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扫描电镜下,对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特有属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5种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和云南拟单性木兰(P.yunnanensisHu)乐东拟单性木兰[P.lotungensis(ChunetC.H.Tsong)Law]2种叶片的横切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叶部微形态在种间较为相似,因此是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自然类群;气器在下表皮分布的密度下表皮外表面蜡质纹饰种间  相似文献   

2.
含笑亚族及其近缘植物matK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测定了木兰科等14种植物的叶绿体matK基因的一段长1039碱基对的序列.最大同源性分析构建的系统树图建议:①与一般的分类系统的结果一致,含笑属的3个种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②合果木属、观光木属与含笑属之间的同源性也很高,建议它们有可能可以归为同一亚族,甚至归为同一属;③与一般分类系统相反,长蕊木兰属与木兰属的关系较远而与含笑属极接近,故有可能归入含笑亚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栽种实验,从苗床整地、基质配置、播种、幼苗装袋、苗期管理等环节研究了云南拟单性木兰容器育苗的培育,观察与研究了一年生容器育苗的年生长节律及二年生以上苗木的培育方法,并总结了云南拟单性木兰的生长规律、繁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云南拟单性木兰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C/MS方法 ,对云南拟单性木兰 (ParakmeriayunnanensisHu)精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鉴定出 37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α 蒎烯 (4 98% )、β 蒎烯 (18 5 6 % )、月桂烯 (7 5 2 % )、α 水芹烯 (2 6 1% )、对聚伞花素(1 5 6 % )、柠檬烯 (3 0 3% )、1,8 桉叶素 (4 40 % )、芳樟醇 (7 92 % )、松油 4 醇 (1 76 % )、香叶醇 (3 16 % )、β 石竹烯 (5 98% )、α 石竹烯 (3 2 2 % )、δ 杜松烯 (3 5 9% )等 ,这些成分多为药用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木兰科植物作为古老的类群,其杂交和形态多样以及趋同进化等特点导致传统分类出现很多不同结论。对生物类群进行种群的系统进化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局限。叶绿体的母系遗传相对保守、分子水平差异明显,是绿色植物的标志性细胞器,因此叶绿体基因组常被用来进行植物的系统进化探究。本项研究利用phylip软件将NCBI核酸序列数据库中下载的21种木兰科植物叶绿体的atp B和rbc L基因序列760bp进行序列比对处理之后,进一步应用邻接法进行分子进化系统发生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从而得出木兰属中白玉兰、星花玉兰、锐叶木兰、北美大叶木兰、夜香木兰等在系统进化中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对木兰属植物进行系统发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木兰叶绿体atpB和rbcL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科植物作为古老的类群,其杂交和形态多样以及趋同进化等特点导致传统分类出现很多不同结论。对生物类群进行种群的系统进化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局限。叶绿体的母系遗传相对保守、分子水平差异明显,是绿色植物的标志性细胞器,因此叶绿体基因组常被用来进行植物的系统进化探究。本项研究利用phylip软件将NCBI核酸序列数据库中下载的21种木兰科植物叶绿体的atpB和rbcL基因序列760bp进行序列比对处理之后,进一步应用邻接法进行分子进化系统发生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从而得出木兰属中白玉兰、星花玉兰、锐叶木兰、北美大叶木兰、夜香木兰等在系统进化中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对木兰属植物进行系统发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理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O2光合测定仪在控制叶室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温度和相同温度条件下,分析了云南拟单性木兰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及其日变化。并通对温度、土壤湿度对光合速率单因子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云南拟单性木兰在上午、中午、下午的光合补偿点分别为5.37、7.03、9.22(μmol/m2s)。光合饱和点分别为1500、2000、1750(μmol/m2s),为阳性植物。在第四季度当光照为全光照,温度大于15℃,土壤水分大于60%时,光合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8.
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金 《武夷科学》2008,24(1):107-109
本研究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中,不同坡位对林分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宜在山坡的中、下部,不宜在山坡上部造林;坡向对其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的迹地造林,这是由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处理对单性木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温度的水、赤霉素(GA3)、双氧水(H2O2)和浓硫酸浸种处理对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Dandy)种子萌发的影响。水温设室温下40℃、60℃、80℃,处理24h;赤霉素浓度有100mg/L、200mg/L、300mg/L,处理时间分为24h和48h;双氧水浓度有1%、3%、6%,处理时间为24h。每个处理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粒种子。清水(约20℃)浸种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温水(40℃、60℃),GA3(100mg/L、200mg/L、300mg/L)及H2O2(1%、3%)浸种处理均可促进单性木兰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以200mg/L GA3处理48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61.1%。浓硫酸和80℃的热水浸种处理会损伤种胚,抑制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0.
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引种造林适应性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引种造林中,不同坡位对林分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宜在山坡的中、下部,不宜在山坡上部造林;坡向对其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的迹地造林,这是由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12.
药用植物灯盏花在使用中会与飞蓬属或紫菀属植物混淆,对灯盏花mat 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灯盏花植物形态的研究,实现灯盏花与混淆植物的鉴定.采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灯盏花mat K基因,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灯盏花mat K基因总长为1 317 bp,编码438个氨基酸,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表现为亲水性,二级结构以α螺旋、β折叠为主,亚细胞定位预测mat K基因位于真核生物的叶绿体中,有8个蛋白结合区和3个多核苷酸结合区,用植物形态、氨基酸序列变异和系统进化树相结合,可以达到鉴别灯盏花与混淆物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淡水豚类mtDNA 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mtDNA 16S rRNA基因我分析支持将现生淡水豚4个属归入不同的科,即白暨豚科(Lipotiidae)、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亚河豚科(Iniidae)和弗西豚科(Pontoporidae)。基于邻接法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淡水豚类由白暨豚+恒河豚和弗西豚+亚河豚两个单系组成,但两个单系之间并无姊妹关系。淡水豚类是并系的。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生树与mtDNA细胞色素b基  相似文献   

14.
测定分析了缘蝽科18种昆虫COII基因部分片段,结果显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6%、16.4%、36.3%和13.7%.A+T平均含量达到69.9%,表现出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碱基替换中转换频率是颠换的1.1倍;转换的发生以T与C之间为主,颠换以T与A之间为主.从GenBank下载长蝽总科的Oncopeltus fasciatus和猎蝽总科的Triatoma dimidiata作为外群,建立缘蝽科17属18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证明狭义巨缘蝽族为一个单系群,竹缘蝽族的两个属为一单系群,鼻缘蝽属与同缘蝽属亲缘关系非常近,环胫黑缘蝽(沟缘蝽亚科)和竹缘蝽族亲缘关系比较近,叶足特缘蝽和怪缘蝽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五倍子蚜与寄主植物DNA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倍子蚜特指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几种植物上形成五倍子虫瘿的一类蚜虫.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五倍子蚜10个种共19个样本的mtDNA COI基因部分DNA序列(660 bp),从GenBank下载瘿绵蚜科Pemphigidae瘿绵蚜属Pemphigus、卷叶绵蚜属Prociphilus和棉蚜属Eriosoma及纩蚜科Mindaridae纩蚜属Min-darus种相应基因序列为外类群,构建五倍子蚜种之间的MP和ML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的结果.五倍子蚜10个种共形成3个大的聚类簇,圆角倍蚜属的红倍花蚜和倍花蚜、铁倍蚜属的4个种(亚种)分别以很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铁倍花蚜属的铁倍花蚜、小铁枣蚜属的红小铁枣蚜与倍蚜属的角倍蚜和倍蛋蚜聚为一支,但是其置信度较低.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下载五倍子蚜第一寄主盐肤木属Rhus植物cpDNATrnL-F区序列(980 bp),建立寄主植物种之间的MP和ML系统发育关系,与角倍蚜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明显的协同进化关系,但是五倍子蚜的聚类并没有完全和寄主植物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平行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对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和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16种植物的叶绿体rbcL基因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了测定,选用PAUP软件分别对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和rbcL基因-trnL-trnF间隔区联合数据矩阵进行分支分析,结果:(1)穗花杉属以置于红豆杉科内为宜,将穗花杉属独立成科的意见未得到支持;(2)三尖杉属内篦子三尖杉地位特殊,赞同成立篦子三尖杉组;(3)罗汉松科属单系群,竹柏类应归属罗汉松,不同意将其从该科中分离出来成立新科竹柏科;(4)不支持红豆杉科独立成目,其单生单轴球果可能是由复合双轴球果减化而来。  相似文献   

17.
基于16S rRNA和POMC基因部分序列研究了中国北方林蛙属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利用ClustalX软件对序列进行对位排列后,长度为1148bp,内群变异位点259,简约位点110.利用MP法、ML法和BI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林蛙属物种构成单系群,其中东北种群聚为一支,中国林蛙聚为一支,支持东北林蛙为有效物种.桓仁林蛙和核型为2n=26的林蛙属物种聚为一支,因此不支持核型为2n=24的林蛙形成单系群.桓仁林蛙、昆嵛林蛙、黑龙江林蛙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蒿属叶绿体DNA trnL-F的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蒿属Artemisia Linn.两个亚属5个组38个种进行了trnL-F序列的分析,同时选取了紊蒿Elachanthemum intricatum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蒿属的trnL-F序列长度为786~799 bp,GC含量为34.79%~35.94%.组间变异小,38个种共有62个变异位点,18个信息位点.根据形态学划分的蒿亚属和龙蒿亚属没有得到很好的分辨,但艾组多数种具有6bp"TACATA"的缺失和三个位点组内多数种的共同变异,使得该组具有较明显的分化.总的来说,trnL-F序列在蒿属植物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讨论系统发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of seven spirotrichous ciliates (3 stichotrichs: Oxytricha saltans, O. Ferruginea, Stylonychia mytilus; 4 hypotrichs: Uronychia transfuga, Diophrys appendiculata, Aspidisca steini, Euplotes vannus) inferred from the SSrRNA (small subunit rRNA) gene sequences and the polymorphic patterns of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d ARDRA (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es) fingerprinting are construct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morphometric characters, the dendrograms from SSrRNA gene using three different calculation methods (distance matrix, maximum-parsimony, and UPGMA) agree with the morphological division into two clades, Oxytricha - Stylonychia and Uronychia - Diophrys - Aspidisca - Euplotes, though the branching orders within the hypotrichous ciliates are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morphometr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