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多时相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 CCD数据,以鹿洼煤矿塌陷区为例,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检测.分别选取研究区域的2002年、2006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CBERSCCD图像作为遥感数据源,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端元提取中,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鹿洼煤矿塌陷区水体、建筑用地、农田和土壤4类地物信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LUCC检测结果表明,2002年至2010年间,鹿洼煤矿塌陷地面积逐年增加,造成大面积农田积水,导致无法进行作物耕种.最后,结合当地政府采取的塌陷地治理措施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1987~2007年上海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上海市1987年和2007年的TM影像进行了解译.结果显示:近20年来的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表现为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在不断增加;在空间格局的变化上,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虽然以从中心城区向外摊开方式为主,但沿交通轴向和卫星城镇点上的外拓发展趋势也非常明显;林地的增加主要集中于环城绿化带、森林公园、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化等区域.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变化与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结构变化间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Excel统计功能,建立了两者间的线性相关模型.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科学合理地使用和管理上海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1988—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88年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ArcView 3.2a)对黑河流域近12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城镇用地明显增加,草地和水域减少的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2) LUCC的区域差异显著:上游地区水域在减少,草地和未利用地大量增加,林地和城镇用地变化不大;中游地区耕地、城镇用地大量增加,草地急剧减少;下游地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草场严重退化,未利用地大量增加,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对研究区LUCC的原因和土地持续利用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 TM遥感影像得到两期(1992年、2001年)1:10万土地利用图.基于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DEM,定量研究了该区域近十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是草地和耕地,...  相似文献   
5.
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尺度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深圳市龙华镇为案例区,构建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定量研究了LUCC模型的尺度效应。通过改变模型输入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模型模拟的时间长度,探讨了尺度对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影响。分别采用龙华镇1990年30,60,90,120,150,180,210和240 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作...  相似文献   
6.
Global change has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resources in arid zone, and has restrained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which is shown by water-heat state, landscape structure, climate effect,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above-mentioned characteristics have a close coupling relation with the mountain-oasisdesert system (MODS). The climate in Central Asia arid zone is warm and we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thern China which takes a tendency of aridity, and the mechanism has restri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MODS. Systematic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nsumption laws of water resource reflect directly MODS's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in arid zon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dynamic change, scale change and coupling mode of MODS reflect the ecology mechanism between the systems and within the systems.  相似文献   
7.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得到1986年和2011年深圳市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中尺度气候模式WRF/UCM,在较高分辨率的地形资料和城市冠层参数支持下,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作为模式强迫参量,分别进行两组数值模拟试验。将模拟结果与自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发现WRF模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深圳市月平均气温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1986—2011年,深圳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发生大规模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近地表气温整体上呈现增高趋势。其中,7月增温幅度(0.91℃)普遍大于1月(0.42℃),各种自然植被覆盖型用地转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的升温幅度大多为0.70~1.57℃。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导致地表反照率减小,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增加,潜热交换变弱。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和相关性,分析3种再分析资料在西双版纳地区的适用性.通过相减法(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简称OMR)探讨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NCEP-1、NECP-2和ERA-40数据及其距平值和实际观测气温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均方根误差总体小于1,ERA-40的可信度最高.研究区4个气象站(勐海、景洪、勐仑和勐腊)月平均气温和再分析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影响了平均气温变化,对景洪站、勐腊站、勐仑站和勐海站平均气温变化贡献值分别为0.08、0.07、0.01、0.05 ℃/10 a.景洪气象站气温变化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明显.不同年代观测气温和再分析资料差值得到,20世纪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影响最大,贡献值为 0.09 ℃.有林地、灌木林地、水田面积的减少,橡胶园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影响了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三角洲东营市为例,对东营市1989年、1999年、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用ERDAS和ARCGIS软件进行融合、镶嵌、裁剪和解译,分析1989—2009的东营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东营市近二十年来建筑用地、水域、盐田、养殖水面、耕地面积呈总体增加趋势,而草地、未利用地、滩涂和林地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其中盐田的增加速度最快,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大.1999—2009与1989—1999相比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都提高了,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  相似文献   
10.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温州市永嘉县1990-1996年土地利用为研究内容,计算了有关土地利用的多种静态和动态指标,提出了新的土地利用动态量度的指标-结构转换度,并研究了各类土地利用及其变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