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学界经常谈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问题,各类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报道也频繁见诸媒体。但就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包括哪些内容似乎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交流和文化碰撞无时不在的当代中国,“人文”一词也因而揉杂了中西文化传统下的不同内涵:既保留了中国传统中注重人的德性培养的方面,又带有现代西方思潮中反科学主义、反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的色彩。而一般来说,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鉴于对人文的上述阐释.人文素质也因而有着双奄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本质和精髓,而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应溺实加强研究生人文索养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人文:对立还是融合——浅谈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学界经常谈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问题,各类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报道也频繁见诸媒体。但就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包括哪些内容似乎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交流和文化碰撞无时不在的当代中国,"人文"一词也因而揉杂了中西文化传统下的不同内涵:既保留了中国传统中注重人的德性培养的方面,又带有现代西方思潮中反科学主义、反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的色彩。而一般来说,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鉴于对人文的上述阐释,人文素质也因而有着双重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明 《科技信息》2011,(7):I0154-I0155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质应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两翼,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重人文"的特点被大大削弱,以至于在今天的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精神普遍弱化,甚至缺失,使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日渐荒芜、枯萎、凋零。本文旨在重申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比重亟待增加,人文精神亟待加强,否则,我们的教育初衷将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越是高速发展,就越要重视人文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刚健自强的进取精神、仁人君子的崇高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和壮大,应该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精神,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人,强调国人得到的精神价值,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世人求真、从善、爱美,使大学生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并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精神的构建无疑彰显出隽永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孟震 《科技咨询导报》2012,(9):157-157,159
体育教学的体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当今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传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都说明了人文教育刻不容缓。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文、人文精神内涵的研究,针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现状,就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树立人文观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根基。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都注重人文教育,都注重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弱化,人文精神缺失将导致严重后果。培养人文精神不可忽视经典阅读教育和母语能力教育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段俊平 《科技智囊》2012,(10):70-73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思想像古老的母亲河黄河一样虽然曲折但一直奔流向前,从未断流,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已深深的浸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形成了这个伟大民族的典型性格特点。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人文发展史。纵观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对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高职教育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持续发展就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钟娜君 《科技资讯》2009,(5):196-196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品质。本文结合目前我校人文精神培养课程现状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必要性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本质和精髓,而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应切实加强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出发,阐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课的课程特点及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决定了在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中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以“文化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近年来已经以不可抵御的态势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人文学术与精神的各个方面,致使一些人文工作者弃学从商、抛荒学术,因而造成了人文学术的危机与人文精神的失落。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中国的人文工作者,一方面应当营造自己独立健康的人格、以增强防腐拒诱的抗力;另一方面,则必须守住传统文化精神这个行将沉沦的最后的家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建立、给人文学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既要批判拒斥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人文学术的渗透以及它对人文精神的噬食,又要开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文学术,当然,这是极艰难的事情。但也唯其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文学术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贫乏,综合文化素质较低。文章通过对人文精神的阐述,探究了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分析了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卫民 《科技知识动漫》2007,(11X):38-38,39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优势。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理念,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让学生真正在历史学习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才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7.
陆琼星 《科技信息》2008,(15):165-165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存在制度和价值两个层面。本文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西方人文主义以及时代背景下新出现的人文价值中寻找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8.
《野草》是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的统一。它的哲学精神和儒家、屈原、老庄既有联系又超越之,它那具有伟岸人格的“精神界战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死亡观,“反抗绝望”思想均是古典文学所不能比肩的,其语言艺术有那古典文学所无的奇峻变异。  相似文献   

19.
任显锋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46-46,56
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数学教育漠视入文教育不仅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且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数学教育如何凸现人文关怀?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章从“人文”和“人文精神”的实质出发,阐明数学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李鹤龄  李延军 《科技资讯》2012,(9):212+214-212,214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民族思维、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民族精神,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并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精神,对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