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两汉之文,意余于言;六朝之文,言余于意;唐宋而降,无体不备无奇不足矣。广南在前朝犹结绳刻木之旧,无所谓文艺也。我朝不弃遐荒,收人版图,设学立教,迄今二百余载,振兴鼓舞,家藏典籍,架列缥缃。近来人文继起,科甲迭兴,文艺皆卓然可观。旧志所刻,虽乏前贤巨制,亦多时彦佳篇,兹悉仍之,惟分类内稍为增益耳。志“文艺”。  相似文献   
2.
晚清教育变革中的书院改学堂,从本质上讲是一场变革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社会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中知识精英的教育追求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变迁关系密切。知识精英的教育追求包括通经致用、中体西用和"物竞天择"三类,这反映了他们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分别映射出"思变传统""调和中西"以及"进化变革"的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民院新闻网讯日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评审结果公布,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黑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百件珍稀蒙古文档案整理研究》被评为"优秀"等级。该课题从《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清内阁蒙古堂档》等清代蒙古文档案文献集中筛选出153件档案文书,按其形成的时间顺序,逐一进行拉丁文转写、汉译、校勘、注释,并对原档的形成流传状况、史料价值以及满蒙文件的语文特征等进行考释,从而形成了国内第一部蒙古文档案文献学著作。该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与苏州大学书院制,分析了两所高校书院制的共性与差异,进一步深化内地高校对书院制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推进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住宿书院制的实践对大学本科生教育培养具有深远意义,而学业导师制是书院模式的内涵和灵魂。以潍坊学院为例,就其在书院模式下学业导师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面临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进一步完善学业导师制的可行性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从吾(1557—1627),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人称少墟先生,明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他立身刚直,性情耿介,先后任职礼部,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改任左副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学生是我国各行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我国高校学生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课题一直是教育界的重点研究课题。探究在书院制模式下如何实施通识教育,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保证我国各行业的人才储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肇始于唐,鼎盛于宋,尤其是南宋时期最为繁盛。究其原因一是书院的存在和发展得到朝廷的认可与扶助;二是书院是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机构,在教学活动、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方面相对于官学形成了书院独有特色。书院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我国当前民办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他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香港,他在一所书院读书。可他实在太调皮了,上学第一天,就把同桌女生的辫子给剪掉了。院长级为恼火,罚他做一周的清洁工作,他却利用这个时间,到后山的树上偷吃桃子。父亲不得不亲自到书院道歉,并为他支付罚款。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授课、管理等教育模式,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书院成为华夏文明中最为光辉灿烂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哲学和教育学的发展方面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