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论对称性在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及其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探讨超形变核态的相对论对称性,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超形变核态的结合能、单粒子能级,提取单粒子能级的自旋和赝自旋能量劈裂,分析这些能量劈裂与原子核形变及自旋和赝自旋双重态量子数间的关系,进而研究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及其随形变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形变核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与双重态量子数和形变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电四极矩是表征核电荷分布偏离球对称程度的重要参数,与核形变参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直以来只给出了电四极矩Q与轴对称形变参量β(或ε)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原子核表面在球坐标中用球谐函数展开式出发,导出了原子核电四极矩Q与三轴形变参量γ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形变量时,原位形变Cu-14.5%Fe(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的演变和Fe纤维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随拉拔过程形变量的增加,Cu-Fe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无序分布的Fe树枝晶逐渐转变为沿拉拔方向排列,并在横截面上形成卷曲的带状形貌,这是由于两相在大变形时,发生了织构取向作用的结果.通过显微组织的定量分析可知,Fe纤维间距d与形变量η间存在指数关系,即d=41.76exp(-0.411η);Fe纤维的厚度δFe和宽度bFe与形变量η分别满足ln(δFe)=3.396-0.686η,ln(bFe)=4.114-0.431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计算了单核子在三轴形变势中、处于单个谐振子壳层空间的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态.结果显示单粒子本征能量和本征态的特点与单,基矢情况下的基本特征很不相同.分析了产生这些不同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计算了基于变形Woods Saxon势的单粒子能谱 ,并与基于Skyrme力的自洽Hartree Fock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2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得到的单粒子能谱总体上表现出非常的相似 ,特别是它们能得到相同的超形变特征能隙 .计算出的动力学转动惯量也均具有与实验结果相同的趋势 ,但比实验结果整体偏大 ,因而须进一步优化原子核相互作用势参数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双曲空间H3 中平均曲率为常数 1的曲面的两类形变 :T 形变与U 形变 .讨论了形变后曲面的完备性和存在性 .论本文利用Weierstrass组给出了定义在非单连通Riemann面上这些形变后曲面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推转玻尔-莫特逊哈密顿量对A-190区超形变核的研究表明,由拟合超形变带能谱得到与核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的参数,质量参量B1和硬度参量C0有明显的奇偶性。  相似文献   

8.
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下,提出了SU(3)对称+具有SU(5)对称微扰的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四参数能谱公式利用该公式较好地描述了超形变带的Eγ谱、动力学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以及ΔI=4分岔现象,还将该方案推广到超对称情况,并考虑单粒子能级的影响,定量描述了一些全同超形变带  相似文献   

9.
粒子在扁椭球加八极形变场中比在长椭球加八极形变场中的运动能在更小的形变数下产生混沌运动,原因是前者的热能面能在更小的形变参数下出现负曲率。  相似文献   

10.
求解了粒子在扁椭球谐振子附加低频周期驱动八极形变势场中运动时的哈密顿正则方程.通过粒子在相空间的轨道运动,z方向的功率谱以及粒子的经典能量随时间的演化等分析,发现低频驱动八极形变加剧了系统的非线性:粒子的运动比无驱动时更容易趋向混沌,频谱更复杂,能量的大小变化也呈现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超细第二相粒子强化低碳微合金钢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向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过程中ZrC粒子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粒径小于1.0μm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可以加速铁素体形核,从而细化铁素体晶粒,为提高α-Fe形核率,试验钢获得超细组织的ZrC粒子临界体积分数是0.6%,当ZrC粒子的加入量为0.5%、轧制变形量为0.6时,轧后水冷可获得3~4μm的超细晶粒组织,抗拉强度约提高70%,材料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维TRS方法研究了161Lu原子核中新发现的一条强布居带X2的三轴超形变特性,从理论上得到一组平衡形变值,证实其存在三轴超形变.通过分析组成总位能面的各部分能量,指出形成这条具有正宇称的三轴超形变带的微观机制:主要是中子壳修正能的作用,同时转动能和高j闯入轨道的形变驱动效应,尤其是质子i13/2和中子i13/2准粒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维TRS方法研究了161^Lu原子核中新发现的一条强布居带X2的三轴超形变特性,从理论上得到一组平衡形变值,证实其存在三轴超形变.通过分析组成总位能面的各部分能量,指出形成这条具有正宇称的三轴超形变带的微观机制:主要是中子壳修正能的作用,同时转动能和高j闯入轨道的形变驱动效应,尤其是质子i13/2和中子i13/2准粒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高能簇射过程中减除测定粒子时的背景干扰,本文研究了位于3-动量空间中任意点的体积元(长方体及球体)的洛仑兹形变.从这些形变中我们得出了一个不变法则:3-动量体积元沿洛仑兹变换方向的投影在洛仑兹变换下保持不变.本结果对于喷注中测定粒子时背景干扰的减除亦作了可能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KB矩阵元和两种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矩阵元,对^56Ni到^76Kr之间的若干偶偶核进行了形变哈特里-福克(DHF)计算,得到了这此核的基态结合及其形状,以及单粒子态随质量数变化的系统性知识,结果表明,表面δ-相互作用矩阵元比KB矩阵元更适合于fp壳层核。  相似文献   

16.
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相变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热模拟单向压缩条件下含ZrC粒子的低碳锰(铌)钢在形变诱导相变过程中的铁素体转变动力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rC粒子使试验用钢奥氏体晶界的形核率明显增加,影响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态、分布及晶粒细化效果;高温变形时由于形变诱导的作用,铁素体转变量随应变的增大不断增加,而铁素体晶粒的细化主要是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作用,试验用钢在形变诱导相变的变形温度TAe3~TAr3之间的低温区进行变形(TAe3为形变诱导相变的开始温度,TAr3为形变诱导相变的终止温度),可以加速铁素体形核;同时,一定粒径和体积分数(0.6%)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不仅阻碍位错的运动,而且造成位错密度增大,因而提高α-Fe形核率。在温度为900℃、应变速率为1s-1的条件下,试验用钢获得超细组织对应的ZrC粒子临界体积分数为0.6%。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形变热处理工艺对Al-1.98Li-1.90Cu-1.27Mg-0.18Zr合金的再结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结晶前存在的第二相粒子的大小、分布对再结晶影响很大。时效温度越高,析出粒子直径越大,密度越低,再结晶程度就越高,晶粒也就越小,但再结晶晶粒大小不均。这与再结晶形核机制有关。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粗大的第二相粒子主要是富铜的θ或T_1相和富Cu,Mg的S相粒子。  相似文献   

18.
190区超形变核态的形变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DavydovFilippov的非轴对称转子模型推广到超形变核态,给出了一个新的超形变带的转动谱公式;并应用该公式,确定了190区偶A核超形变带的带首自旋;将轴对称四极形变β和非轴对称度γ参数与正常形变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比正常形变核态大得多,而γ形变虽然普遍较小,但对能谱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讨论平面单连通区域之间拟共形形变的转换,并由此获得圆环区域上拟共形形变的边界值特征,以及一般区域上唯一极值拟共形形变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共混物分散相的剪切形变与仿射形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简单剪切流场中两相共混物分散相的剪切形变,得出了分散相形变及取向角与剪切应变的关系式,与仿射形变对分散相形变的预测相比,剪切形变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相符得较好,它从流体力学角度揭示了分散相层状分布的机理,在大应变的情况下,仿射形变和剪切形变和剪切形变对分散相形变度的预测趋于一致,在大应变和小应变的情况下,分散相取向角的剪切形变预测值与Taylor和Cox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