增负荷有氧运动结合补充白刺多糖对衰老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50只老年SD(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8月龄),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老年运动组、老年运动补充白刺多糖组(不同剂量:100mg/kg·d,200mg/kg·d,300mg/kg·d,每组10只);选取青年SD雄性大鼠(3月龄)10只为对照组.老年运动组和老年运动补充白刺多糖组在进行10周训练后,分别测定6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骨骼肌脂褐素、骨骼肌细胞凋亡数等有关指标.结果:递增负荷有氧运动使大鼠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中抗氧化效应、骨骼肌脂褐素和骨骼肌细胞凋亡数都有所改善,补充白刺多糖后上述指标比老年运动组有显著改善.结论:白刺多糖结合递增负荷有氧运动可有效保护衰老大鼠的心肌和骨骼肌,有助于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