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对安徽师范大学100名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较低,消极感受强烈。主要原因在于低落的社会地位、学生的不理解、职业化路径的缺失、工作的繁琐、角色的模糊等方面。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提升职业自我认同感,理解辅导员的工作特性,明确发展路径,运用生涯管理,开展幸福感讨论会,探寻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激发工作动力,形成团队精神,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开展工作。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包含压力源的不确定性,职业化的缺位,工作的低效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就组织而言,要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体系,促进心理安全;就个人而言,要优化内在的主观解释系统,培育幸福源泉。  相似文献   

3.
高校女性辅导员出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得不面对"工作-家庭"的角色错位矛盾,正是这一矛盾降低了高校女性辅导员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奋斗幸福观"为个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物质和精神的极大满足提供了目标指引、实施路径和动力支持。该文基于此,分析高校女性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从社会、高校组织和女性辅导员个人三个维度,提出弥合高校女性辅导员角色冲突的有效路径,提升职业与生活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以宿迁学院为例,着重阐述了该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普遍幸福感低的成因,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提出了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11名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和50名辅导员的访谈,发现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要增强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需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建立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维护制度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方明霞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99-200,202
运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88名高校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并不高,尤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隐藏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从提高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待遇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望能引起管理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激情和效率,从而更好的发挥独立学院辅导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是增强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麦可思公司对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当前影响辅导员职业发展幸福感的因素,指出通过顶层设计、学科建设、典型示范、业本学习和预警机制等途径,可以提高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幸福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代宝 《科技信息》2012,(20):48+51-48,51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高校辅导员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模式亟需改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构筑新媒体教育阵地、加强新媒体文化素养是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作为高校学生的在校直接负责人,高校辅导员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关于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来说,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教师,他们的职业能力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暴露出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现状,分析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新时期该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Luthans认为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等内在要素,测量这些要素有益于管理者开发员工潜能,提升工作绩效。高校辅导员充当着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多重角色,成为学校关注焦点,也带了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把心理资本理论运用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测量辅导员心理资本指标,可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职业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但幸福感较差的主要集中于中青年人群.其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自身角度--提高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加强自我调适,提升相应的知识技能,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升社会支持度--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制定辅导员岗位任职条件,完善辅导员岗位选拔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工作不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辅导员管理人员。造成辅导员工作动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和工作内容不明确等。提高辅导员工作动力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管理中迫于眉睫的头等大事,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应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建立科学长效的辅导员升迁和工作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5):96-99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职业能力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息息相关。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应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成长环境,探索有效途径,搭建成长平台,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商聪 《科技信息》2011,(22):259-26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江苏省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政治辅导员对薪资待遇满意程度、对工作条件满意度、学校中的地位、选择体育院系政治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原因、职业规划及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江苏省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政治辅导员每天工作项目较多,辅导员对薪金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江苏省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政治辅导员对体育院系工作条件感觉满意或非常满意,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政治辅导员这个职业的比例较低,江苏省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中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者和学生权益保护者这两个角色。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社会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专业化的培养体系,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相应的定位以及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欠缺,等等。辅导员队伍专业建设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马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191-191,193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职业群体,其素质和工作状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也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涵不清晰、职业标准不明确、职位分类不具体、职业资格制度不完善和职业保障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长远发展,制约甚至阻碍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症结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发展,最终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表现、成因和解决的对策,以期为社会、学校重新审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及充分认识职业倦怠对辅导员工作的消极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其二,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其三,发挥辅导员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设一支稳定、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159名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认同、职业认同与职业信心、职业信心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均为非常显著。以此研究结果为切入点,提出三项对策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理想教育;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拓宽教育渠道,提升高校辅导员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