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5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H(m,n)为“长”为n个相邻六边形,“宽”为m个相邻六边形构成的形如平行四边形的六角系统。通过设计染色算法,证明了H(1,n)的点可区别边色数满足点可区别边染色猜想;给出了m≥2时H(m,n)点可区别边色数的一个上界。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准确地识别毒剂,在分析神经网络识别毒剂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带有偏差单元的递归神经网络识别毒剂模型,包括神经网络识别毒剂的学习算法和基于小波分析的毒剂特征提取. 通过剖析神经网络识别毒剂模型,设计了神经网络识别毒剂的软件,实现了神经网络对毒剂的识别. 用沙林模拟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与化学传感器相联结的神经网络识别毒剂,是实现毒剂识别自动化、智能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穷举法和组合分析法讨论了图Kn3的邻强边染色和邻点可区别的全染色,通过构造具体染色得到了图Kn3的邻强边色数和邻点可区别的全色数。  相似文献   
4.
图 G 的一个正常[k]-全染色是一个映射:V∪E→{1,2,…,k},使得 V∪E 中任意一对相邻或者相关联元素染不同颜色。用 f(v)表示点 v 及所有与其关联的边的颜色的加和,若对任意 uv∈E(G),有 f(u)≠f(v),则称该染色为图 G 的[k]-邻和可区别全染色。k 的最小值称作图 G 的邻和可区别全色数,记为 tndiΣ(G)。Pils'niak 和Woz'niak 提出猜想:对任意简单图 G,有 tndiΣ(G)≤Δ(G)+3,其中Δ(G)为图 G 的最大度。图 G 的最大平均度,记为 mad(G),是 G 的所有非空子图的平均度的最大值。运用组合零点定理和权转移方法,证明了若Δ(G)=3且mad(G)<125,或Δ(G)=4且 mad(G)<52,则 tndiΣ(G)≤Δ(G)+2。  相似文献   
5.
运用分析法研究了直积图的邻点可区别 E-全染色,讨论了对于点色数至少为2以及邻点可区别 E-全色数为3,4的简单图的直积图的邻点可区别 E-全色数,并得出了一些相关推论。  相似文献   
6.
图G的k-邻点可区别边染色是指G的一个正常k-边染色满足对任意相邻顶点u和v,与u关联的边所染颜色集合和与v关联的边所染颜色集合不同。使G有k-邻点可区别边染色的k的最小值称为G的邻点可区别边色数,记作χ'a(G)。通过运用权转移方法研究了无相交三角形平面图的邻点可区别边色数,证明了若图G为无相交三角形平面图,则χ'a(G)≤max{Δ(G)+2,10}。  相似文献   
7.
根据3-正则Halin图的Hamilton性,结合其边的相邻关系,通过适当地选取边进行着色后证明了4和6阶以上3-正则Halin图G的边可区别数分别为3和2.  相似文献   
8.
图的染色问题是图论研究的经典领域,在网络结构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和通讯、电力网络的日益发展,染色问题成为近年来图论研究的热点.图的D(β)-点可区别全染色又是染色问题中的难点.通过分类讨论、归纳探究,在图的点边集合与色集合间构造了一种一一对应关系.讨论了幂图Pkn(k=2,3)的点可区别全染色,使得距离不大于3(D(3))的任意2点都有不同的色集合,得到幂图Pkn(k=2,3)的D(3)-点可区别全染色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结构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十分重要又较难理解、模糊不清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和讨论。这些概念甚至在一些化学教材中也经常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10.
人物品藻作为深具中国文化意蕴的品评行为,在由政治性的实用选择趋向人格观照的演变中,实现了魏晋六朝文论思维尚意重神的审美之维,凸显了趋向“人”本位的审美认知色彩。情性之争的投射,促使士人去发掘山水所包孕的人格追求,炼就士人追步自然人格的生命情结,人物品藻所推动的山水之思,彰显了士人独立人格建构力度,从而形成魏晋六朝文论思维的自然化和人格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